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缩径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缩径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缩径卡钻的预防及处理
1.缩径卡钻发生的原因
(1)滤失量大的地层,如砂岩、砾岩、含砾砂岩、页岩,由于滤失作用,易在井壁形成厚泥饼,造成缩径。

(2)由于地层的蠕变形成的缩径,如复合盐层的蠕变,胶结差的粘土层也有可能发生蠕变。

(3)蒙脱石含量高,且含水或压力异常的泥页岩缩径。

(4)膏层吸水膨胀造成的缩径(无水石膏吸水造成的缩径普遍存在)。

(5)由于钻井液性能不能满足井下需要,造成井眼缩径,如滤失量大、粘切高、滤饼质量差等。

(6)由于操作失误,将钻头或工具压入小井眼(本不属于缩径卡钻),如起出钻头或稳定器磨损严重,直径减小,下钻时未按规定要求提前划眼,将新钻头、新稳定器压入小井眼造成的卡钻。

(7)长时间钻进或钻井进尺较多而未进行短起下钻和长起下钻,造成井径缩小,起钻过程中遇阻卡,因上提吨位过大造成卡钻。

2.缩径卡钻的预防
(1)预防缩径卡钻最有效的办法是选用合适的钻井液体系,钻井液性能要优良,滤失量要低,尤其是要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滤饼质量优良,流变性要好,粘切要适当,降低有害固相含量,合理的选用钻井液密度。

(2)加强短起下钻和长起下钻是预防缩径卡钻的重要措施。

根据经验,塔里木油田的缩径井段一般经过3次以上的短起下钻或长起下钻后,就可基本消除阻卡。

(3)严格执行复合盐层钻井技术措施,严防因复合盐层蠕变缩径造成卡钻。

(4)起下钻中遇阻、卡,要严格控制上提和下压吨位,保证钻具能自由上行或下放,并能正常开泵循环,若经多次上下活动不能通过后,应接方钻杆开泵循环,以划眼的方法通过。

3.缩径卡钻的特征
(1)阻、卡点基本固定,而且是单向遇阻卡(上提遇卡、下放不遇阻;或下放遇阻,上提不遇卡)。

(2)阻、卡大多发生在起下钻时,但在复合盐层中钻进时也会发生阻卡。

(3)遇阻、卡后,开泵泵压基本正常,井口返出也基本正常;但在蠕变速率高的复合盐岩层、软泥岩段时,泵压有可能逐渐升高,甚至造成循环堵塞。

(4)钻具离开阻、卡点后,上下活动、转动正常,但到阻、卡点后,阻力稍大,就转动钻具困难。

(5)卡点在钻头或稳定器位置。

4.缩径卡钻的处理
(1)缩径卡钻若发生在起钻过程中,应尽量下压钻具,同时启动随钻震击器下击,也可试启动转盘,如能转动,就能解卡;但一般情况下,缩径卡钻是因上提过多造成的,转动是很困难的。

因此,转动时要严格控制转盘扭矩,严防扭断钻具。

(2)缩径卡钻发生在下钻过程中,应尽量上提钻具,同时启动随钻震击器上击,切忌不可再下压,同时也可试启动转盘,如能转动,就能解卡。

(3)在钻进时发生缩径卡钻(此种卡钻一般发生在复合盐层井段),就只能上提、上击、试转动钻具倒划眼,并可逐步上提至最大允许吨位。

如经大幅度活动、震击、转动无效后,就不要再强力活动钻具,但要保持在适当范围内活动钻具,以防止粘卡。

(4)如是因钻头、稳定器直径磨损,新钻头、稳定器压入小井眼时发生卡钻,就只
有采用随钻震击器上击,并可上提至最大允许吨位,严禁下压和下击。

(5)缩径卡钻经上下活动、转动、震击无效后,可泡解卡剂、油、清洗剂、润滑剂等,在浸泡中加强震击。

如是复合盐岩层缩径卡钻,也可泡淡水或水基钻井液,但要注意防止盐溶时,复合盐层中的泥页岩、砂岩坍塌,使井下情况更加复杂。

缩径卡钻或压入小井眼卡钻,用浸泡解卡剂或其它解卡液解卡的事例不多。

(6)如采取强力活动、震击、浸泡解卡剂仍不能解卡,就只有进行倒扣或爆炸松扣,将卡点以上钻具起出。

缩径卡钻的卡点一般都在钻头或稳定器处,因此,井下落鱼不会太长;起出卡点以上钻具后,也可再次下入震击器进行震击。

如仍不能解卡,就只能进行套铣,完成套铣后再进行打捞。

(7)如是复合盐层井段发生缩径卡钻,尽可能不要进行套铣作业,因复合盐层段套铣极不安全,最好注塞回填后侧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