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概述(一)
一 在 事 与 人 之 间 纠 缠
谌容小说的文学史价值 谌容的《人到中年》是“新时期”文学 “复兴”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谌容在这部小说 中,首先提出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一方 面,一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在发挥 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相应 的历史地位。当1980年以前的大量作品还在回 顾历史的时候,谌容一下子把现实中正在发生的 事情放在读者面前,从历史转移到现实中来,直率 真实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使人们看到知 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严重性和 紧迫性。这的确是独具慧眼之见。
张抗抗创作的精神关怀 张抗抗的写作总是关切人们的精神状 况,关切“主体”本身的想象,张抗抗的 目标是对准当下的,她的想象力总是瞄 准了当下的最为关键最为无法回避的 问题,她以自己的方式提供了当下本身 的痕迹。张抗抗对于我们自“新时期” 以来的精神史来说,的确是不可缺少的。
(三) 张洁 张洁创作之心路历程 张洁的小说从对好男人的赞颂起步(《爱》里的老 干部“他”),很快转入对男人的批判,1981年底脱 稿的《方舟》标志着根本上的转折。 1、《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文学的少女时代” 的最优秀作品。张洁为女性描绘出最动人的最美好的 爱情乌托邦。 2、《方舟》真实地表现了身为女人的困惑和矛盾: “也许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 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 你就别要事业” 从此,张洁文本中的男性批判意识开 始明朗化、尖锐化。
3、《祖母绿》中英杰男人的形象已经 被彻底解构。文本中卢北河对他昔日的情 敌曾令儿说:“多少年来,我们争夺战着 同一个男人的爱,英勇地为他做出一切牺 牲,到头来发现,那并不值得。” 4、《无字》中女性主义表现最为充分 和自觉。她全面表现自己的妇女观,向世 俗观念提出挑战,其深刻性更使挑战变得 咄咄逼人。
(三)张抗抗 从“新时期”到“后新时期”的文化历程 张抗抗1973年发表了《大森林的主人》。1981年她 又发表了引起广泛反响和热烈争论的中篇小说《北极 光》,“三粟”《红罂粟》、《白罂粟》、《黄罂 粟》、1987年刊出《隐形伴侣》,《隐形伴侣》无疑 是抗抗青年时代的总结性的力作。她是 “新时期”书 写“知青一代”的最具代表性的知青作家 张抗抗在90年代推出《情爱画廊》,引起极大的关 注和讨论。她总是以她的敏感和锐利又站在时代的前 端,向新的可能冲刺。她是一个文化变革的倡导者,一个 精神解放与开拓的倡导者,她提供的不一定是写作本身 的新的可能,但肯定是社会或思想发展的新的可能。
(一)谌容 谌容小说的现实关怀 谌容的叙事文本可以看作是新时期的 “社会问题”小说。她的成就主要体现于 十几部中篇小说上,如《太子村的秘密》、 《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减去 十岁》、《错、错、错》、《懒得离婚》 均以小说来思考社会问题。她借小说对曾 决定当代中国社会命运的一些实际现象进 行深刻的反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张洁约二百多万字的作品里,最有 影响的小说是《爱,是不能忘记的》, 《沉重的翅膀》和《无字》,最优秀的 则是《祖母绿》和《方舟》。 “方舟”, 在张洁的创作意识中具有一种特殊意义。 她的小说从个人生活感受出发,浸润着 自己刻骨铭心的情感,表现出深刻独到 的女性经验,闪烁女性自我“救赎”的 光芒。
谌容小说的文艺学意义 谌容强烈的现实关怀,使其作品每每受 到读者的迅速关心,同时也正这一特征, 她的一些当时曾经很有影响的作品时过境 迁后不仅再无意义,有的反而还给作者带 来一些麻烦的缘故。所以,谌容现象引发 一文艺学上的命题:文学到底要不要紧跟 历史的脚步?要不要反映重大的历史问题? 我认为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 紧跟和如何反映的问题。这是文艺学上重 而又大的问题。
二、张洁小说之核心命题 1、《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对妇女解放 问题的痛苦思考的开端。小说本揭示生活 中存在的爱情与婚姻相分离的不合理现象, 推崇一种纯洁的、理想的精神恋爱。极度 强调妇女在婚姻中的精神独立问题。 2、《方舟》中提出:“要争得妇女解放、 决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 要靠妇女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 识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