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归本色 激发兴趣 改革创新

回归本色 激发兴趣 改革创新

回归本色激发兴趣改革创新
摘要: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绿意。

关键词:回归本色;清新;自然;绿色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阵地,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地。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步骤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举手如云,应答如流,答案面面俱到,活动的面也很广,再加上有趣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整个流程可以说是“行云流水”。

但是,这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吗?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好好推敲的是:学生在课上得到了多少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了怎样的思维训练,学到了怎样的学习方法?太注重形式,盲目跟风,过于花哨的课我们不提倡;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否定,一味地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感悟、体验、合作的课我们不欣赏。

在社会各个领域崇尚绿色、追求绿色的时代里,我认为,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本色的绿色课堂。

一、求真务实的教学目的,让绿色课堂吹遍清新之风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是我们经常说的话,是的,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我们要让课堂简单、朴实,吹遍清新的空气。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这句名言让我们明确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的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任
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学生学做人,做真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对语文教师来说,语文课堂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重要阵地,形象熏陶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定会使语文课堂更加充实、鲜活,会让学生从中得到优良的精神文化滋养与润泽。

2.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阵地,是学生展示语文能力的舞台,我们应该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合作的天地,探究的乐园,让语文学习成为所有学生向往的事情。

二、简单朴实的教学手段,让绿色课堂充满自然之气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

”意思是说,真正的水是没有香味的,这是一种自然的美。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追求这种自然和谐的、不加雕饰的美。

平平淡淡才是真,用心跟文本作平等的对话,用情与学生作真诚的交流,让课堂上多一些自然的流露,少一点刻意的安排,多一些自然的表达,少一些刻意的做作。

1.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形式多样。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挖空心思,发掘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质疑导入激发兴趣、互
评朗读加强指导、合作表演深化理解……可谓应有尽有。

确实,对语文这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该着力探寻有效的、适宜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都必须焕发其本身的魅力,否则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好看、热闹、时髦,只是“绣花枕头”,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语言优美的散文,可以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生动感人的记叙文,可以联系生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俗易懂的说明文,可以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学习说明方法;朗朗上口的诗歌,可以让学生诵读积累,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2.锦上添花的多媒体手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同一股锐不可当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为语文教学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确实,多媒体课件是融文字、图像、动画、音像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刺激,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

三、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绿色课堂蕴含盎然之意
语文的根本是什么?是语言。

语文学习的根本是什么?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我们常说的语文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语言训练这个根本,扎实训练、效果落实,让学生借助课堂这个阵地收获累累果实,收获一片盎然的绿意。

1.多诵读是绿色课堂的催化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用到现在的教学中仍然有其现实意义,仍然熠熠生辉。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语言只能经过反复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从中获得营养。

语文能力中,“读”摆在首要位置。

朗读和语文课的关系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密不可分。

散文要朗读,其他文体的文章也离不开朗读。

不同形式的读有着不同的作用:指名读,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齐读,深化文本的内涵;分角色读,体味不同人物的心理;速读,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放声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默读,便于学生深入思考;范读,用老师的语言感染学生的心灵……教学时,我们要善于选择恰当的读书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2.多阅读是绿色课堂的补充剂
语文学习的重心是学习文本,但文本并不是学习语文的全部。

崔峦老师说:文本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凭借,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文本,并通过学习文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语文教材上的内容是有限的,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

绿色的课堂充满真实自然,充满清新健康,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在求真务实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在简单朴实的教学手段、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实实在在地进行着语文学习活动。

它让语
文课堂清新自然、绿意盎然,它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平台,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绿洲。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归仁镇中心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