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用水系统验证操作规程

制药用水系统验证操作规程

制药用水系统验证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制药用水系统验证操作规程,确保制药用水系统验证符合相关要求且顺利实施。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水系统验证。

3职责:3.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程的变更、培训。

3.2质量管理部、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承担文件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责任。

3.3水系统验证操作相关部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参考文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5定义:5.1制药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等。

本文件特指纯化水。

5.2验证:按照GMP的原则,证明任何规程、工艺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导致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6规程6.1用户需求URS6.1.1URS是判断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的标准,是设计和检测的基础。

6.1.2URS应包含以下类型的要求6.1.2.1产品/工艺–法规6.1.2.2商务需要–健康和安全的需求6.1.2.4用户需求应定义需要,不是如何满足要求,应独立于设计6.1.2.5应是完整的、清晰的、精炼的以便于理解。

6.1.2.6应是唯一的,不与其他要求混在一起6.1.2.7应使用非模糊和非主观的词语(如,足够)6.1.2.8应在调试和确认中可通过检查、分析是“可检测的”或“可客观核查的”和“可追溯的”6.1.2.9应确定关键工艺参数,操作工艺参数6.1.2.10应有记录并监测关键参数,必须是切实可行的6.1.3批准的用户需求作为设计、采购、调试和确认的基础,作为系统追溯矩阵的基础用户需求说明;可以作为检测的可接收标准。

6.2设计确认(DQ)6.2.1设计确认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6.2.2设计确认:是连续确认活动的一项风险转移活动;要求对所有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系统进行检查设计是否满足要求需要的文件必须包括:6.2.2.1检查文件清单6.2.2.2核查设计文件保证需求被满足、参与人员的清单,可追溯性的审核6.2.2.3问题和纠正措施的清单6.2.2.4说明设计适合性的结论6.2.3设计确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6.2.3.1确认必需的公用工程可用且有效。

统是可校准的,确认系统是可维护的。

6.2.3.3确认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

6.2.3.4确认系统运行起来对产品和操作人员无害,确认系统符合所有适用的国家标准和指南。

6.2.3.5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源代码评审,必须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确认设计是否能实现客户需求说明的要求。

6.2.3.6确认设计符合GMP的要求;在使用软件时,软件是否符合验证计划和优秀自动化制造规范(GAMP)中的详述的生命周期模型的要求。

6.2.4设计确认的前提条件6.2.4.1用户需求已被批准;系统影响评估已完成;已完成的设计文件,现场已有变更控制。

6.2.4.2负责准备、审核或批准设计确认文件的人员应是经过相应的培训包括自控要求(如,功能特性说明);关注关键设计方面,可能时,保证确定的风险因素经过充分的评估并经过设计转移与否;对于直接影响系统的设计审核可以作为设计确认并需要质量人员批准。

6.2.5设计确认的核查内容:设计文件检查、用户需求核查,设计核查6.2.5.1设计文件检查管道和仪表流程图、管道布置图、管道轴测图、部件数据单、仪表数据单、功能设计说明、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说明与控制系统软件说明、电路图,气路图。

6.2.5.2用户需求核查:是为了确保进行的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一项文件化活动。

基于用户需求进行,需求核查。

是否全面,审核设计特性说明的技术内容,包括设计是否一致和是否符合法规、标准和工程质量管理规范。

②通过审核判定项目中设计特性说明包含了技术内容和专业间交叉的内容。

6.2.5.3设计核查:设计核查应依据已批准的需求和设计规范说明来实施,以确保设计是完整的①可检测性:要求和规范说明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以方便测试可追溯性:描述了质量要求与规范说明之间的联系②适用性:设计兼容应用的程序、标准和法规要求;所有例外情况(如,软件缺陷)被适当的管理。

③最新的:文件是最新的,并且有适当的变更控制过程,来确保文件保持最新④设计审核的结果必须被记录,明确说明设计的质量是否可以被接受,列出不足以与详细的矫正措施的计划6.2.5.4设计确认完成通过设计确认,得到这样的结论时: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是适合相关的使用要求,设计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工艺过程的可重复性要求、监管方需要的资料要求、符合法规要求的时候,完整的设计确认才会被批准。

6.3工厂接收测试(FAT)6.3.1工厂接收测试工厂接收测试(FAT)是在设备或系统发运前,在制造商的制造现场进行的一项结构化的测试活动。

6.3.2.1系统内设备,包括设备出厂标签号、生产厂商、样品序号和设备尺寸大小。

6.3.2.2PC/PLC/DOS/WINDOWS输入,输出和警告。

6.3.2.3阀门,包括标签号、位置、类型、尺寸。

6.3.2.4关镀的和非关键的设施,包括标签号、位置、类型、作用/目的、范围和测定日期。

6.3.2.5管道,包括节段号、类型、尺寸和完成情况。

6.3.2.6滤膜,包括标签号、位置、品种、尺寸、制造用的材料、生产商、型号和孔径大小。

6.3.2.7工艺过程和配套公用工程,包括系统名、提供压力、温度和所需电力。

6.3.2.8采购、安装合同中所需的原材料。

6.3.2.9零部件清单。

6.3.2.10标准操作程序(适用于系统设备的操作、维护、测定,运行管理)。

6.3.3工厂测试程序6.3.3.1设备测试程序,测定程序和数据表。

6.3.3.2压力测试,PLC/PC测试。

6.3.3.3安全检查,制动设备的操作测试步骤。

6.3.4焊接文件6.3.4.1焊接管道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材料成分报告书。

