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树种植管理

茶树种植管理

茶树管理茶树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环境条件是指茶树有机体的代谢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的生态条件。

主要指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地形条件。

(一)气候条件(1)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

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

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

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

(2)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

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3)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 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

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

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二) 土壤条件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

上层深度1米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

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

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技术行间铺草有机茶园行间铺草,每亩每年不要少于1000公斤。

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还具有抗旱保墒、增温防冻的作用。

精耕细作、勤除杂草一般春茶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厘米,并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

秋、冬季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厘米,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

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一、浅耕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都叫浅耕。

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

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

耕作深度春耕10厘米左右,冬耕10厘米~15厘米。

夏锄和秋锄以除草为主,锄草次数常因杂草生长不同而有一定差别。

锄草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

新开辟茶园的第一年,为了避免带动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厘米以内的杂草宜趁雨后用手连根拔除,30厘米以外的照常进行浅耕,待茶苗长大后可用手锄除草。

秋后就可全面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

为了减少杂草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浅耕时期,次数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

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二、深耕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

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

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

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2.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

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

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

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一、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水分的存在及其代谢对茶树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

据研究茶树生长适宜的环境水分指标是:土壤含水量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

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给茶树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

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重点是茶园灌溉和茶园排水。

茶园灌溉可采用自流灌溉、喷灌和滴灌,灌溉水源要未受污染、PH指标呈弱酸性,严禁使用地下水直接灌溉(因为地下水与表土温差大)。

山区茶园最好能利用水源与茶园的落差,安装滴灌系统,既可节约水源、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

茶树怕涝,在新建无公害茶园时还应设置好茶园的排水系统。

结合道路网的规划,把沟、渠、池及泵房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池相连。

暴雨后检查茶园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开沟排水。

同时根据当地土壤特点,进一步做好排湿排水工作。

在茶园管理中结合土壤耕作、茶园铺草、合理间作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茶园水分管理的关键。

二、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都依赖土壤供给,为获得高产优质的无公害茶叶,必须特别重视茶园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主要指茶园覆盖和茶园耕作。

在茶园中广泛种植绿肥,就地埋青,同时采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覆盖物应为无污染源、不含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的作物秸杆,未结种子的杂草等。

严禁在无公害茶园中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除草剂,严禁向茶园倾倒公共垃圾等。

茶园耕作分为浅耕和深耕。

一般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结合茶园追肥进行浅耕,浅耕可改变土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清除杂草,浅耕深度不超过15cm。

在秋茶结束后,结合茶园秋季施基肥进行深耕,进一步加速耕作层土壤熟化,深度为25cm左右。

在不适宜种茶地区开辟茶园,还应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至4.5-6.5。

三、无公害茶园的施肥管理无公害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或控制使用化学肥料,农家肥必须经过堆积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公害化处理要求。

商品化有机肥要通过国家有机颁证机构认可。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

①基肥:每年秋季结束后(10月中旬左右),在茶行间开沟深施,每亩施有机农家肥2.5-5.0t或菜籽饼150-300kg并可配合部分天然矿产肥料或微生物肥料。

②追肥:在茶树开始萌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时,在茶行间以每亩100-200kg的有机肥经堆腐后开沟施入,及时盖土;也可采用腐熟的农家肥水在茶树根部浇施,严禁使用硝态氮化肥作为追肥。

在茶树新梢生长期间,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对茶树喷施叶面肥,无机叶面肥的施用要经10天后才能采摘,有机叶面肥需20天后才能采摘。

1首先是解决农残超标问题做到合理用药1.1在茶树上和茉莉花树上不使用19种不易降解的农药。

具体是:三氯杀螨醇、六六六、DDT、1605、1059、氧化乐果、甲胺磷、水胺硫磷、毒杀芬、七氯、氯丹、稻脚青、杀虫脒、磷胺、氟乙酰胺、苯硫磷、异丙磷、久效磷、呋喃丹。

1.2茶树病虫的主要防治方法广泛普及农业防治:在白琳和市茶科所都分别实验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健苗,合理种植,耕翻培土,中耕除草,合理采摘、修剪等可能起到压低虫口或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其效果也较明显,2 推广使用有机肥或活性生物肥料有机肥有效养份均衡,并含有多种适合茶树生长的微量元素,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因此,我们要求茶区多多使用有机肥。

诸如,熟化后的牲畜、家禽粪肥及人粪尿、草木灰、饼肥、蘑菇料肥、堆肥、绿肥等。

1、优质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

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1000公斤或油枯饼肥90—120公斤,在每年10月挖施肥沟施下,并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

茶树是忌氯作物,钾肥施用以硫酸钾或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主。

2、茶园修剪。

秋茶停采后,11月初进行茶园带面修剪,茶园带面减成平型或凹型为主,修剪时必须要刀口锋利剪口平滑,枝梢无撕裂和损伤,剪下的树枝不能覆盖在蓬面上,应清除干净。

3、茶带中耕除草及深翻。

每年6、7、8月,每月进行除草一次,停采后植茶带面冬翻一次,并进行带面维修,以保持带面内倾外高,起到保水、保肥减少水土流失。

4、及时采摘。

对已成龄投产茶园,做到“及时、分批、留叶,按标准采”,严禁“抹光头”和“一把抓”采,不搬马蹄,不采芽苞等。

要认真掌握采摘标准,采摘标准根据成品茶种类对鲜叶要求而定,可分为要嫩采、中采和粗采。

根据饮用需要和生化成分的组成,外销红茶以采摘一芽二叶为标准。

内销烘青、晒青茶以采摘一芽三叶为标准,也可一芽三叶初展。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茶树害虫可分为吸汁害虫、食叶害虫、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

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就是运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病虫。

2、农业防治:就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①发展新茶园时,选用抗病虫品种;②对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可进行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其发生;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可减轻毒蛾、蚧类、粉虱等危害;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可以减少鳞翅目和象甲虫类害虫和密度;⑤清理深埋茶树根下落叶及表土,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越冬害虫。

3、物理防治。

就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利用害虫的群聚性和假死性,进行人工捕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4、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充分考虑病、虫、草发生和所处环境,从茶园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项措施,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选择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植物源农药冬季茶园管理修剪是关键茶树修剪是茶园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

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幼龄茶树,通过定型修剪,可以控制茶树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健壮,扩大茶蓬,使茶树早成园、早高产。

青壮年茶树修剪可以扩大树冠的采摘面,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使新梢生长健壮,增加发芽密度。

衰老茶树和未老先衰茶树,通过修剪能使茶树更新复壮,重新获得高产茶树的碳氮比例是指茶树体内的有机营养和无机营养的相对比例。

改变茶树体内的碳氮比,可以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

茶树幼嫩的枝条含氮量高。

老叶和木质化的枝条含碳量高。

茶树顶端枝条长期不修剪,碳氮比例大,营养生长衰退,生殖生长旺盛,枝梢老化、细弱,节间短,开花结果严重。

茶树修剪后,剪去了细弱、老化、含碳量高、养分运输困难和花果较多的枝条,新枝代替老枝,吸收、光合、蒸腾效率提高,使茶树体内水分和氮的含量明显增加,降低了茶树的碳氮比,茶树体内的营养物质转注于营养芽的生长,促进了新枝的生育,抑制了生殖生长冬季茶园管理要点茶农认为,冬季茶树停止生长,没必要进行细致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