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出血性膀胱炎课件PPT

最新出血性膀胱炎课件PPT

生物检测是利用生物体包括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 细胞和微生物等评估药物生物活性(包括药效和毒性)的 一种方法。
治疗
1.立即停止使用或接触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 2.多饮水,勤排尿,减少代谢产物的浓度及与膀胱接触的时 间。 3.膀胱药物灌洗,减少出血,如可使用1%硝酸银溶液、1%明 矾溶液、4%或10%甲醛溶液等。冲洗液可加去甲肾上腺上腺上 腺素,以助止血。 4.全身用止血药物。 5.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6.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等。 7.出血严重时可考虑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需要时 行膀胱切除术。
1 中药质控现状
中药个别或部分指标性成分一致性和稳定性≠制剂质 量一致性和稳定性≠临床上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中药质控方向
目前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主要手段(《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基本上是用这两种方法):
形性检测法+化学检测法 质控策略探索:多元化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
形性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三位一体)
出血性膀胱炎的原因
通常引起膀胱出血的物质有:烷化剂类药物如:白消安(马 利兰)、塞替派、环磷酰胺等;化工原料如苯胺、甲苯胺衍生 物及杀虫剂等。当膀胱与含这些高浓度物质的尿液长期接触时, 会导致膀胱粘膜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进化学性炎症,造成膀胱 广泛的出血。环磷酰胺本身虽对膀胱无任何作用,但其代谢产 物,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1 中药质控现状
中药与化学药品质量标准的根本区别: 化学药品:分子结构清楚,构效关系明确,鉴别、检查、含
量测定可以直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尤其是复方制剂,检测任何一种
活性成分均不能体现其整体疗效。现行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 模式是参照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借鉴化学药品质量 控制的模式建立的。
谢谢大家!
by 大头医生
本章主要内容提纲
1 中药质控现状 2 中药质控方向 3 中药质控模式
1 中药质控现状
中药质量控制根本目标:保证中药安全有效。 而中药质控的现行目标:保证中药材或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目前中药内在质量控制模式基本上是“惟成分论”,即通过对
个别指标性成分进行定性或/和定量分析来实现质量控制和评 价。
2 中药质控方向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 形性检测法、化学检测法、生物检测法。 形性检测主要指以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
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等表观性状来判别药材的种类 和真伪,并对部分药材辅以简单的理化试验。

2 中药质控方向
化学检测主要是利用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 或化学反应来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可用于 含不同化学成分的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特征的药材。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或肉眼血尿;贫血时血常 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B 超、膀胱镜检:排除占位性病变,可见黏 膜充血水肿,有溃疡坏死灶。
治疗方案
1.立即停止使用或接触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 2.多饮水,勤排尿,减少代谢产物的浓度及与膀胱接触的时 间。 3.膀胱药物灌洗,减少出血,如可使用1%硝酸银溶液、1%明 矾溶液、4%或10%甲醛溶液等。冲洗液可加去甲肾上腺素,以 助止血。 4.全身用止血药物。 5.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6.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等。 7.出血严重时可考虑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需要时 行膀胱切除术。
临床表现
1.血尿 血尿可轻可重,轻者仅有镜下血尿,重度可造成贫血 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可为突发性大量血尿,亦可为顽固性 反复血尿。
2.病史 往往有肿瘤后放疗、化疗及其他药物、毒物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或肉眼血尿;贫血时血常规检查血红蛋 白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
B超、膀胱镜检: 排除占位性病变,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有溃疡坏死灶。
症状体征
1.血尿 血尿可轻可重,轻者仅有镜下血尿,重度可造成贫血 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可为突发性大量血尿,亦可为顽固性 反复血尿。
2.病史 往往有肿瘤后放疗、化疗及其他药物、毒物接触史。
诊断检查
对有烷化剂、白消安、苯胺、甲苯胺衍生物、杀虫剂接触史 者,临床上出现程度不等的血尿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结合 膀胱镜、B 超检查,多可做出诊断。
诊断
对有烷化剂、白消安、苯胺、甲苯胺衍生物、杀虫剂接触史 者,临床上出现程度不等的血尿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结合 膀胱镜、B超检查,多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膀胱肿瘤 也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但患者通常为无痛性血 尿,而且B超和膀胱镜可见膀胱内有占位,而非膀胱黏膜广泛 出血。
2.急性膀胱炎 也可表现为全程肉眼血尿。但常以尿频、尿急 为主,且尿中可有大量白细胞,无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接触史, 经抗生素治疗血尿可迅速消失。
1 中药质控现状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质量控制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但中药化学成分变化因素较为复杂,选择合理 的指纹信息难度较大,其重现性、耐受性及谱效关系 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实质上是中药部分成分的“化学条 码”,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意义不大。
1 中药质控现状
如冬虫夏草测定腺苷含量、板蓝根检测精氨酸, 既不 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也不是其专属性成分, 对其中药质 量控制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即使是检测有效成分,往往量效关系不明显: 如人参的人参总皂苷:人参(主根) 约含2% , 人参须约含5%, 人参叶可达10%。
1 中药质控现状
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仍未得以阐明。 据统计,《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共收载中药材
(含饮片和提取物)572种,其中只有60%有过化学成分 研究报道,约20%进行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至 今已阐明其有效成分的品种不到5%。
出血性膀胱炎
英文名称
hemorrhagic cystitis
类别
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膀胱非特异性感染
发病机制
膀胱是贮存、排泄在尿中的许多药物或化学制剂的最后一个 器官,这些高浓度的尿液长期接触,导致膀胱黏膜急性或慢性 损伤,引起化学性炎症,造成膀胱广泛的出血。如环磷酰胺本 身对膀胱无任何作用,但其代谢产物,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