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

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A. 圈定填海范围B. 抵御海浪侵蚀C. 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2.与东北平原相比,下图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土壤肥沃B. 地形平坦C. 水源充足 D. 热量丰富3.小李在上海某商场购买某品牌服饰,发现标签上的产地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越南制造”、“缅甸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 环境容量B. 资源供给C. 工资水平 D. 市场需求4.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A. 热带、温带、寒带B. 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C.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D.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5.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6.读图,左图所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

回答下列小题。

(1)该建筑位于右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2)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B.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C.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D.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7.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9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原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

下图为里约热内卢及著名的地标—基督山雕像。

雕像外部材料为滑石片岩(由超基性岩或富含镁质的碳酸盐岩经高温高压作用而成),具有柔韧性高、能够抵抗各种恶劣天气的特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雕像外部材料的岩石属于()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 D. 喷出岩(2)促使巴西将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是()A. 里约热内卢水热资源短缺,巴西利亚水热资源丰富B. 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气候更适合人居住C. 迁都后可以更好地保护巴西高原的生态环境D. 缓解沿海城市压力,加快内陆地区开发8.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9.读图“某旅友暑期期间自行车骑行途经地点的手机截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A. 亚热带地区B. 珠江三角洲地区C. 江南丘陵区 D. 江西省(2)该旅友骑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是()A. 海拔高,易发高原反应B. 临近海洋,易遭遇海啸C. 人烟稀少,易迷路D. 气温高,易中暑10.读某国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题。

(1)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该国()A.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B. 对外开放程度降低C. 高科技为主导力量 D. 内部发展差异缩小(2)若图中数码表示该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从地域分布看,产业转移合理的是()A. Ⅲ区到Ⅰ区B. Ⅳ区到Ⅱ区C. Ⅴ区到Ⅵ区 D. Ⅵ区到Ⅲ区11.截至2019年6月9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达100亿立方米,受水区覆盖京津冀豫苏鲁等省级行政区。

完成下题。

(1)南水北调东、中线的优势和劣势是()①东线工程设计输水量大于中线②东线工程需要新开挖输水河道③中线工程可基本自流输往北方④中线工程沿线治理污染压力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2)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其中对北方的生态效益是()①回补地下水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提供优质的水源④抗旱减灾增效益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2.读“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我国传统民居典型分布省份的简称是()A. 甲-秦、晋B. 乙-陕、吉C. 丙-苏、皖 D. 丁-浙、赣(2)从图示四地传统民居的取材和外形结构可以推知()A. 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B. 乙地地形平坦,草类茂盛C. 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D. 丁地气候湿热,台风频发13.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 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 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 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 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 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 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 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 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14.图乙为图甲中P地拍摄的民居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为防风采光,该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朝()A. 西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2)该地民居地板高出地面,主要目的是()A. 通风防湿B. 预防海啸C. 便于冬季出入家门D. 预防冻土融化15.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 热量、水源B. 光热、降水C. 风向、地势D. 地形、河流(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 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C. 乙地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D. 乙地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二、综合题16.我国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建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四大工程。

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工程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何积极影响?(2)工程②的建成,使得东部地区的企业向青藏地区输出________、技术、管理更加方便。

(3)工程③的起点是________水库,对受水区有何积极影响:________。

(4)工程④输送的主要是________ (水电/火电),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大量调出,会产生哪些问题:________。

(5)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

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_;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

17.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西向东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18.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省级行政区,其中西藏达到93.94%,新疆达到59.43%,汉族人口比例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进入老龄化时,GDP比美国低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人口众多B.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慢C. 我国国土面积大 D. 我国的人口政策(2)西藏和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汉族人口比例小的最重要自然原因分别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吹沙填海”是指利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域圈起来,再用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的海底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泥沙沉积在圈内,淤积成陆,故与固定填海范围、抵御海浪侵蚀、运输设备,方面施工无关,A、B、C项错误;沙袋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海上、滞留泥沙”,D正确。

【点评】学生学习能力,昼夜长短的判断2.【答案】D【解析】【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雨热同期,即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期所需的水分和热量条件。

而东北平原:夏季温暖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平坦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水源充足;人口较少,余粮较多;接近工业区,市场广阔;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

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内涝严重【点评】区域的对比分析。

3.【答案】C【解析】【分析】普通服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价格不断提升,生产优势降低,产业转移到越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劳动力廉价国家,所以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工资水平。

故答案为:C。

【点评】产业转移直接因素有:A.劳动力因素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因素D.国家政策的调整E.原生产地用地紧张F.地价昂贵。

4.【答案】A【解析】【分析】热带、温带和寒带都属于温度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A项正确;湿润地区属于干湿度的划分;低纬度属于纬度位置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B项错误;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干旱地区属于干湿度的划分,C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能直接根据地域单元的名称判断其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即可判断。

5.【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甲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点评】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发展阶段。

6.【答案】(1)C(2)D【解析】【分析】(1)图示建筑为泰姬陵,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即乙图中的③,故答案为C。

(2)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景观不是荒漠景观,故A项错误;④地位于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较低,而①地夏季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冬季④地降水①地多,大气的保温作用更明显,气温较高,所以④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①地,故B项错误;①地位于尼罗河沿岸的北非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故C项错误;③地位于南亚北部山区,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故D项正确,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