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八卦基础名词

易经八卦基础名词

【周易八卦基础名词】--①---- 风雨1、八卦:是指⑴乾卦、⑵兑卦、⑶离卦、⑷震卦、⑸巽卦、⑹坎卦、⑺艮卦、⑻坤卦。

2、六十四卦:八卦按一定规律相重后产生六十四卦。

3、首卦(第一卦、纯卦):六十四卦分成八个宫。

每宫第一卦为首卦,纯卦。

4、经卦(单卦):八卦为经卦,也称单卦。

即3爻卦。

5、别卦:两卦重为别卦。

即6爻卦。

6、八卦八宫:乾宫,兑宫,离宫,震宫,巽宫,坎宫,坤宫。

7、八卦八宫变法:从首卦初爻开变。

阳变阴,阴变阳。

一爻变,产生一新卦象。

变至5爻为止,6爻不变。

第二卦,初爻变。

第三卦,二爻变。

第四卦,三爻变。

第五卦,四爻变。

第六卦,第五爻变。

第七卦,四爻变(指第六卦的第四爻、也称往下游复到四爻位。

古书说,叫游魂卦)。

第八卦,初爻、二爻、三爻同时变。

(指第七卦的初爻、二爻、三爻都变、古书说,叫归魂卦)此法是汉朝京房所创。

8、卦象:易就是卦,卦就是象,彖就是断象语录。

八卦重叠,卦象成显。

象就是指事物之象。

有多种含义。

9、卦位:《易经》六十四卦,其卦辞,爻辞没有卦位之说,但在《系辞》中有“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象”里有刚之位、位得当等。

卦位这个词是古代研易人总结出来的吧。

这个词很有用,很好。

别卦卦位分别是:①有上下之位---产生上卦下卦。

上面的为上卦,下面的为下卦。

②有内外之位---产生内卦外卦。

下卦的为内卦,上面的为外卦。

③有远近之位---产生近卦远卦。

内卦为近卦,外卦为远卦。

④有阴阳之位---产生阳卦阴卦。

异性卦为阴卦阳卦,如天地卦。

⑤有刚柔之位---产生刚卦柔卦。

阳卦为刚卦,阴卦为柔卦。

⑥有前后之位---产生前卦后卦。

上卦为前卦,下卦为后卦。

卦位很重要,预测是要灵活运用,辩证思考,结合预测事项来断解。

10、爻象:卦有卦象,爻也有爻象。

先有爻象,后有卦象。

爻象就有两样阴和阳。

阴爻阳爻。

11、爻数:每卦六爻。

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12、爻数排序:从下往上而排。

第一爻为初。

阳爻为初九,阴爻为初六。

第六爻为上。

阳爻为上九,阴爻为上六。

中间的称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六二,六三,六四,六五。

13、爻位:爻位就是指六爻从下往上排位次序号。

易理含义是:《易传》写到立天之道是阴与阳、立地之道是柔与刚、立人之道是仁与义。

三才是均有两个要素组成的。

故每卦爻位分为如下;天位---5和6位上位----6位-上爻人位---3和4位中位----2和5位地位---1和2位下位----1位-初爻阳位---1、3、5 对应位—1和4、2和5、3和6阴位---2、4、6 (初爻和上爻不分阴阳位也可)贵贱之位(贵位)----第五爻为贵位。

第二爻为贱位。

14、得位: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得位。

也称当位、正位、位正、在位。

15、不得位:阴居阳位,阳居阴位为不得位。

也称失位、位不正。

16、动爻:对于卦中变化(起卦时产生)的爻就称为“动爻”。

动爻在预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以“易理”预测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个卦中出现多爻变化,则说明事物的复杂性,对占卜而言则表示难度加大;一个卦中没有一个爻发生变化,则表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对于预测而言则表示难度更大,因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很难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特点作出合乎规律的判断。