6.3.4.2焊工证书确认,焊接质量的检查记录。

6.3.4.3焊接设备合格证书,焊接口抽样检查的百分比。

6.3.4.4焊接记录,焊接检查百分比。

6.3.4.5焊接程序,焊接检查证书和仓储。

测试仪器作为使用和验证的一部分必须进行测定校正。

为了区分关键的和不关键的仪器,必须有一个仪器清单。

6.4现场接受测试(SAT)6.4.1现场接受测试是向设备制造商付款的最后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对保证合同要求被满足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6.4.2在SAT中,没有必要重复在FAT中进行的所有测试。

对于要重复那些测试要酌情处理6.4.3SAT应核查所有在FAT发现的问题全部被解决。

6.4.4若时间允许的话,SAT对于操作人员是一项非常好的培训。

SAT的策略应在验证计划中有所描述。

6.5安装确认(IQ)6.5.1目的:确认工艺用水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或系统的操作是否能够满足原定的要求。

6.5.2纯化水系统安装确认所需文件6.5.2.1竣工文件、竣工图纸、系统描述与设计参数6.5.2.2水处理设备与管路安装调试记录6.5.2.3仪器仪表的鉴定记录6.5.2.4设备操作手册与标准操作、维修规程。

6.5.3纯化水系统安装确认的主要内容6.5.3.1纯化水制备装置的安装确认纯化水制备装置的安装确认是指机器设备安装后,对照设计图纸与供应商的技术资料,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

纯化水处理装置主要有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水泵、(蒸馏水机)等,检查的项目有电气、连接管道、蒸汽、仪表、供水、过滤器等的安装、6.5.3.2管道分配系统管道与阀门的材料的确认管道选用不锈钢(304、316L等型号)。

不锈钢材料的特点是:①钝化后呈化学惰性②易于消毒③工作温度范围广6.5.3.3管道分配系统,管道的连接和试压纯水输送管道应采用热熔式氩弧焊焊接,要求内壁光滑,应检查焊接质量。

一般采用自动氩弧热熔式焊机,根据设备手册先确定焊接控制参数,如电流大小、频率等,然后再按照此焊接参数几个接头,如符合要求,以后在安装时可控制在这些焊接参数内,可保证焊缝平整光滑。

焊接结束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试压,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无渗漏为合格。

6.5.3.4管道分配系统,管道的清洗、钝化、消毒不锈钢管道的处理(清洗、钝化、消毒)可大致分为纯化水循环预冲洗→碱液循环清洗→纯化水冲洗→钝化→纯化水再次冲洗→排放→纯蒸汽消毒等几个步骤。

6.5.3.5仪器仪表的校准纯水处理装置上所有的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校验或认可,使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6.5.3.6操作手册列出纯化水系统所有设备操作手册和日常操作、维修单。

6.6运行确认(OQ)6.6.1目的:确认工艺用水系统采用的工艺是否能够按照原定的要求正常的运转。

6.6.2.1系统操作参数的检测①检查纯化水处理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

②测定设备的参数。

③检查管路情况,堵漏、更换有缺陷的阀门和密封圈。

④检查水泵,保证水泵按规定方向运转。

⑤检查阀门和控制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⑥检查贮水罐的加热保温情况,纯化水可在60~70℃左右贮藏。

6.6.3纯化水水质的预先测试分析在正式开始纯化水监测(验证)之前,先对纯化水水质进行测试,以便发现问题与时解决。

6.7性能确认(PQ)6.7.1性能确认(PQ)的第一阶段6.7.1.1所有设备、管道正确安装并进行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之后,即可开始第一阶段的水系统性能确认工作。

6.7.1.2这一阶段验证的目的:制定运行参数、清洗/消毒规程、清洗/消毒频率6.7.1.3按照合适的取样方法与频率取样检测。

6.7.1.4这一阶段结束,工厂应制定出水系统的操作运行SOP。

6.7.2性能确认(PQ)的第二阶段6.7.2.1水系统验证的第二阶段:必须证明按SOP操作时,水系统能够稳定制备出规定质量的生产用水。

6.7.2.2取样和周期同第一阶段。

6.7.2.3本阶段期末时,验证数据应能够证明:该水系统能够稳定制备出符合规定质量的水质。

6.7.3.1水系统验证的第三阶段:必须证明按SOP长期操作运行之后,水系统仍能够稳定制备出符合规定质量的水质。

6.7.3.2该阶段取样方法执行常规SOP和检验频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