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陈伟平—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
7—陈伟平—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
早期干预的原则
从初生起就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 的年龄规律,结合个体差异,略为超前地进行感官刺 激和训练,促进其语言、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力的发 展,同时要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 – – – – 要求 有一个完善的早期干预的计划或大纲 正确的评估方法 掌握儿童行为发育进程 个体化
早期干预的方法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按治疗开始时间分为: 超早期治疗(生后3月内) 早期治疗(生后3-6月内) 干预过程包括: 视、听、触觉训练、神经发育治疗、运动 功能训练以及各种物理疗法。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一、熟练掌握神经运动发育评估(熟悉正常才 能发现异常) 运动发育里程碑 原始反射 肌张力 异常姿势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循证医学的证据
1991年,我国新生儿早期干预协作组研究证实: 窒息干预组MDI比常规育儿组高14.6分 1992年,我国新生儿早期干预协作组研究证实: 早期干预也能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 2001~2004年,全国29个单位协作研究结果证 明: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早产、低体重儿的研究
1995年随访出生的早产儿589例(至9岁) 智力低下发生率 孕周小于36周 –20.7% 孕周小于32周--40 .2% 孕周小于28周---80% 1999年—2001年随访至3岁 干预后:96.7%无明显异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用我们的辛勤努力 让每位儿童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6/7/2016
42
早期干预的效果
尽管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干预方法不尽 相同,但都提示了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 儿在认知方面的发育。
• 我院儿童保健科根据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 和我们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和研究的结果 • 制定了一套防止高危儿脑瘫等伤残并促进 婴儿发育的指导计划 • 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我们科的早期干预训练
目前我们科的早期干预训练
• 早期干预很重要,持续干预更重要!
早期干预的注意事项
实施干预应注意个体差别,因人而异。干 预要在婴儿安静觉醒时进行,在适当的刺激 下,婴儿会做出积极稳定的反应,当刺激过 度时,表现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甚至出 现打嗝、喷嚏、呕吐、憋气等,特别是早产 儿,要认识其生理承受能力,调整刺激量, 避免刺激过度。
文献报道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中约18%有脑瘫后遗 症,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是足月儿的22-23倍 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中有8%遗留脑 瘫,是正常体重儿的40倍 围产期窒息儿10~20%有脑瘫后遗症,是无窒 息儿的60倍 HIE中脑瘫发生率是足月儿的134倍, HIE中 17.95%有后遗症,中度36.5%,重度100%
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
陈伟平
2016 - 5
高危儿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 存在危险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
高危因素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 内对胎儿、新生儿或婴幼儿的生长发 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 叫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分类
u产前(胎儿期)高危因素; u产时(分娩期)高危因素; u新生儿期高危因素; u婴幼儿期高危因素。
早期干预
是针对各类婴幼儿进行的一系列刺激和 训练活动,以促进其发展。 刺激和训练活动要适宜,要有一定 的度,要能引起孩子的反应。
早期干预的目的
通过早期干预的方法利用大脑发育早期 的代偿功能来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减少 高危因素带来的不利后果,使存活的高危 儿在体格生长和行为发育上得到改善并赶 上正常儿童。
早期干预的目的
• 重度异常孩子轻度化 • 轻度异常孩子正常化 • 正常孩子更优化
早期干预的生物学基础
早期干预的生物学基础
早期干预的可行性
特别提示
• 早期干预贵在“早”字 •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脑瘫、视听障碍等 都应早期发现 • 出现发育落后征象,但还未能诊断脑瘫、 智力低下时就应该进行早期干预,防患于 未然。 • 脑瘫是不能治愈的
高危儿有“脑损伤/发育障碍” 的 潜在危险。
高危儿 是特别脆弱的人群 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误区:
没有高危因素 就没有发育迟缓
高危儿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抢救 技术的提高,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这些存活下来的高危儿患以下疾病的可能 性要远远高于正常孩子:脑性瘫痪、智力 低下、营养不良和视力、听力异常等,一 旦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将会造成终生遗憾, 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极大的影 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二、从头开始 1 斜颈 2 坐不稳 3爬不好、站不好
如何做好早期干预
三、主动训练比被动训练效果好 • 1尖足 • 2坐不稳 • 3俯卧抬头不能
早期干预的注意事项
• 40-60% 3-4m婴儿有暂时性肌张力増高,不 要推到康复科,要做早• • 干预过程中不断评估 干预1-2个疗程,效果不佳转康复科 干预过程中与家长做好沟通 干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告知家长回家后继续家庭训练,按时保健
6/7/2016
19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 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和形成的时期,错 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高的 水平。
脑损伤后分期
• • • • • • 超早期:损伤后48小时内 早期:1-3月 急性期(损伤后1月内) 恢复早期(损伤后1-3月) 恢复中期:损伤后3-6月 恢复后期:损伤后6月-2岁
• --给与大脑良好的、丰富的刺激 • 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皮肤感觉刺激、前庭功能刺 激、 • 如婴儿按摩、神经发育训练、运动疗法训练、理 疗、亲子训练等等 • --提供脑代谢充分的营养物质 • 物理治疗:经络导频、小脑电循环是利用低频的 脉冲电流对人体的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促 进脑循环、改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 • 注意孩子的交流、感觉、情绪等
6/7/2016
37
值得提醒
在认识到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促进作用 的同时,也要了解到它的局限性,不是所 有的高危儿都能通过早期干预后得到完全 康复。
体会
1.干预开始时间越早效果 越好,重在关键期。 2. 父母在早期干预实施 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 干预的效果。
体会
用 心 做!
早期干预的时机
• • • • • • • • • • 1m内不会追视物体 2m内不会主动对人笑 运动发育迟缓 3m俯卧不能抬头 6m不会翻身 7m不会坐 8m不会爬 10m不能扶站 周岁不会走 较上述标准落后2m以内称迟缓;落后2m以上可能是疾病 的早期征象
22
6/7/2016
误区:
认为可以等等看
高危儿潜在的严重问题
• 大量资料表明存活的高危新生儿由于孕期、 产时或产后某些不利因素会带来今后发育 上的问题,包括行为发育障碍和体格生长 障碍等。 • 国内:4%-7%窒息儿发展为智力低下,其 余的智力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儿。早产儿中 有7.8%智力低于正常。 • 国外:严重窒息的足月儿存活者30%以上 会发生脑瘫或智能发育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