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传神、优美与崇高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二)含蓄蕴藉——审美特征
指的是韵味无穷的 含蓄美,韵味,即指意 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 不尽、意蕴深厚的美的 因素和效果。
包括情、理、意、 韵、趣、味等多种因素。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所以,传神又叫“神形兼备”或“以形传神”。 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也包括花鸟鱼虫传神。
二、传 神
庄 子 : 重神不重形 魏 晋: 重风神而轻行迹 顾恺之: 以形写神 谢 赫: 气韵生动 唐以后: 强调“天人合一”、“万物有 灵”,
“传神”理论运用于绘画、诗歌、音乐、戏剧等
二、传 神
传神的“神”,具体内容为: 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实质,
阿Q
父亲
(三)、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
离开个性,共性 就失去基础;离 开共性,个性就 无意义。
如: 白马、黑马等
马 花与红花
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就是典型 人物所处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要求既可看到典型人物 生活、活动的个别性的 具体环境,又可以感受 到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 面貌、本质特征(最重 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和发展趋势。
三、优 美
自然之美
三、优 美
社会生活的优
美,侧重表现社会 事物或现象的内容 方面,是真和善的 和谐,是合目的性 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三、优 美
社会 生活中的 优美,侧 重于内容
艺术领域的优 美,是自然美和社 会美的艺术反映, 是优美的艺术内容 和优美的艺术形式 的高度统一
四、崇 高
➢ 崇高也是美的一种形态,称为壮美、阳刚之美 ➢ 崇高的特点: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之中 ➢ 形式特征:粗犷、激荡、刚健、雄伟、豪放 ➢ 美感形式:以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使人惊心动魄
一、意 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 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一、意 境
意境的形成有两个方面:
第一,“境”是形成意境的基础,是“意”的 载体
第二,“意(情)”在意境的形成中起主导作 用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意境、传神、优美、崇高
主 讲:李 钦 曾
意境、传神、优美与崇高
意境和传神是中国美学史上特殊的美学范 畴,对后世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较大影响,今 天谈到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时,还离不开意境 与传神。
优美和崇高,作为美的不同形态,对于我 们认识不同类型美的事物的内容性质和形式特 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意 境
典型形象与艺术 形象的区别: 典型形象比艺术 形象更独特、更 概括、更美。
典型包括典型人 物、典型环境、 典型情感、典型 情节等,其中典 型人物和典型环 境最重要。
现代派艺术已经 打破了传统意义 上的典型概念, 表现为典型情绪、 典型心态,突出 个性色彩。
典型的艺术特征:
(一)独特、鲜明、 丰满的个性。
艺术作品的效果
一、艺术形象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处于核心位置,是
艺术形象体系的核心。 通过对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情感,人与
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
快乐的王子 忧郁的王子 延宕的王子
2、景物
•艺术形象的特征
1、真实可感性(具体性)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以具体的、可感的表象
即是指形与神的统一,也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艺术的根本就在于传达出这种精神特质,只求形似 是不够的,要通过对象富于特征的外在形貌,经过艺术 加工,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 这就是“传神”
二、传 神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 垛 草 》 法 国 画 家
巴 斯 蒂 昂 勒 帕 热
·
二、传 神
崇山峻岭
惊涛骇浪
四、崇 高
实践主体伟大心灵力量 :体现在主体伟大的心 灵力量在相应客体对象上完美实现和最后确证
四、崇 高
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的不协调:崇高的事物或 现象,其内容突破形式,形式夸张、变形、扭曲
在崇高与优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崇高是一种 庄严、宏伟的美,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 一种显示主体实践斗争和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 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
