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总结.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形式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
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2、水势的概念(必考)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3、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osmosis)。
4、根系吸水的部分,途径,动力部位:根尖,吸水能力依次为根毛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
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所以这种移动方式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通过两次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是根部吸收水分动力:根压、蒸腾拉力。
(根内外水势差产生原因)根压:根系生理活动引起液体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蒸腾拉力:蒸腾作用产生的吸水力。
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蒸腾拉力为主要原因。
5、蒸腾作用的概念、指标(蒸腾系数、蒸腾速率)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向外界扩散的生理过程。
指标:蒸腾系数: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散失的水量。
蒸腾效率(比率):形成干物质g / 消耗1Kg水。
6、脱落酸对气孔运动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其原因是:脱落酸会增加胞质Ca2+浓度和胞质溶胶pH,一方面抑制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蛋白活性,抑制外向K+通道蛋白活性。
促使细胞内K+浓度减少,与此同时,脱落酸活化外向Cl—通道蛋白,Cl—外流,保卫细胞内Cl—浓度减少,保卫细胞膨压就下降,气孔关闭7、气孔运动的三个学说(1)淀粉-糖互变学说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淀粉糖的变化影响的。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无机离子调节的。
(3)苹果酸生成学说K+是保卫细胞渗透势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保卫细胞里的K+是部分地或大部分被苹果酸平衡的。
8、解释高大乔木水分上升运动的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成为内聚力学说,相同分子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内聚力,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据测定,植物细胞中水分子的内聚力竟达20MPa,高大乔木的张力2-3MPa,水分子内聚力比水柱张力大,故可使水柱不断上升。
9、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外因:光照(最主要),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内因:气孔和气孔下腔,叶片内部面积大小。
气孔频度和气孔大小直接影响内部阻力,在一定范围内,气孔频度大且气孔大时,蒸腾较强,反之则弱。
气孔下腔容积大的,即暴露在气孔下腔的湿润细胞壁面积大,不断补充水蒸气,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蒸腾快,否则较慢。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种类、标准概念:(1)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2)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3)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的种类:大量元素9种:浓度通常高于0.1%。
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微量元素8种:浓度通常不高于100´10-6 %铁、锰、硼、锌、铜、钼、氯、镍标准:(1) 必需性:是植物正常生长、生殖所必需的元素,若缺乏该元素,则植物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 不可替代性:其作用不能为其他元素所代替。
植物所出现的缺素症只能为该元素所纠正。
(3) 直接功能性:其作用必需是直接的,而不是因为土壤、培养液体或者介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的间接作用。
2、主要元素N、P、S、Zn缺素症状缺N症状:1)生长受抑,(早、明显)2)叶子缺绿(色淡、发红)老叶---->新叶3)茎、叶柄、叶脉呈紫色(糖累积,促进花青素形成)缺P:1)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幼嫩根茎叶生长受阻)2)叶暗绿老叶-----幼叶3)茎、叶脉呈紫色。
缺K:叶出现缺绿斑块,叶缘、叶尖坏死,卷曲死亡由老叶----幼叶植物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性低植物呈莲座状或丛生3、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方式:被动吸收: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
主动吸收:利用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
胞饮作用:4、细胞质膜上与离子转运有关的蛋白质是哪几类通道(channel)蛋白:或离子通道载体(carrier)蛋白:或离子载体5、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分和途径部位:主要在根毛区。
6、单盐毒害,离子拮抗,生物固氮,平衡浓度,营养最大效率期,初级主动运输。
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种盐类溶液中,即使这种盐是植物生长必需,而且浓度很低,对植物仍然具有毒害作用离子拮抗:单盐分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当加入少量其它元素时,便会解除毒害。
这种不同离子间能相互解除毒害的现象-离子对(拮) 抗作用。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平衡浓度:指平衡状态时,在溶液中存在的每种型体(species)的浓度7、根系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营养元素的异同点相对独立性:(1)两个不同的过程,矿质的进入并不与水分成正比;(2)水分吸收是被动为主,矿物吸收则以主动为主。
