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氯化工艺作业试题一、填空题1.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分为甲、乙两大类。
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分为三种: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和分离储存。
3.典型的化学反应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烷基化等。
4.在使用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吸烟,除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还可能中毒。
5.爆炸品储存仓库一般库温控制在 15—30摄氏度为宜,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 65%-75%。
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来调节温湿度。
7.为防止容器内的易燃易爆品发生燃烧或爆炸,动火检修前应对容器内的易燃易爆品置换、吹扫、清洗。
8.毒害品根据毒性的强弱不同,分为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
9.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共八章 102 条。
10.呼吸防护用品主要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
11.三大公害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12. 工程技术措施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有以下方法治理粉尘: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
13. 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凭准购证购买;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凭购买凭证购买。
14. 在发生重大化学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企业在最高建筑物上应设立“风向标”。
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必须根据不同事故,做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疏散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15. 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危险化学品,其包装应该采取避光措施。
16.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17.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 42V 、 36V 、 24V 、 12 V 、 6V 。
1 / 1318.爆炸事故具有以下特点:突发性、复杂性、严重性。
19.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有: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20. 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应掌握的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建立警戒区域、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泄露处理。
2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22.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三种形式。
23.《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职业病有十大类 115 种,其中尘肺 13 种。
24.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5.人体引起中毒三条途径口服、吸入蒸汽、通过皮肤吸收。
26.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闪点<23℃的液体,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27.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28.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2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或CSDS。
30.安全技术说明书要保持最新信息,每5年定期更新一次,并标注修订日期;31.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32.灭火器类型有泡沫灭火器、酸碱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33.职业病名单中的尘肺病共有 13 种3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35.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和粉尘等形式存在。
36.放射性物品分级分为一级放射性物品、二级放射性物品、三级放射性物品。
37.氯化工艺主要包括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等。
38.取代氯化分为芳环上的取代氯化和脂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氯化两类。
2 / 1339.烃的氧氯化是指饱和烃与烃在氧气和催化剂存在下,以HCl为氯化剂进行的氯化反应。
40.氯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有毒,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的粘膜,,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会死亡。
二、单选题。
1.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分为( D )A.甲、乙两类B.甲、乙、丙三类C.甲、乙、丙、丁四类D.甲、乙、丙、丁、戊五类2.“中闪点易燃液体”的分类判据是:( C )A.0℃≤闪点<23℃B.0℃≤闪点<28℃C.-18℃≤闪点<23℃D. -18℃<闪点≤23℃3.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 B )年进行一次复审。
A.1B.2C.3D.44.依据《劳动法》,下列哪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合同( B )A.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B.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C.女职工在怀孕、产期、哺乳期5.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B )A.管生产必须管安全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6.“易燃液体”和“氧化剂”分别属于( B )类危险化学品。
A.4、3B. 3、5C. 5、3D. 2、77.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规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由( B )大项组成,且大项不能随意删除和合并,顺序不可随意变更。
A. 8B. 16C. 10D. 138.我国国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中将危险化学品分为( B )类。
A. 9B. 8C. 6D. 79.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称为( B )。
A.危险因素B.有害因素C.风险因素D.隐患10.对电击所至的心搏骤停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法,应该每分钟挤压( A )次。
3 / 13A.60-80B.70-90C.80-l0011.下列化学品中,( D )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
A 苯B 汽油C 农药D 城市燃气12.我国危险化学品的主安全标志有( B )种。
A. 14B. 16C. 11D. 1713.个人不得购买下列( C )剧毒化学品。
A. 农药B. 灭鼠药C.试验用药D.灭虫药14.经营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要凭( A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A.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B. 居名身份证15.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内容应与( B )同步更新。
A. 生产工艺B. MSDSC. 化学品的包装16.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 B )用沙土盖压,以防造成更大伤害。
A.必须B.禁止C.可以D.最好17.生产、贮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 B )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一B.二C.三 D五18、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B.中部;C.根部;D.外部;19.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 B )方向疏散。
A.下风B.上风C.顺风2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危险化学品,在包装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 A )。
A.安全标签B.质量证书C.使用说明书21.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 B )年进行一次复审。
4 / 13A.1B.2C.3D.422.下列属于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D )。
A.作业环境不良B.健康状况异常C.心理异常D.指挥错误2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 B )。
A.生产资源B.员工C.设备D.环境24.从安全生产的角度,( C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A.危险B.危险度C.危险源D.重大危险源25.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性性质,分为三项: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A )。
A.有毒气体B.助燃气体C.窒息气体26.( A )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A.闪点B.凝固点C.自燃点27.噪声级别超过( B )分贝时就会损伤人的听觉器官。
A.100 B.140 C. 20028.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从业人员应( A )。
A.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B.继续作业C.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命令29.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B )A.物的不安全因素B.人的不安全行为C.环境因素30.遇空气易着火的商品必须装于( C )容器内,或用煤油浸润,或充入惰性气体。
A.铅制B.敞口C.气密封口31.氯的危害程度属于( A )。
A.Ⅱ级高度物质 B.低度物质C.Ⅲ级高度物质D.Ⅰ级高度物质5 / 1332.氯气液化属于( B )过程。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化学变化D.热交换33.高压、超高压容器属于( C )。
A 一类压力容器B 二类压力容器C 三类压力容器D 常用34.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有( D )。
①液氯尾气含氢超过4%;②液氯容器超压;③三氯化氮超标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35.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应向( B )风向逃生。
A. 下B. 上C. 气源D. 氯气比较少的36.车间工作场所噪音最高不得超过(B )。
A. 80 分贝B.85 分贝C.90 分贝D.95 分贝37.可以用氯气作为漂白剂,是利用了其( A )。
A.氧化性B. 还原性C. 氧化还原性D. 物理性38.液氯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C )。
A. 升高B. 不变C. 降低D. 不确定39.电解法生产的氢气纯度一般大于( A )。
A. 98%B. 90%C. 80%D. 85%40.在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中,爆炸极限为( C )。
A. 4.5%-95%B. 4.1%-74.2%C. 5%-87.5%D. 3.1-93.5%41.在选择阀门时,氯气管道适宜选用( A )。
A. 聚四氟乙烯衬里阀B. 不锈钢阀C. 聚丙烯阀 C. PVC 阀42.王水能溶解金玉铂等贵重金属,是利用了浓盐酸与硝酸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 A )。
A. 氧化性B. 还原性C. 氧化还原性6 / 1343.次氯酸盐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lO - 具有( A )。
A. 氧化性B. 还原性C. 氧化还原性D. 酸化44.液氯钢瓶的检验周期为( C )进行一次。
A.半年B.1 年C.2 年D.3 年45.液氯钢瓶的充装证书有效期限是( D )A.半年B.1 年C.2 年D.5 年46.液氯废气中含氢量必须控制在( D )以下。
A.≤0.5%B.≤2.5%C.≤3%D.≤3.5%47.氯气在工业区域内的卫生许可浓度( A )以下。
A.1mg/m3B.3mg/m3C.1g/m3D.0.1mg/m348.经审查,确认符合条件,由( C )劳动部门颁发液氯充装资格证书。
A.县级B.市级.地区C.省级D.国家49.由于氯气具有腐蚀作用,储槽附件压力表一般选用( C )压力表。
A.耐震压力表B.耐高温压力表C.耐氯压力表D.以上压力表都可以50.一般情况下,液氯计量槽每( A )年清洗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