这需要较高的占卜技术。

一个卦中只有一个爻发生变化,对于预测而言则可突出重点进行一事一断。

总之,动爻是世界万事万物发生变化的标志,是判断世界万事万物发展趋势的方向标和“导航仪”。

17、动爻一般断法: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

二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

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

五爻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动者,-----如果是乾坤二卦。

乾坤两卦外其余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

朱熹《易学启蒙》提到的占断方法:六爻不变,以本卦卦辞断;一爻变,以本卦变爻爻辞断;两爻变,以本卦两个爻辞断,但以上者为主;三爻变,以本卦与变卦卦辞断;本卦为贞(体),变卦为悔(用);四爻变,以变卦之两不变爻爻辞断,但以下者为主;五爻变,以变卦之不变爻爻辞断;六爻变,以变卦之卦辞断,乾坤两卦则以[用]断。

本卦为贞(体),变卦为悔(用)。

18、体卦和用卦:凡别卦上下二卦无动爻者为体卦(己),有动爻者为用(人和事)。

上下卦都动,则皆为用卦,而无体卦。

19、本卦、互卦、变卦:起卦后成显的卦象为本卦(主卦、原卦)。

本卦体现事物的初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信息。

互卦是从本卦推演出来的。

是指将本卦的最下爻和最上爻去掉,剩下中间四个爻。

再将这四个爻的下三爻画作下卦,将这四爻的上三爻画作上卦,重叠为一个新卦,这新卦称为互卦。

变卦(之卦)是有本卦经过某个动爻的变动变化而产生的新卦。

(变法—本卦的动爻变,其他爻不变)。

变卦体现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也就是求测者想知道的最终结果。

20、【以钱代蓍法】以钱代蓍法据传是战国时的鬼谷子所创。

以钱代蓍法具体操作方法:用铜钱(硬币也可,最好是乾隆钱)三枚,合于手心,默念欲占之事,约一分钟,待心静,即可摇撒铜钱于桌面之上,再看铜钱背和面的组合情况。

确认好铜钱正面,背面。

一个背面为“单”画《——》,二个背面为“拆”画《- -》,三个背面为“重”,画作《——》,为老阳,记作《O》,为变爻。

三个正面为“交”,画《- -》为老阴,记作《Ⅹ》为变爻。

二个正面,按一个背面,为“单”,画作“——”,为少阳。

一个正面,按二个背面记画,《- -》六爻成卦,需摇、画六回。

第一回为初爻,画在卦的最下面,依次上升,第六回为第六爻,画在最上边。

如遇有X、O,再画出变卦。

“单”、“拆”不变,“重”、“交”都要变,“重”由阳变阴,“交”由阴变阳。

21、【如何断卦】怎样根据占筮得到的本卦和变卦来占求问事的吉凶,朱熹作《易学启蒙》,卷四有“变占”法。

其法如下:当推演取卦完成后,会出现七种情况:六个爻皆不变、变一个爻、变两个爻、变三个爻、变四个爻、变五个爻、变六个爻。

根据变爻数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断法。

●凡卦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彖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在演卦完成后没有变爻,只有本卦,没有之卦。

这种情况,便根据这个卦的卦辞,并结合卦象推论方法对内、外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其中内卦代表问卦者,外卦代表问卦者的对方。

