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心态与事业心态

职业心态与事业心态

职业心态与事业心态
职业,是个人因生存需要而参与社会分工工作的价值体现过程。

它受职业的社会竞争发展需求所制约。

例如:司机这个职业,前十来年比较吃香,可是这几年就不行了,因为开车的人多了。

再如报关员,在以前没有这个职业,后来外贸经济发展需要就产生了它这个职业。

有很多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消失了,而又有许多新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

这都是因为社会发展需求。

事业,是个人心理责任需求与目标价值努力实现过程。

它同样受社会竞争发展需求所制约,但是人自身的心理导向,即主观能动性起很大的作用。

很多人瞧不起的职业,却有一些人成就了事业。

例如:在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人们当中,就有叶圣陶这样非凡的教育家。

还有一些人类可以生计的活动,社会没有明确定性为职业,如拾破烂的、卖烧烤的,有的人只作为生存需求实现去劳务,而有的人却去发现商机、社会价值与责任去努力也成就了事业。

更有一些活动,社会一些人士自愿承担为自己的事业,不要社会任何报酬,贡献自我的各方面力量,如一些自愿者长期从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自愿活动。

职业是事业的载体
正如航船上的船长。

船长是职业,而船长要领导全体船员到达彼岸却是事业。

也正因为职业是事业的载体,在职业的基础上去努力实现心理责任价值追求,很多人就简单地将职业等同于事业了。

职业好找。

只要有相应的能力都能找到职业。

即使能力不足还可以躬身屈就找到职业。

但要努力事业成功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是因为:
一、“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讲的就是:作为事业的载体选择错了。

二、只有职业心而没有事业心。

职业心占主导地位的人们“选择环境就业与发展自我”,而事业心占主导地位的人们“改造环境发展自我”,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心理区别。

一些职业心占主导地位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若哪家企业环境好、待遇高就会想到哪家企业去发展。

而事业心占主导地位的人们则不一定,因为他们要实现的是“责任需求与目标价值”。

三、制约事业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事业追求者的自我责任承担力与事业责任层级。

有的人事业心很强,但是责任承担力相当差,那么只能碌碌无为了。

而有的人责任层级过低,只为个
人事业、家庭事业,而没有上升到组织事业与社会事业,结果因为只是个人事业与家庭事业,支持者不多,跟随者不多,因此也很累,他们所能实现的事业也没有多大的社会价值。

四、事业追求者对事业成功的心理思维项选择也制约着事业成功。

如有的人事业成功的心理思维项是金钱财富,而有的人却是学术贡献、精神贡献、文化贡献,这些思维项时时刻刻都在主导着事业追求者的行为。

五、社会公众对事业成功者的价值评估也在外部推动着事业追求者调整责任价值认知与事业追求项价值选择。

可以说,职业心与事业心都可以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去努力实现自我。

举例:当我们问一位职业心占主导地位的教师:“你的努力得到了什么回报?”他可能会回答你:“很惭愧,下辈子也不做老师了。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所有收入不够买两平方米的房子。

”若我们再问一位事业心占主导地位的教师:“你的努力得到了什么回报?”他可能会回答我们:“我很高兴,我教书这么多年,让多少孩子走出了贫困的大山。

”哪怕是这位老师自身也非常的贫穷。

职业心占主导地位的人们,常常会因社会分配不公、自身贡献价值没有得到承认或肯定而心理蒙受极大的委屈。

而事业心占主导地位的人们,特别是一些将社会生存与发展责任作为已任的人们,他们在不公的社会面前非常顽强,在困难面前更是强者,他们非常自信:事业会有后来人。

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努力在不断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即使是当社会或公众认知他们的努力价值时,他们有可能已经成为黄泉下人了,但他们的成功是无法用物资财富来断定的。

社会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其实也是社会事业生存与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社会生存与发展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全体员工事业的总成了。

但企业组织的主体员工,又都是由职业人组成,这就产生了企业组织管理的最大矛盾:由职业人聚合成的组织去推动组织的事业发展。

如果在企业中,大多数的成员职业心占主导地位,那么组织的事业就可能很难发展,这是因为职业心理是为了满足人的个体生存需求,特别是在困难时期还有可能寸步难行,甚至于倒闭。

如果在企业中,大多数的成员事业心理占主导地位,那么组织的竞争力将能够保障组织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困难时期,成员事业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因为事业心理是“责任社会价值”心理。

当我们管理者明白了“职业与事业是两码事”后,我们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就要努力引导员工的事业心理与组织的事业心理相融了。

让员工在实现个人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同时,与我们共同去努力追求“社会责任与价值体现”。

那如何结合工作实践引导员工的事业心理呢?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要抓住下面几个实务要点:
一、价值、责任转移与确认
预防价值链运行的财务风险与责任沉淀。

特别要注意:供应商责任沉淀到我们代理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时间成本与财务安排运行。

而我们若将责任沉淀到顾客消费者更会破坏价值链安全运行。

价值链受损,实质就是我们的事业受损。

这是因为岗位是员工职业与事业的载体,而价值链却是企业组织事业的载体,价值链上无论哪个环节受损,价值链运行就会出现风险。

二、管理客户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与精神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领导与员工形成团队力量去教育、引导价值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增强事业心与支持事业心发展的工作技能,让价值链上所有合作者双赢。

这是因为价值链必须要保证双赢,若没有双赢,事业载体就会中断。

三、研究客户新的需求,包括合作需求
每一次客户新的需求的发现,都会将我们引导向更高层级的责任履行机会。

发现与开拓新的更高层级的需求合作。

也只有新的更高层级的需求合作,才能带动企业组织的事业向上发展。

要鼓动员工,如:“我们今天与中国第一品牌合作,还要时刻准备着与世界第一品牌合作。

”以此来推动员工事业心向上发展,来带动工作激情。

四、适时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来支持具有高度事业心员工的成长需求
企业要不断地组织经理人认真反省,每一位员工跟随我们工作几年,若我们没有提高工作标准与要求让他们学习到更高层级的知识,那是我们对不起员工。

员工也因为没有新工作标准所带来的压力而产生工作厌恶心理。

那样,原来尚存的事业心就会消失了。

五、适时不断地为员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将组织建设发展与员工的发展需求个人规划相对接。

让得到事业发展的员工成为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组织,组织的事业,不只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事业,几位股东的事业,而是全体合作者的事业。

当我们经理人明白了“职业与事业是两码事”后,我们自身就要好好地想想我当前这个职业载体是否适合我的事业发展,我个人的事业心理是否与企业组织的事业心理相融,若我们经理人自身都没有想清楚这两个问题,那么我想;我在上面所倡导的几个工作法是无法得到你应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