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五首
01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子规啼.( ) 岱.宗( ) 决眦.( )
钟磬.( )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 ) 万簌.( )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
(2)自缘
..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
(3)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
(4)决眦
..入归鸟____________
(5)会当
..凌绝顶____________
(6)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
(7)山岛竦峙
..____________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望岳》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________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
(2)《观沧海》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这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体验和复杂的心态。
4.句子积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
(1)闻道龙标过五溪。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一览众山小。
5.句子积累——按要求默写诗句。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有勇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气概,正如杜甫《望岳》中所表达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有视野开阔、志存高远之意境。
(4)《观沧海》中体现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让人徜徉其中而流连忘返;其蕴涵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并引为箴言;其闪烁的人类智慧的光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为了弘扬中国古代诗文文化,七年级(3)班举办了一次古诗朗诵会,有以下几项工作需要你来完成。
(1)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再写海面上的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9.请说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在哪里。
(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10.请说说标题中的“左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标题中突出王昌龄的“左迁”?
11.全诗以“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样的景物描写开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12.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用散文的语言描述出来。
13.本诗的最后两句,有的版本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14.全诗以“________”领起,由此着笔,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最后抒发自己的情怀。
15.本诗为什么要用设问句起笔?
16.请说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的表达效果。
17.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什么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03拓展阅读
(一)(营口中考)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8.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19.这首小诗的最后两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二)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0.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1.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2.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3.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1古诗五首
1.tídài zìqìnɡjiédàn sǒng zhìlài 2.(1)听说(2)因为(3)剖分,划分(4)睁大眼睛(5)定要(6)水波摇荡的样子(7)高耸突兀 3.(1)杜甫子美少陵野老唐代李白诗圣诗史(2)曹操孟德东汉末年 4.(1)我听说王昌龄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2)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3)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多么高耸突兀。
(4)(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极为渺小。
5.(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1)示例:同学们,在阅读诗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悦耳的鸟鸣,怡人的花香;或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身心宁静。
这就是诗歌赠予我们的美妙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同步入这美妙的世界……(2)示例:词山漫步,诗海采贝
7.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8.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9.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0.“左迁”是贬谪的意思。
突出王昌龄“左迁”,表达了诗人对他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1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这两种景物来渲染凄苦哀愁的气氛,寓情于景,表现诗人对王昌龄被贬谪一事的悲哀和同情。
12.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予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风到你远谪的地方,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13.示例一:“随君直到夜郎西”好,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中作者把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寄予明月。
而友人是要左迁的,故作者的情感是“随君而去”。
示例二:“随风直到夜郎西”更好,因为作者悲哀的心情可以被风轻轻地吹走,一直吹到朋友的身边。
化实为虚,有艺术的感染力。
14.望远望近望凝望15.作者运用设问句起笔——泰山到底怎么样?一方面把泰山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具有一种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也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想象。
16.“钟”是汇聚的意思,它把大自然写得很有感情:大自然要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泰山之上。
“割”很有力度,似乎是一种夸张地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17.这两句诗不仅表现出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的朝气,而且富有启发性,激励人们要具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8.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19.“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
“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答出联想和惜春之情即可) 20.示例: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1.“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目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22.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意思对即可) 23.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