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_卢济威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_卢济威

城市设计U r b a n D e s i gn66【摘要】论文基于现代科学和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城市设计的目标,提出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体系。

同时分析城市设计方法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法的异同。

【关键词】城市设计;方法;科学;发展;体系MODERN URBAN DESIGN METHOD LU Jiwei; YU YiABSTRACT: Based on modern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form,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for modern urba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of urban design. Then it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method of urban design with that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KEYWORDS: urban design; method; science;development; system我国当今的城市建设以大规模物质形态建设为特征,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引导、策划建设的手段、一种研究议题、一种发展策略被广泛地运用,它是城市规划的补充。

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城市设计在我国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它为“创造城市生活的空间框架”带来了直接规定或者间接引导的构想与规则[1],从而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但同时,在当前的城市设计状况中,也存在一些现象与问题。

近年来,城市设计求大、求气魄、追求几何图形化,出现大量的尺度惊人的大广场、宽马路,醉心于营造供人空中欣赏的景观,却忽略了为人使用;在城市结构网络方面单纯追求西方几十年前的机动车化,缺乏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同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到处追求时尚的“标志性”建筑,缺乏特色,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

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对城市设计缺乏深度与广度的研究,以至进入概念的误区。

同时缺乏对新时代城市形态发展的趋势的研究,集约化、有机化和人性化等在城市形态塑造中的表现模糊,概念与形态脱节。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由于设计人员受自身的专业背景局限,往往用城市规划方法或建筑设计方法代替城市设计方法。

其表现是:停留在二维的功能分区,不进一步研究城市要素三维形态整合;习惯于运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划原则,缺乏自下而上地深入研究环境资源,建立独特的设计目标;陶醉于自己的创造能力,没有真心实意地引导公众参与;更多的,单纯地承袭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片面地仅以美学原则决定城市形态,不研究城市活动行为及其与城市形态的互动关系,从形式到形式。

本文力图寻求综合各种城市因素、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论,借以解决当今我国乃至更广范围城市设计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寻找有效的城市设计方法。

1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论的层次方法论一词源于希腊语“沿着”和“道路”,也就是关于“沿着-道路-(正确地)行进的”学问。

方法论往往表现为多个层次,最上一个层次可理解为认识论,层次以不断具体化的原则向下层传递,最下一个层次延伸到被人们运用的具体方法。

本文中的现代城市设计是指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关于城市研究的学科,是城市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产生的分工补充,在一定领域满足城市发展的特殊要求。

因此,尽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城市规划方法论并不能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卢济威 于 奕【作者简介】卢济威(1936-),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

于 奕(1978-),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

【修改日期】2008-09-27【文章编号】1002-1329(2009)02-0066-06【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67完全阐述城市设计的方法根源。

由于我国现代城市设计研究开展较晚,目前仍缺少关于城市设计方法论的系统研究。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一部分,以认识城市作为起点,考察时代发展中的城市变迁趋势,确立城市设计在趋势推动中扮演的角色,定位该角色工作的范畴、目的和特征,找到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最后以改造世界作为终结(图1)。

2 从现代科学和城市发展认识现代城市设计2.1 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20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有3个重要方向:城市空间立体化(尤其是重视地下空间)、空间系统有机化和交通枢纽集约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人口的高速膨胀已经使得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城市向空中发展的同时积极向地下开拓(图2),地下空间的高速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世界上很多城市已从局部利用地下空间发展到建立地下公共空间体系,形成网络,例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图3)和多伦多等。

传统的二维的城市规划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无法适应地下、地上和空中空间系统的立体整合规划设计。

在地上地下空间交融的同时,各种城市功能如知识、文化、信息、资金密集的现代服务功能日益增加,商业、商务活动日益活跃,信息交换频度提高,社会生活更为丰富和多元化,各类功图1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层次Fig.1 Research hierarchy of modern urban design method图2 日本北九州小仓车站前区Fig.2 Street of Kokura Station in Kyushuof Japan图3 蒙特利尔地下城Fig.3 Underground space of Montreal能的叠加和复合带来城市空间的交混、渗透。

