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孤岛”的形成由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的,而且数据格式与标准互不相同,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组织、规划和互联。
“数据王国”仍然存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本来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五、设计内容及重点(一)需求设计1.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为各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
2.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紧紧围绕各级政务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的迫切需要,为各部门实现政务、业务目标提供公共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
3.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有效支持政务部门灵活、快速部署业务应用,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4.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以及行业系统与地方应用条块结合的需要。
5.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大量数据访问、存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6.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QWB_2014智慧城市圈子专注产业链的概念普及、报告分析及趋势等的行业分享,致力于搭建IT大佬、政界、商界、学界的跨界智力及项目对接平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一)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
(三)推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
二、设计方向(一)推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后,各部门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
(二)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过程优化。
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不再需要经历需求分析、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全过程,不用考虑应用实现的技术细节,由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提供技术支撑、运维服务和安全保障。
(三)推动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和统一、及时更新,促进各类业务信息互补互动使用,优化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政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设计目标(一)结合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完成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导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实施和应用服务。
(二)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原则、实施步骤和运行保障的制度措施,确保顶层设计可实施。
(三)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的量化目标,确保建设和应用取得成效。
(四)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系统框架和服务功能,确保满足各政务部门的需求。
(五)明确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平台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的顶层设计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级实施,逐步构建形成目标一致、方向统一、互联互通、层级衔接的全国各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实施体系。
(二)统一建设,资源共享。
坚持设施共建和资源共享,在《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指导下,统筹利用已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统一设计建设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共享运用。
(三)统一管理,保障安全。
统一管理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规划、标准、制度和技术体系,采用安全可控的软硬件产品,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统一服务,注重成效。
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探索运行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强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提供机构和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统一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成效。
五、设计内容及重点(一)需求设计1.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为各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
2.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紧紧围绕各级政务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的迫切需要,为各部门实现政务、业务目标提供公共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
3.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有效支持政务部门灵活、快速部署业务应用,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4.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以及行业系统与地方应用条块结合的需要。
5.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大量数据访问、存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6.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
(二)系统架构设计1.统筹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和信息安全等要素,建立一个公共的、安全的、灵活的、供各政务部门广泛接入和使用的平台系统架构。
2.优化已有数据中心配置,统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等应用支撑软件,构建应用支撑软件服务。
3.统一开发通用型应用程序、应用功能组件,构建应用功能服务。
4.构建逻辑集中、实时高效、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共享体系。
5.设计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保障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政务云的建设部门为各级政府部门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政府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 人员,即可通过网络使用信息系统。
政务云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统一的平台上,各级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网络访问同一平台的应用软件服务。
各类政府部门不用再购买软件,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同时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可以保证政府部门各自的数据安全。
利用云计算中SaaS 服务模式建立的政务云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技术方面来看,各级政府部门只需少量的IT 技术人员,就可以维护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又可以跟随政务云平台的软件不断升级,使用到最新的技术应用,并能及时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满足政府对信息管理的需求。
第二,从建设成本来看,相关部门只需整体建设一个政务云平台即可,各级政府无需投资所有基础软硬件,如此可有效避免软硬件的重复投资,最终降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投入。
第三,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由于各级政府的基础IT 服务取自政务云平台提供的各种应用系统,不需要对各类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减少政府部门在此方面的费用支出。
(二)政务云要能很好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务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内容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必须要求对所有的系统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对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出对政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统计数据并实现共享。
将云计算架构应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云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政务云中的数据整合和共享要从共享成本、接入技术、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⒈共享成本政务云提供瘦客户端的设备和相关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能将传统的“服务器+ 终端”计算架构变为政务云计算的“远程桌面+云服务平台”架构。
在政务云的服务模式中,用户端通过各种瘦终端设备享受自己需求的信息、知识、服务等。
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用户端可以使用最精简的终端设备和技术条件,充分利用云服务商提供的硬件和软件,以最小的成本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共享成本的目的。
另外,在政务云模式下,各级政务部门将自己的数据统一存储到云平台上,实现云服务平台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政府的整体投资。
⒉接入技术基于政务云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还需要搭建一个有效的云接入平台,让不同的部门和单位都能够简便地登录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云”。
搭建的接入平台要适用且容易接入,能帮助用户完成访问、注册、查询等一系列操作,使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单位和用户能随时随地接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云”。
为了保证各级政府能够方便地接入政务云,一方面要在接入网络上提供丰富的接入方式和更高的接入带宽,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政务云中的各种数据能得到迅速处理。
为了解决云平台中网络异构的问题,网络设备必须支持以太网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FCoE)技术,服务器通过聚合网络适配卡(CNA)承载前后端网络,架顶交换机通过10G FcoE 端口与服务器相连,承载前后端网络流量,同时架顶交换机通过FC 端口与传统FC 存储网络相连,或者通过FCoE 端口直接与存储的FCoE端口连接。
融合的架构能够使得规模不断扩大的云计算网络管理得到有效简化,全面降低运营维护成本,网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随着云平台数据交互量的不断加大,核心设备必须通过40G 或100G 接口进行网络互联,从而达到无阻塞的多级多平面交换架构(CLOS)网络。
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全面转向以交换机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同时提供设备部署虚拟化能力,使得统一融合的网络具备高速互联、全面自动部署网络虚拟化能力,网络维护难度进一步降低,使网络形成对云计算业务的完全支撑。
⒊数据安全政务云必须要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云计算模式下的数据中心可以是由多个数据中心组成的集合,由数据管理平台对所有的数据存储资源进行统一的资源分配,负载均衡,部署软件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安全管理。
在数据共享方面,政务云可以按照不同的安全权限进行策略管理,从网络层面进行数据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