相关性:矿质必需溶解在水里,随蒸腾液流上运;蒸腾强度高时,水分吸收快,矿质吸收也加快;矿质的吸收将促进水分的吸收(水分主动吸收)。
8、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有机质,水,营养元素)被动运输:水主动运输:有机质,营养元素胞吞与胞吐第三章光合作用1.叶绿素的吸收峰,范围(红光、蓝紫光),色素种类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两种,吸收峰为蓝紫光区(430~450)红光区(640~660)光合色素主要有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排列在类嚢体膜上。
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2.原初反应:(光合作用的起始阶段)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或接受其他色素分子传递能量,处于激发态;被激发的电子转移到其他分子。
产生电荷分离,发生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
Or 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其中包括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HIll反应: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嚢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红降现象:照射波长在586~685之间,小球藻量子效率大体相等,当波长超过685时,量子效率显著降低的现象。
双光增益:远红光条件下产生红降现象,当补充较短波的光时,量子产量恢复,并且增益,将这种双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成为双光增益。
3.光系统I,II的作用特点(中心色素、作用、特点)光系统II:中心色素为P680功能:利用光能氧化水和还原质体醌特点:光水解和放氧,将电子传递至光系统I分布:类嚢体垛叠区光系统I:中心色素:P700功能:将电子从PC传递给铁氧还蛋白特点:产生NADPH分布:类嚢体非垛叠区4.光反应暗反应发生部位光反应发生在类嚢体的膜上,暗反映发生在类嚢体的基质中5.光合电子传递的类型特点光合电子传递是指在原初反应中产生的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传递到NADP+,产生NADPH的过程。
传递途径有三种:非环式电子传递、环式电子传递和假环式电子传递非环式电子传递特点:PSI和PSII同时受光激发,串联起来推动电子传递,从水中夺电子并最终传递到NADP+产生O2和NADPH。
环式电子传递特点:PSI受光激发而PSII未受光激发时,PSI产生的电子传递给Fd,通过Cytb6f 复合体和PC返回PSI假环式电子传递:与非环式相似,只是水裂解的电子不传给NADP+,而是传给O2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光合磷酸化是指光合作用中由光驱动并贮存在跨类嚢体膜的质子梯度的能量把ADP和磷酸合成ATP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光合磷酸化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都是光反应的两个重要的过程6.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每分解两分子的水放出1mol o2、传递4mol电子、积累8mol H质子、产生3mol ATP、2mol NADPH7.碳同化途径多样性和异同点(C3、C4、CM)碳同化即CO2的同化,有C3、C4、CM三种途径C3途径——Co2固定的最初产物为三碳化合物包括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更新阶段C4途径——二羧酸途径CM途径——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三种途径的相同点:都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的过程不同点:1.Co2的受体不同:C3途径的受体是RUBP,C4和CM途径受体是PEP2.C3植物Co2经过一次固定,而C4和CM植物Co2经过两次固定,C4植物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细胞进行(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CM植物在同一细胞的不同时间进行(夜晚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3.C4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C3其次,CM的效率最低,仅为C3的1/2,C4的1/3 8.光呼吸的概念发生部位及生理意义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部位:在叶绿体(RUBP的氧化、甘油酸形成3PGA)、过氧化体(乙醇酸的氧化、丝氨酸形成羟基丙酮酸)和线粒体(甘氨酸合成丝氨酸释放CO2)生理意义:1.提供氨基酸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2.排除过剩的同化力ATP3.清除乙醇酸减少毒害作用,保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9. C3、C4、CM植物在解剖和光合性能上的差异1.叶片结构C4植物的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外侧有一层或几层叶肉细胞,从横切面看似花环。
C4植物的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比较大,叶绿体数目少且无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叶肉细胞叶绿体数目多,有基粒。
C3植物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含很少量叶绿体。
C4植物在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积累淀粉,C3植物淀粉积累在叶肉细胞中。
2.光合特性C4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C3其次,CM的效率最低,仅为C3的1/2,C4的1/3C4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与PEP羧激酶的活性较强(对CO2的亲和力大)和光呼吸弱有关。
10.光合同化产物运输部位、形式及方向运输途径1.短距离运输:(1)胞内运输(2)胞间运输——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替代运输2.长距离运输:韧皮部导管运输形式:主要形式为蔗糖,其他形式有蔗糖衍生物:棉子糖,水苏糖、甘露醇等运输方向:从源至库的运输11.光合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放出O2的量、或积累的干物质的量。
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量时的光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