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培训课件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培训课件

栀子预防肝炎;青蒿预防疟疾;艾叶、苍术烟熏以消毒防病 ;核桃树叶投厕杀灭蚊蝇。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1
一、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早期诊治 2. 控制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肝木
克脾土,所以当肝病时,肝旺乘脾,导致肝 病传脾。因此,临床上治护肝病时,常常配 合健脾和胃之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4
(一)标本缓急
2、缓则护本 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下,针对疾
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 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 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 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泄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5
(一)标本缓急
3、标本同护
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的原 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为主 、兼以扶正的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8
反护法(“从护”)
热因热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反治和反 护法
寒因寒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 方法
塞因塞用
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 虚证方法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 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0
三、扶正祛邪
(二)祛邪 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邪去正安。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 发汗、攻下、清热、祛寒、利水、化瘀、消导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1
三、扶正祛邪
运用原则: 1、攻补应用合理,即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2、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扶正与祛邪的 关系: 扶正是为了祛邪,使疾病早日痊愈,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
致病因素对机体正气的损伤,因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2
四、调整阴阳
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的结果。调整阴阳,就是纠 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补 其不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
(一)损其有余 (二)补其不足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7
正护法(“逆护”)
寒者热之 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 护方法
热则寒之 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 法
虚则补之 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
理法的治护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正治与正 护法
实则泻之
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
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5)合理饮食 《养老奉亲书》:“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饮食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寒热调和、五味均衡、不可偏食 饮食性味要因人因时而异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8
1、养生以增强正气
(6)针灸、推拿、中医调养
保健穴位: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 冬病夏治:“三伏灸贴” 冬令进补:膏方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9
三、扶正祛邪
(一)扶正 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和
康复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
• 气虚者:多休息,少劳动,食用山药、白扁豆、小 米、香菇等
• 血虚者:多食乌骨鸡、大枣、猪肝、黑芝麻等 • 阴虚者:多食龟、甲鱼、百合、银耳等 • 阳虚者:保暖,多食核桃仁、豇豆、韭菜、羊肉等
起居有常:顺应四节气候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劳逸结合:安排适度的休息和活动,以保持精力充沛。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6
1、养生以增强正气
(4)加强锻炼 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7
1、养生以增强正气
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采用益气解表之 法,标本同治。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6
(二)正护反护
正护和反护:是根据护理方法和与疾病的本质、现 象之间的逆从关系而提出的两种护理原则。
1. 正护法:又称“逆护”法。是指逆着疾病证候性质 而施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 一致的病证。
2. 反护法:又称“从护”法。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施 护的一种护理原则,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 的病证。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2
二、护病求本
通过辩证过程综合分析,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一)标本缓急 (二)正护反护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3
(一)标本缓急
1、急则护标 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 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
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 如:大出血 鼓胀
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伤及脏腑 ,引起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也可损伤正气,使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5
1、养生以增强正气
(3)起居有常 《素问》:“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食饮有节: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克服偏食;避免损 伤脾胃,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增强。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一、预防为主
“治未病”: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未病”的涵义: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
未传 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治病” 现代中医“治未病”的范畴:未病先防+既病
防变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2
一、预防为主
(一)未病先防 疾病的发生条件: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1. 养生以增强正气 2. 防止病邪侵害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3
1、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素问》:“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应昼夜晨昏的变化:“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
有至和之常制”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4
1、养生以增强正气
(2)调摄情志
《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情志变化,是人体对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与人体的生理病理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9
2、防止病邪侵害
(1)慎避外邪 《素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适时增添衣物 讲究个人卫生 防止空气、水和实物污染;避免去疫区、接触疫病 防止外伤、虫兽咬伤等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10
2、防止病邪侵害
(2)药物预防
预防接种 药物防病:如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腮腺炎;茵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