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一) 教育的含义1. 广义的教育: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2. 教育学的定义,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A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a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b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校在校生总数/ 相应年龄段(18~22岁)人口*100%>c教育现象(之三):灰色童谣----“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

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d教育现象(之四):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 衣衣不舍`````服装店鳖无所求`````口服液e教育现象(之五):“妈妈,我不敢说” ----“遇见坏人做坏事千万不能讲f教育现象(之六):“马加爵事件”和“女版马加爵事件”B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a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b 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c为什么学生会学生言行不一?为什么学生会写错成语?为什么孩子不敢说真话?d是什么造成了这两个悲剧?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什么如此冷酷无情和丧心病狂?C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a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c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要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d教育要全面发展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不能偏废。

D 教育实践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二、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 发展教育理论通过发展、改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2. 解释教育问题为解析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视角,为科学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3. 改造教育实践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4. 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教育家”服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范围1.欧洲: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2.我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二)萌芽期教育学的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研究问题还不完整,教育学还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萌芽期中西方出现的教育的著作1.《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

2.《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3.中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乐正克:《学记》孔子的教育界思想名丘,字仲尼,开创私学,《论语》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

(一)学而不厌1、敏而好学2、每事问3、不耻下问4、学无常师5、精益求精6、学而时习7、温故知新(二)诲人不倦(三)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1、性相近,习相远2、学而优则仕3、束修之礼4、介绍人5、面试(四)、培养目标——君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五)、教学原则1、启发诱导2、学思结合3、因材施教4、由博返约(六)、德育原则1、立志乐道2、言行一致3、三省吾身4、改过迁善(七)、孔子的影响和贡献1、首创私学2、创儒学。

3、教学思想4、德育思想5、培养了大批人材。

•6、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

7、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师德墨子、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一、墨子精于工技《墨子》•二、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史称”孔孟之道。

《孟子》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整理编《四书集注》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a 创立了“苏格拉底法”。

b“苏格拉底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c方法包括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d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西方: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的教育思想a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b他的《理想国》及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柏拉图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d他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

e.教学科目,其中包括:阅读、体育、军事、哲学以及“四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

f “四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中世纪的“七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

a国家应承担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b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c教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

d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e他认为,公民接受的教育应当是自由教育。

F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

g它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为心灵的发展而运用理性(2)自由学科,即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学科,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昆体良 a 古罗马教育家•b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主张分班教学;•c在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主张废除体罚,•d适度教学,学习与休息相间,•e注重提问以及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判断力等。

维多利诺a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b教育内容中增加了美育和体育,•c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等。

•d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

文艺复兴时期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拉伯雷和蒙田等。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1)人道主义强调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2)古典主义强调对古典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3)自然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对新的教育方法的探讨,以促进受教育者天性的发展;(4)世俗化教育以人和现世为目的;(5)贵族化所继承的是古代的自由人的教育,带有明显的贵族化倾向;(6)变革性完成了从中世纪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折,并为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一) 时间范围: 公元16世纪----公元19世纪末(二)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三)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特点a教育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理论体系,b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著作的出版。

独立形态阶段教育著作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1.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 .福禄培尔《人的教育》2.英.洛克《教育漫话》英.. 斯宾塞《教育论》3.法. 卢梭《爱弥尔》瑞.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a《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的著作。

b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奠基人。

c他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是“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

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d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即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

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e论述了学校教育的体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

•(1)0—6岁婴儿期母育学校家庭教育。

培养儿童的外部感觉。

•(2)6---12岁儿童期国语学校初等教育,培养儿童的内部感觉(包括想象力和记忆力等)。

(3)12---18岁少年期拉丁语学校中等教育,培养少年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4)18----24岁青年期大学高等教育,培养青年的协调性和意志力。

f他提出的教育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有序性和学校系统化的思想•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g 在教学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彻底巩固性原则•h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a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代表作:《教育漫话》。

b反对“天赋观念(1).认为理性和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2.)并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的。

c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d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e绅士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