例如:演卦得《咸》,则根据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推论所问之事的吉凶。

再结合卦象,对内卦艮与外卦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

(演卦完成后,有一个爻产生变爻,形成之卦。

这种情况,应根据本卦中的这一变爻的爻辞推论所问事项的吉凶。

例如:演卦得《大有》,第二爻是老阳发生变爻,形成之卦《离》。

这时,便取本卦《大有?九二》爻辞“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为根据,进行推演。

)●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仍以上爻为主。

(演卦完成后,有两个爻产生变爻,形成之卦。

这种情况,应根据本卦的两个变爻辞进行推论,并以上位的那个爻辞为主要依据。

例如:演卦得《复》,其中第二、四爻发生变爻,得之卦《归妹》。

这时,应以《复?六四》的“中行独复”为主要类比依据,以《复?六二》的“休复,吉”为辅助依据,推断所问事项的吉凶。

)●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

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

(演卦完成后,有三个爻产生变爻,形成之卦。

这种情况,每个卦形成之卦的种类有二十种,其中初爻不变的称“前十卦”,初爻发生变化的称“后十卦”。

在三个爻变化的情况下,应以本卦和之卦的卦辞作为推论依据。

其中,本卦卦辞代表问卦者,之卦卦辞代表问卦者对方;初爻不变的十个卦体(即“前十卦”),以本卦卦辞为主要依据;初爻变化的十个卦体(即“后十卦”),以之卦卦辞为主要依据。

这里,举一个初爻不变的例子:演卦得《节》,第二、三、五爻变爻,得之卦《明夷》。

这时,以《节》卦辞“亨;苦节不可贞”代表问卦者,作为推论的主要依据;以《明夷》卦辞“利艰贞”代表问卦者的对方,为参考依据。

)●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

(演卦完成后,有四个爻产生变爻,形成之卦。

这种情况,推论的依据是之卦中的两个不变爻,其中处于下位的不变爻为主,上位的不变爻为次。

例如:演卦得《同人》,其中初、二、五、六爻发生变爻,得之卦《恒》。

这时,推论的主要依据是《恒》卦的第三爻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并参考第四爻的爻辞:“田无禽”为辅助。

)●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

(演卦完成后,有五个爻产生变爻,形成之卦。

这种情况,推论的依据是之卦中的不变爻。

例如:演卦得《小畜》,五个阳爻都发生变爻,得之卦《坤》。

这时,推论的依据便是《坤?六四》的“括囊,无咎,无誉”。

)●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

(演卦完成后,六个爻都产生变爻,形成之卦。

这种情况,如果遇《乾》之《坤》或遇《坤》之《乾》,便以《乾?用九》的“群龙无首,吉”和《坤?用六》的“利永贞”为推论依据。

如果遇其他卦体,则以之卦卦辞为推论依据。

例如:演卦得《大壮》,六爻皆变得之卦《观》。

推论依据便是《观》卦卦辞:“盥而不荐,有孚?若”。

22、 [时间起卦预测法] 宋朝易学大师邵雍(邵康节)先生发明了一种很简单的时间起卦法。

有兴趣者可熟读其名著《梅花易数》。

这里只作一简单介绍。

先记牢先天八卦数次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1、(年支数+月数+日数)÷8,得余数,按先天八卦数取为上卦;2、(年支数+月数+日数+时支数)÷8,得余数,按先天八卦数取为下卦;除不尽继续除,除尽余数为零时用8起卦。

3、(年支数+月数+日数+时支数)÷6,得余数,按初爻至上爻顺序取为动爻。

除不尽继续除,除尽余数为零时用6起动爻。

注意:1、年支数具体是:子年为1,丑年为2,寅年为3,卯年为4,辰年为5,巳年为6,午年为7,未年为8,申年为9,酉年为10,戍年为11,亥年为12。

(如果用生辰八字的时间起卦,邵伟华先生主张用年干数取代年支数。

即甲年为1,乙年为2,丙年为3,丁年为4,戊年为5,己年为6,庚年为7,辛年为8,壬年为9,癸年为0。

笔者认为阳男阴女取年干,阴男阳女取年支似较为合理。

)2、月数与日数按农历:正月为1,二月为2,三月为3,……十二月为12。

初一为1,初二为2,初三为3……三十日为30。

3、时支数具体是:(在此以北京时间为例,实际操作中应以地方时为准。

)子时(23时~1时前)为1,丑时(1时~3时前)为2,寅时(3~5时前)为3,卯时(5~7时前)为4,辰时(7~9时前)为5,巳时(9~11时前)为6,午时(11~13时前)为7,未时(13~15时前)为8,申时(15~17时前)为9,酉时(17~19时前)为10,戍时(19~21时前)为11,亥时(21~23时前)为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