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课件:遗尿
病理
• 下元虚寒 肾为先天,职司二便,与膀胱相 表里,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溺,小便的 贮留和排泄为膀胱气化功能所司约,而膀 胱气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赖于肾的气化功 能来调节。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病 后失调,素体虚弱则肾气不固,下元虚寒, 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致遗尿。
脾肾两虚
• 肾主水液,脾主制水,脾肾功能正常,则 水液固摄有权,气化有序。由于小儿有 “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病理特 点,若失于调养或因它病导致脾肾虚弱, 则水液代谢紊乱而发生遗尿。
肝经湿热
• 肝主疏泄,肝之经脉循阴器,抵少腹,若 因湿热之邪蕴郁肝经,致肝失疏泄,或湿 热下注,移热于膀胱,致膀胱开合失司而 遗尿。
• 现代研究认为,遗尿是由于神经发育尚未 成熟,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
或为膀胱脊髓神经支配的兴奋性发生变化 所致。
证候辨别
• 遗尿的辨证重在辨其虚实寒热。遗尿曰久, 小便清长,量多次频,兼见形寒肢冷、面 白神疲、乏力自汗者多为虚寒;遗尿初起, 尿黄短涩,量少灼热,形体壮实,睡眠不 宁者多为实热。虚寒者多责之于肾虚不固、 气虚不摄、膀胱虚寒;实热者多责之于肝 经湿热;虚实夹杂者又当责之于心肾失 交.临床所见,虚寒者居多,实热者较少。
预防
• 1 .自幼培养小儿按时、 睡前排尿的良好习惯。
• 2.白天勿使小儿过度 疲劳,傍晚前应注意 控制饮水量,少给流 质饮食,如服汤药, 应尽量在白天服完, 以减少膀胱尿量。: 临睡前令患儿排空小 便。
护理
• 1.排除遗尿对小儿情绪的影响,给以信心和 支持,切忌打骂、责罚。
• 2.夜间尤其在经常易发生遗尿的时间前, 及时唤醒排尿。
• 4. 情志失调 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小儿自 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 惯;或因小儿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 深,呼唤不应;或骤然更换新环境等,均 可造成遗尿。
• 5.其它因素 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 致,如蛲虫病、尿道畸形、脊柱裂(隐性或 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 大脑发育不全及膀胱容积小等。
诊断要点
•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 生尿床.甚则1夜尿床数次。
• 2.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 •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
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能见结构异常。 • 因贪玩,过度疲劳,睡前多饮等偶然尿床
者不属病态。
鉴别诊断
• 1.尿失禁 其尿液自遗 而不分寐寤,不论昼 夜,出而不禁,在小 儿多为先天发育不全 或脑病后遗症的患儿。
• 2.神经性尿频 其特点 是患儿在白昼尿频尿 急,入睡后尿频消失, 与遗尿迥然有别。
病因
•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 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膀胱气 化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 2.病后失调 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 致使脾运失健.肺气虚弱,“上虚不能制 下”而遗尿.
• 3.湿热内蕴 或因疾病影响,或因饮食失 调,以致湿热内蕴,郁于肝经,肝经疏泄 失利,移热于膀胱而致遗尿。
•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固涩。 • 处方:补脾,二马,平肝,外劳宫。
五分钟推拿法
• 补脾,清补肺,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 关三腑一,补脾,平肝,清补肺,固膀胱, 运土入水,揉二马,左端正,揉关元,搓 命门,肾俞,正捏脊,揉颤百会。
肝经湿热
• 症状:睡中遗尿,小便黄臭,面赤唇红, 性情急躁,夜间磨牙齿,舌苔薄黄,脉滑。
• 治则:清肝泻热,化湿止遗 • 处方:平肝,二马,清小肠,清大肠。
五分钟推拿法
• 平肝,清心,清脾胃,取天河水,补肾阴, 分阴,退六腑,逆运内八卦,运水入胃, 平肝,清心,清大肠,清小肠,清三焦, 搓擦百会,倒捏脊。
尿频
• 女,5岁,尿频2天,小便频数,尿液清稀,神疲乏力,面 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眼睑浮肿,舌 淡苔薄腻,脉虚弱。
肺脾气虚
• 肺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 作用,脾主运化水湿而能制水,肺脾功能 正常,方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 泄。若病后失调,致肺脾气虚,则水道制 约无权而见遗尿.
心肾失交
• 心主神明,内寄君火,肾主水液,内藏相 火,心火下炎以温肾水,肾水升腾以济君 火,水火既济则心有所主,肾有所藏。若 因教养不当,或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失 去对排尿的警觉,这与心主神明功能失调 有关,心神不宁,水火不济,故夜梦纷纭, 梦中遗尿,或欲醒而不能,小便自遗。
遗尿
•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便, 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 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且 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有研究表明,若父母 都曾有遗尿史,宝宝有3/4几率尿床。若父 母一方曾为尿床患者,孩子有1/2的几率。
• 未经治疗的遗尿症,每年有15%的儿童自 行缓解。本病大多病程长,或反复发作, 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 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
• 诊断:脾肾气虚 • 治则: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 处方:二马10分钟,补脾10分钟,三关5分钟,补肾5分
钟。 • 按:本例小儿因肺炎住院,出院后第二天出现尿频症状,
特别是一坐凉的地方就有尿意,甚至几分钟一次。考虑肺 炎咳嗽,久咳伤脾,脾主运化而制水,脾气虚则中气下陷, 运化失常,水失制约,加之住院久用寒凉的西药伤及肾阳, 肾主封藏而司二便,肾虚则下元不固,气化不利,开合失 司,故脾肾两虚导致膀胱失约,而致小便频数。 推拿后嘱咐回家横搓肾俞,八髎部位以热为度。艾灸肾俞, 八髎,神阙,气海穴。 第二天来诊,家长反馈症状减轻。仍守原穴推拿,继续配合 艾灸。推拿3天后症状明显改善,精神面色好转,食欲增 加,大便正常,眼睑浮肿减轻。又守原穴巩固2次痊愈。
治疗原则
• 虚证以扶正培本为主,采用温肾阳、健脾 运、补肺气、醒心神等法;肝经湿热之实 证宜清热利湿为主。
• 下元虚亏 • 肺脾气虚 • 肝经湿热
辩证分型
.下元虚亏
• 症状:睡中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长 而频多,熟睡不易唤醒,面疲,腰腿酸软, 记忆力减退或智力较差,舌淡苔少,脉细。
• 治则:补肾益气,固摄下元。 • 取穴:二马,平肝,上三关。运土入水。
五分钟推拿法
• 处方:补肾阳,补脾,清天河水,补肾阳, 分阳,三关,顺运内八卦,补脾,平肝, 清补肺,固膀胱,运土入水,揉二马,左 端正,关元,命门,肾俞,正捏体虚,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少, 面白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时 溏,自汗盗汗,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 细软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