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讲解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培训讲学
讲解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培训讲学
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 有形+无形 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如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劳动力资源等。 现代的区域资源,还包括无形的信息资源。 (二)扩大区域研究的范围:本区域 优化的大区域 传统的区域发展研究是以本区域,更多的是以行政区域的条件为 依据,以为本区域服务为目的的,这是一种自我经济循环过程, 带有某种封闭性。 本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依据利润原 则向优化区位流动,因此目前的区域发展研究不能就区域论区域, 应当扩大研究的范围。 (三)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成为区域开发的基本原则,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
二、区域的本质特性
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 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如:上海的振 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 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如:城乡结构、城镇结 构、环境结构等。
是指区域实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21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 础。 A、它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C、虽然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自然物质基 础的地位未变。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A、自然资源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 小。 B、自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 经济效益。 C、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过程,即三个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二次大战后:开发资源 如前苏联、日本,着力于战后经济重建,重点的内容是对资源,尤 其是未开发或少开发地区的资源开发。当时的区域规划重点就是在 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其着眼点是经济、是开 发。 (二)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解决区域间的不平衡 如法国、德国,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解决区域 之间不平衡问题是重点。其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区域差异,促使人口 和经济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达到区域共同发展。 (三)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创造美好环境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 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 析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 概念。
第一节 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概念Biblioteka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 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p2 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 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 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 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是 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本章内容: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 件、技术条件进行分析。 重点内容:各个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p17 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因而自然资源具有时间性、有用性和技术性。
区域发展分析也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三)区域分析方法: 1、地理学的比较法:如实地考察法、地图遥感技术等。 2、经济学的分析法:如均衡分析、动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 边际分析等。 3、数学的模拟法:如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方法。
作业: 1 名词解释:区域、区域分析 2 什么是区域科学?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 哪些? 3 简述区域规划目标取向有几个发展阶段。
由于各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以可持 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 生活环境为目的区域成为区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 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二、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区域分析含义: 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 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但它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 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p14 1、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关于数量的评价:p24 1、评价目的: 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及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发展与布局的 保证程度。 2、评价指标:两个 绝对指标:即绝对数量,反映区域自然资源实际规模。 相对指标:即人均数量,反映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满足需求的 潜力。 3、评价内容:三个 (1)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 优势与潜力; (2)对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 度; (3)分析资源相对数量,进一步明确资源对需求保证程度和开 发利用潜力。
主要是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 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的分析。其 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 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
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对经 济发展现状作一全面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 础。 3、区域发展方向分析 在以上两个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 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的 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