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氏小儿推拿常见疾病治疗 PPT

刘氏小儿推拿常见疾病治疗 PPT

下肢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 胸腹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 酸呕吐者加揉中脘(调中法)); 颈肩腰背部——(风热者加推脊,掐揉大椎),推揉肺俞、盐檫八字, 按肩井。
三、推拿治疗
2、肺胃实热
【治法】清肃肺热,泻火通便 【处方】常例。推五经:清脾经400次(清后加补),清肝经 300次,清心经250次,清肺经350次,补肾经200次。配穴:清 大肠120次,清后溪150次,推六腑150次,推三关50次,水底捞 明月、天河水各推20次,推揉膻中100次,揉中脘(消导法)150 次,推肺俞盐擦八字发红,按肩井2~3次。 若高热不退,加推脊,打马过天河,掐揉大椎;兼见腹胀大便秘 结,加推下七节,摩腹。
二、推拿治疗
1、外感发热
【治法】解表宣肺,发散外邪 【处方】常例。推五经:补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清 心经10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配穴:推三关90次, 推六腑30次,清大肠,推揉肺俞、盐擦八字发红。风寒者加掐 二扇门,拿风池穴4~5次;风热者加推脊10次,掐揉大椎。 若兼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揉丰隆;兼见脘腹胀满、 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调中法),掐运板门。
咳嗽、流涕、气喘、痰鸣、发热等,归属肺经。 呕吐、腹泻、腹痛、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等,归属于脾经。 心悸、征忡、贫血、弄舌、高热昏迷、直视等,归属于心经。 抽搐、烦躁、气逆、胁痛、口苦等,归属于肝经。 腰痛、下肢萎软、小便赤涩、遗尿、盗汗等,归属于肾经。 又根据脏腑表里关系,肺与大肠、脾与胃、心与小肠、肝与胆、肾与膀胱 互为表里,所以治疗亦用表里兼治或论经施治。
※患儿姿势要坐卧舒适,力求自然;推拿时,患儿左右手皆可 使用,但在习惯上无论男女,多采用患儿左手。
※手法操作时,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不能操之过急或草草了 事。一般顺序是头面部→上肢部→下肢部→胸腹部→肩背部→ 腰骶部(起始为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揉按总筋、分推阴 阳,结束为揉按肩井)。
发热
一、概 念
发热是小儿时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以体温 异常升高者而称之。但亦有体温正常而用手触摸体表有灼 热感,或伴有其他发热征象而诊为发热者。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 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但急性传染病初起时也可 见到,对于年幼体弱小儿,由于得病以后容易出现兼症, 应予注意。
三、推拿治疗
附1、外感发热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风寒者拿风池 4~5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清心经 10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清大肠,推三关90次,推六腑 30次,(风寒者加掐二扇门,脘腹胀满、不思乳食者加掐运板门);
四、反佐取穴
为防止产生副作用,另取它穴或利用手法反佐调节。如三关、六腑互为反 佐,太阳穴发汗和止汗手法互相调节,脾经清后加补等。
刘氏推拿治疗原则
一、归经施治的治则
根据各类疾病的症状不同,病因各异,因此在临床上将一系列疾病的症状 归属到某一经脉上加以治疗,这叫做归经施治。使用脏腑的分症归经治疗, 先要辨其寒热虚实,然后采取清、补、手法及配合适当穴位进行治疗,现将 各类症状分归经脉如下:
三、推拿治疗
【方义】常例开窍。重清脾经、肺经、清肺、清胃实热; 配清大肠、后溪,以通利二便以泻火;水底捞明月,推天河水, 退六腑清热除烦;配三关以防过凉而伤正;揉中脘(消导法) 理气消食;推揉膻中推擦肺俞宣肃肺气,按肩井关窍。
注:①推后24小时内一般可全部退热,但一般于当晚子时后2~3小时发热 即可退除,如有余热未退者,次日再推1次。②如系其他原因的高热,或发热 日久不退者,均可按上列推法治之。若为5岁以上小孩,则手次可适当增多 50~100次。
刘氏小儿推拿常见疾病治疗 PPT
刘氏推拿取穴原则
一、常规取穴
凡推治时必须的取穴为常规取穴。如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揉按总筋、 分推阴阳、揉按肩井,为刘氏推拿开门和关门穴。
二、辩证取穴
根据病情辩证选取合适穴位,达治病求本的目的。如五经推治。
三、对症取穴
针对一个或几个突出症状,选取有效穴位。如止咳化痰选天突,止腹痛选 一窝风,止腹泻选七节、龟尾。
三、推拿治疗
附2、肺胃实热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400次(清后加补),清肝 经300次,清心经250次,清肺经350次,补肾经200次。清大肠120 次,清后溪150次,推六腑150次,推三关50次,水底捞明月、天河水 各推20次,(若高热不退加打马过天河); 下肢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 胸腹部——推揉膻中100次,揉中脘(消导法)150次,(腹胀大 便秘结,加摩腹); 颈肩腰背部——(高热不退加推脊,掐揉大椎;腹胀大便秘结,加推 下七节),推肺俞盐擦八字发红,按肩井2~3次。
刘氏推拿疗原则
二、五经相助与相制的治则
运用五经助制来作为取穴的依据,是小儿推拿的治 疗原则之 一。
五经助制的关系: 脾助肺,肺助肾,肾助肝,肝助心,心助脾。 脾制肾,肾制心,心制肺,肺制肝,肝制脾。 相助和相制,是治疗中主补、主泻,或兼补、兼泻 的依据,医 者根据这些规律在治疗上进行对标、对本的治疗。例如:
刘氏推拿治疗原则
4.肺病
虚证:主补肺,次补脾,再补肾,稍清心。 实证:主清肺,次清心,兼清肝。
5.肾病
虚证:主补肾,次补肺,略补牌。 实证:主清肾,兼清肝。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小儿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医者操作治疗时态度应和蔼镇静,特别是在患儿啼哭的时候, 不能有急躁或厌烦的情绪。
刘氏推拿治疗原则
1.脾病
虚证:主补脾,兼补心,补后要加清,更补肺,稍清肝,这样的取穴 治法叫“补三抑一法”。 实证: 主清脾,兼清肺,次清肝,稍清心。
2.肝病
虚证:主补肝,兼补肾,更补心,稍清肺。 实证:主清肝,次清心,稍补脾。
3.心病
虚证(血虚):主补心,再补脾,略补肾。 实证(实热):主清心,次清肝,再清肺,稍清脾,略补肾。 这样的取穴治法叫‘清四补一法”。
三、推拿治疗
【方义】常例用以开窍,尤其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 能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推五经调理脏腑,以清肺经为主, 宣肃肺气,以达解表止咳;推三关发汗解表,疏风散寒,配 六腑以防发散太过,又能清热;风寒者加掐二扇门,拿风池 加强发汗解表,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掐揉大椎,以清热 解表。按肩井关窍,又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