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人物描写
其三,记事要有情趣。
这里包括文章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 各种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记叙文以叙述描写的 表现方式为主,有时可根据需要还应辅以议论、 抒情、说明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等。 总而言之,记事有情趣,就会引人入胜。
★事情前后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 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此外,还有三点要求也非常重要。
其一,记事要清楚。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把事情记述清楚, 就要把记叙的要素写清楚,即把事情发生 的时间、要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写清楚。
其二,记事要有条理。
这里包括应考虑: (1)记叙的顺序:是顺叙,还是倒叙,或还得运用插 叙; (2)使用的人称: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 是第二人称; (3)如何开头:是开门见山,还是议论抒情引出事由; (4)如何结尾:是事件结束文章搁笔,还是前后关照 首尾呼应,还是含蓄抒情令人回味,还是卒章点题发人深 思。还有过渡、照应、详略处理等问题,都应仔细斟酌, 认真考虑。
示例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 的?”捣乱鬼董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 旁边的张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 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 用力一踢。”董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 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皮。”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 情恍惚。
写好动作,展示个性
动作是反映人物性格的三棱镜。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 动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动作描 写一要显示人物性格,二要符合生活真实。切忌不能空洞、 抽象、笼统。要抓住特征,写出个性,忌面面俱到要选择准 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多用短句。
动作描写的技巧
总结:
语言描写——抓个性化语言,写出人物对话语气和神态
动作描写——运用特写、细化动作,使人物感人入胜
心理描写——内心旁白、幻觉式写出人物内心世界,突显人 物形象。
记叙文要写得好,描写的运用不可或缺。记住:在写记叙文 时,事是重点,应占全文的2/3,开头和结尾的抒情议论要点 题,要有文学美。
作业
1、改写作文; 2、继续背诵好句好段。
孔乙已: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 的事能算偷么?”
曹操:“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
语言描写的特殊技巧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 世界。如 《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 体、舍不得、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
捣乱鬼董浩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勇油嘴滑舌,帮腔作势、混淆 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示例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
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 去不恭……”
2.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
2、写出说话的神态
笑眯眯、斜着眼、直勾勾、做鬼脸、扳着脸、怪声怪气、挤眉 弄眼、声色俱厉、斩钉截铁……地说
语言描写的注意事项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 “某某说”地一说到底。
示例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 踢坏的?”捣乱鬼董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勇还帮董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浩踢的。”董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 的”“没看见。”李星说。
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 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 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 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 字。”
示例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 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 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 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顾全大局,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 留心的。 2.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
抢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
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
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
见钱眼开 嗜财如命
示例
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 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 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 系了褡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 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 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另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 心。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注意记叙文中
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从对人、事、
物的叙述和描写中体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成功登顶
望穿秋水
无尽忧郁
淡定从容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画眼睛”
现场演练:
用一句话描写这幅图里 饱经沧桑父亲的外貌,要求 用上适当修辞手法。
现场演练:
用一句话描写这幅图里 饱经沧桑父亲的外貌,要求 用上适当修辞手法。
父亲老了,黑苍苍的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手 中捧着粗劣的碗,开裂的嘴唇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艰 辛与磨难。
记叙文最重要的特点是 以形动人 以情感人
你 认 为 的
↘
实际上
一、怎样写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记事,关键在于展示事件所蕴含的意义。 我们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司空见惯的小事。别小 看这些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往往在当时或者在日后回忆起来,叫你 激动不已、深受启迪、久久不能忘怀。 写这类作文,就是要努力挖掘、努力展示这些小事对社会、对自己 成长中的意义。事情虽小,意义却深,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小 见大”。这些小事,就是我们作文最好的题材;努力挖掘这些小事里 蕴含着的深刻意义,我们作文的立意就高、就深。选材精小,立意高 深,以小见大,这是对此类作文的最主要的要求。
写人写面须写心。心理描写一要真实合理, 符合人物个性深入体察人物内心,二要符合文 章表达地板,又 站住犹豫一下:‘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 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 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 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评析:以上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 式,它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 私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1、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对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 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写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 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 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 不得打。”
2、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欧也妮·葛朗台》
现场演练:
用一句话描写这幅图里 的人物,要求用上适当修辞手法。
现场演练:
用一句话描写这幅图里 的人物,要求用上适当修辞手法。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 目。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 点点,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 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 三分。
写好语言,传神出彩
1、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抓典型化的语言
★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 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 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 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 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二、适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 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
6、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画眼睛”
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 心变化。《祝福》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 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 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 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 静平和慈祥,或睿智深遂。
示例
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 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 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 系了褡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 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 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粗放、豪雄、爱憎分明
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悲喜各 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 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 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 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化抽象为具体——妙笔生花描写法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 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记叙文时,运用一支生花的妙笔,或对景物描其形, 绘其色,让景物摇曳多姿;或对人物状其貌,传其声,让 人物眉目传情,是人、事、景、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