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刘瑞斌

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刘瑞斌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教育——产业 学校——企业 专业设置——职业岗位 课程教材——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姜大源:“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思考”
建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
宏观——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配套的实习基地 中观——建立工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赵志群
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技 术与教育研究所,获哲学博士 学位。曾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 育中心研究所工作,现为北京 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技术与 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科研成果举例:引入职业 教育教学论研究,系统引入和 发展了反映职教规律的工作过 程系统化课程和行动导向学习 理论。
主要内容
1、与学习领域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1)行动领域 典型的工作任务 •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包 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学习领域 行动领域的教学化处理。 按照实际工作行动的逻辑过程,编排的学 习目标表述、能力描述和学习内容说明。
(3)学习情境 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 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 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学习 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案例。
1、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不同教育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特征。
1、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1)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一 体化。
• 工学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 实现学习。(赵志群) ( 2 ) 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学习领域
2、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原则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 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要求和社会规范 相结合;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 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
• 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 是职业教育的“心脏”。 特色课程——特色专业——特色的学校 课程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
(学习汇报)
刘瑞斌 2011年11月28日
姜大源
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 系。曾任煤炭部天津煤矿专用 设备厂自动控制研究所工程师, 现为教育部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杂志社主编,也是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 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成员。 科研集中在职业教育学的 基本原理领域,特别是在课程 论、教学论方面。
(二)从学科系统化到工作过程系统化
1、职业教育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必须改革
•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 顺序开设教学科目。
优点: • 逻辑性 • 学科系统性 • 简约性
缺点: • 割裂 • 独立 • 忽视了整体性
企业要求的人才能力
1. 独立、理性的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 2. 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3. 高度的敏感性与自我定向能力 4. 主动适应能力 5. 对不明确情境的耐受性 6. 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 7. 社会角色意识与沟通能力 8. 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 9. 人际关系调整能力 10.高的文化、道德修养 11.善于竞争与合作 12.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在专业技能 方面的教育外, 其他方面教育 相对较少!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学科系统化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三)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 领域 • 学习领域是一种课程模式 • 学习领域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工作 过程系统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典型代 表,1999年,德国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 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 • 课程 • 职业教育课程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几个问题 • 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不能割裂 • 从学科系统化到工作过程系统化 • 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领域 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 •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 案例分析

(一)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不能割裂
1、职业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从门外汉 到专家”
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能力发展过程(劳耐尔,2002)
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能力发展过程
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两大难题: 1、按照能力发展阶段来确认相应的典型工作 任务; 2、结合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将职业能力发展 过程中的专业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
微观——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等等
一、职业教育课程相关概念
• (一)关于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的问题=改革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1、课程的概念 • “课程(curriculum)是教育机构为实现 一定教育目标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计划或方 案,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 学习方式的设计或规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3、课程的特点
静态的教学内容 + 动态的教学进程 (按顺序排列) (协调发展) “它(课程)即是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轨 道’,也是学生在这一轨道上的‘奔跑’过程, 即个体对学习的体验。”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二)关于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的课程不仅包括所有理论教学 的内容,而且包括所在职业学校或企业及 其他机构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树立新的理念: 课程要首先指向人的发展。
宝安职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不能割裂
2、行动的一般模式——“完整的行动”
参照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工作过程的6个阶段分别是
(1)明确任务 (2)计划 (3)决策 (4)实施 (5)控制 (6)评价与结果记录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及其开发》)
2、课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课程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 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教 学年限、教学领域、教学学科或教学活动的设置、 教学进度、课时安排、考试考核及教学法说明等。 • 教学课程的分科要求(课程标准)——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等。 • 课程的具体内容(课程教材)——对每一教学学 科或教学活动内容的具体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