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公司质量管理控制程序大全(24个doc)24

某公司质量管理控制程序大全(24个doc)24

某公司质量管理控制程序大全(24个doc)24
北京思优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质量体系程序
Q/SYT.JN CX 140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北京思优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6年1月1日发布2006年1月1日实施
北京思优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质量体系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SYT.JN CX 1401 共5页第1页1目的
为消除不合格现存原因和潜在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必要的控制,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对产品及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职责
3.1 质管部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3.3 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和要求
并不是针对每一个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合格都必须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程度取决于问题的风险、大小和性质,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体系的改进等。

即应考虑以最佳成本获得规定产品特性要求和质量体系要求的有效性来决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a)同一分承制方同一种产品(服务),连续两批(次)严重不
合格;
b)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出企业规定值时;
2006年1月1日发布2006年1月1日实施
Q/SYT.JN CX 1401 共5页第2页
c)相关方投诉时;
d)内部审核出现不合格时;
e)管理评审出现不合格时;
f)其它不符合方针、目标(指标)、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2 纠正措施
4.2.1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按《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和《内部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a)来自用户的意见和投诉:由销售部负责收集和处理,并及
时上报
质管部;
b)产品不合格报告及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由检验人员、不合
格品审
理机构负责上报质管部;
c)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不合格信息,由质量审核机构
和管理
评审机构提供给质管部;
d)质管部负责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并针对符合本程序 4.1
a)、b)、
c)、d)、e)、f)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初步分析,判断责任部门,下达纠正措施任务并填写“纠正措施表”不合格描述栏内。

责任部门应在接受任务后二日内制定出纠正措施计划报质管部。

4.2.2 调查与分析
a)责任部门接到纠正措施任务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产
生不合
格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入“纠正措施表”原因分析栏内;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质管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
召开质
量分析专题会,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判断责任部门并责成其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4.2.3 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Q/SYT.JN CX 1401 共5页第3页责任部门应在调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主要问题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填写“纠正措施表”纠正措施计划栏,并及时上报质管部。

4.2.4 纠正措施计划的审核和批准
质管部负责审核纠正措施计划并上包管理者代表批准。

4.2.5 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
责任部门应根据纠正措施计划的要求和进度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纠正措施计划实施完成后上报质管部。

4.2.6 纠正措施的验证
质管部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入“纠正措施表”验证栏。

4.2.7 对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纠正措施,责任单位必须重新调查分析,并采取新的有效纠正措施,直到问题真正解决为止。

4.2.8 对有效的纠正措施,需要时应纳入相应文件,文件更改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4.2.9 质管部负责将与使用有关的问题处理、纠正措施方案及执行情况通知用户。

4.3 预防措施
4.3.1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按《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和《内部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a)质管部负责及时收集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包括影响产品
质量的
有关过程和作业、对不合格品评审结果、各种审核报告、评审报告、服务报告、质量记录、顾客投诉等。

b)质管部负责利用适当的信息来源,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
初步分
析,以发现任何变化趋势,并确定可能导致潜在不合格的危险区域。

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如下各种因素;
1)让步接收的外购产品;
2)本企业或分承制方资源上的困难;
Q/SYT.JN CX 1401 共5页第4页3)加工过程中的问题,返工率、废品率;
4)最终检验中的问题;
5)用户反馈意见和投诉;
6)服务报告;
7)让步申请;
8)审核结果;
9)质量记录等。

c)当查明问题后,如需采取预防措施,由质管部负责下达预防措施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并填写“预防措施表”潜在不合格栏。

责任部门接到预防措施任务后应在二日内制定出预防措施计划报质管部。

4.3.2 潜在不合格原因调查分析
责任部门接到预防措施任务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潜在不合格原因的进一步调查分析,并将潜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填入“预防措施表”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栏内。

4.3.3 制定预防措施计划
责任部门依据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针对主要问题制定预防措施计划,
填写“预防措施计划表”预防措施计划栏内,并上报质管部。

4.3.4 预防措施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质管部负责预防措施计划的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3.5 预防措施计划的实施
责任部门应根据预防措施计划的要求和进度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3.6 预防措施的验证
质管部负责预防措施的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入“预防措施表”验证栏。

Q/SYT.JN CX 1401 共5页第5页4.3.7 对效果不明显的或无效的预防措施,责任单位必须重新调查分析,并采取新的有效预防措施,直到问题真正解决为止。

4.3.8 对有效的预防措施,需要时应纳入相应文件,文件更改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4.3.9 质管部负责将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从而保持并提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5 相关文件
《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内部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纠正措施表
预防措施表
纠正措施表
预防措施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