联系的有机化,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新的城市形态,具有在短时间内完善区域功能配套、塑造区域形象的优势,于是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

诸如纽约的世界金融中心、蒙特利尔的玛丽城广场(Place Ville Marie)、柏林的波茨坦广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中心(图4)、北京的国贸中心等,对于一个集约化城市而言,集合商业、商务、居住以及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城市群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名片。

在更近的几十年,交通方式的变化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从机动车时代转向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时代,给城市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公交优先必然使大量出现的交通枢纽成为具有催化作用的城市元素。

枢纽地区的体系化发展城市设计U r b a n D e s i gn68个理论根源,正像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认为,以“物理方式表现的潜在逻辑性的社会概念”为特征的科学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的重要根源[2]。

还原论主要受“分析”的范式引导;在系统论产生后,系统论特别在近半个世纪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控制论到后来的协同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等,发现原来分析还原的方法具有局限性,揭示了综合方法的重要性,从科学哲学领域,那种以逻辑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已经被综合的整体方法所取代。

随着后现代科学对现代科学进行反思和质疑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宇宙中无数系统空间上形形色色的并列存在,在方法学上是“以一种整体论的方法包含和超越了分析”[3]。

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城市规划用系统划分、理性控制结束了源于建筑学的笼统形象蓝图,用“分”来取代“合”,是一种演进。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面临许多无法用以往思维和模式完全解释的问题。

城市规划主体思想已经认识到“合”的重要,但在方法上,缺乏有效的新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从城市规划的轨道中分离出来,它以“合”的思维模式来对城市规划的系统划分进行补充完善,对城市规划的理性控制进行柔化,从而成为了以“分”为主的城市规划方法的补充,形成“分”“合”互补。

另一方面,城市形态的变化给现代城市设计提供了实践背景。

雅典宪章提出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当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特别是旧城更新等实践的经历,发现城市形态的变化后,严格的分区已经无法实现活力的和高质量的城市环境。

分区的优势在于便于操作,所以这个方法能迅速推广并长期实行。

而当城市空间立体化、功能系统有机化和交通枢纽集约化这些新的城市空间趋势出现后,红线分离的地块、系统分离的设施,又等待着设计者来化零为整,平衡视觉、经济、社会各种效益。

城市设计的出现,恰图4 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心Fig.4 Melbourne Center in Australia图5 香港九龙交通城Fig.5 Kowloon transport hub in Hong Kong也促进地区的集约化与有机化,使城市人流密集的区域实现为多元交通支持的步行地带。

香港九龙交通城是集地铁、快铁、公交的枢纽,区域占地13.5hm2,建设170万m2建筑,是高度集约化、立体化和有机化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系(图5)。

交通枢纽体系化与考尔索普(Calthorpe)提出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目标一致,都是提倡在步行距离以内进行综合的公共空间及相关的建设开发。

它不仅适合社区,也适合城市。

交通枢纽与TOD的发展为城市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会影响城市设计方法的变化。

2.2 现代城市设计整合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人类思想领域与技术领域不断自我挑战和突破。

这种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发展具有不可阻挡的推动力。

一方面,哲学思想的变化带来了人们关于科学范式的反思。

还原论是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一69好也满足了这个设计需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多个要素、多个地块、多个系统的整合。

现代城市设计是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作为城市规划的补充,共同达成了“分”“合”互补的城市形态发展要求。

3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体系由于在当今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设计承担的主要是以“整合”为主的职能,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补充,其特征必然与城市规划侧重二维的、用理性进行逻辑演绎的、自上而下的特征有所区别又互为补充,表现为强调三维的、个性化的、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特征。

现代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诸方面(经济、政治、社会、生态、行为、技术和美学)发展,构建城市形态,创造宜人、有特色、有活力和公正的城市环境的学科。

城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宜人、有特色、有活力和公正4个方面。

宜人环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环境优美、活动有序、宜居、安全、卫生等,为了简化分析,仅以环境优美和运动有序两项参与论证,则现代城设计目标最终要形成一个美观(artistic)、运动有序(orderly)、有特色(characteristic)、有活力(dynamic)同时保持社会公正(fair)的城市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