❖ 意象: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 *物象(名)/ 修饰成分(形、副、动)
物象 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主父西游困不归,
柳 家人折断门前柳。
万条垂下绿丝绦
倚得东风势便狂
抒发感情
离愁别绪 思念
怜惜春天 厌恶小人得势
(三)虚实相生——结构特征
指的是虚实结合, 互相转化,构成一 种虚虚实实、发人 联想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艺术的审美意境
典型人物:体现在叙
事类作品中;
意境 :主要体现在 抒情类作品中,
是抒情类作品突出的 审美特征
意境的涵义: 指艺术作品中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客观 的事物、景物高度 融合所产生的艺术 境界。
意境的特征: (一)、情景交融——表现特征
既“化景物为情思”, 又“化情思
为景物”,二者有机 结合
如鲁迅小说《祝福》 中的祥林嫂,是以鲁 迅先生的邻居单妈妈、 宝姊姊和看坟的女人 为原型,遵照一定艺 术创作规律把她们 “打碎”后又重新 “塑造”的全新形象。
3、感染性
艺术以情动人的主要 原因,就在于艺术形 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二、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简称典 型。 指既具有鲜明独 特的个性,有具有 高度概括性的艺 术形象。
五、关于崇高的哲学思考
康 德《判断力批判》: 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
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 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五、关于崇高的哲学思考
黑格尔: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 美与崇高都以理念为内容,以感性的表现为形式。
在美中,内在的理念和外在的感性形式两方面相互配合、 互相渗透,成为和谐的统一体。
在崇高中,内在意义并不能在外在事物里显现出来,而 是要溢出事物之外
五、关于崇高的哲学思考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 得多,那便是崇高
一件东西在量上大大超过拿来和它相比的 东西,那便是崇高的东西
汉代陶塑《说书俑》
二、传 神
天津泥人张彩塑
三、优 美
优美是美的形态之一,也称为秀美、阴柔之美 其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形式特征表现为:清秀、柔媚、和谐、幽静、淡 雅、轻盈、安静 美感形式表现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
三、优 美
自然领域的优美, 侧重表现自然事物的外 在形式。圆润和谐的形 式美是它的重要构成因 素。如:风和日丽、鸟 语花香、莺歌燕舞、金 晖斜阳
指的是人物、景物 所具有的与众不 同的特 征。典型 的基础。
艺术的中心是人,典 型的核心是典型人 物:即既有鲜明独 特的个性,又有高 度概括性的人物形 象。
典型人物的个性刻画的要求: (1)独特性——即独一无二
《三国演义》中“奸 绝”曹操、“义绝”关 羽、“智绝”诸葛亮。
《红楼梦》中的金
陵十二钗“林黛玉、
薛宝钗、元、迎、 探、惜、妙玉、 史湘云、秦可卿、 王熙凤、巧姐、 李纨、”
(2)鲜明性——即活生生的感觉
《红楼梦》第三回: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
有人笑声,说:“我来迟 了,不曾迎接远客!”黛 玉纳罕道:“这些人个 个皆敛声屏气,恭肃
严整如此,这来者系 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 媳妇丫鬟围拥 着一 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 弯柳叶吊梢眉 ”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 很沉默
情:离愁 / 意象:月、酒、东流水、琵琶、古道、漫草 手法:拟人、对比
意象: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物象(名)/ 修饰成分(形、副、动)
四、崇 高
崇高的美感过程是由痛感向快感、敬畏向愉 悦转化的过程,心理情绪的波动较为强烈明显
痛感
快感
敬畏
愉悦
四、崇 高
崇高的事物或现象,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客体对象的自然属性 二是实践主体伟大的心灵力量 三是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的不协调
四、崇 高
客体对象的自然属性:客体自身所拥有和显示 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巨大性和无限性,是构成崇高美 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3)丰满性——即复杂、多侧面。
阿Q
阿Q质朴而狡猾、 自尊又自卑、敏 感又麻木、想造 反又不敢。 孔乙己:读过书、脾气坏、
贫寒又清高、爱慕虚 荣——穿长衫站着喝酒 的唯一人
(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任何成功的艺术典 型总能揭示出生活 的某些本质,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
这个人物成了某一 领域或某一阶层的 代表人物。 也可理解为普遍性 代表性。
一种现象较之我们拿来和它相比的其他现 象都强有力得多,那便是崇高的现象
六、崇高的表现
自然界的崇高 社会生活的崇高 艺术中的崇高
贵州黄果树瀑布
自由引导人民
俄国 艾伊凡佐夫斯基 《九级浪》(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