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单项选择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A、冲突B、顺应C、竞争D、合作(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2分)A、语言B、直立行走C、思维D、劳动(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
(2分)A、数量规模的体现B、个人关系的总和C、结构的总和D、关系的集合(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2分)A、生理的B、自尊的C、安全的D、归属的与爱的(7/32)、文化是指()。
(2分)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分)A、康有为B、严复C、吴文藻D、费孝通(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2分)A、经济交往B、国际交往C、政治交往D、人际交往(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
(2分)A、物质需求B、生存需要C、生理需求D、规则需求(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A、需要层次论B、宏观需求理论C、激励理论D、社会需求理论(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
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13/32)、理论社会学又称()。
(2分)A、纯粹社会学B、教育社会学C、经验社会学D、应用社会学(14/32)、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2分)A、赶时髦B、球迷闹事C、抢购D、春游(15/3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的制约。
(2分)A、社会关系B、内部条件C、自然环境D、外部环境(16/3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2分)A、弗洛伊德B、马斯洛C、莱格D、米德(17/32)、社会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们对()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分)A、物质欲望B、客观事物C、精神欲望D、情感(18/3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2分)A、角色扮演B、角色失败C、角色中断D、角色冲突(19/3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2分)A、朋友谈心B、乘客之间前拥后挤C、观众看电影D、顾客的摩肩擦背(20/32)、人从出生到一岁至二岁左右的阶段。
此阶段是靠感官、知觉的活动来了解外界、适应外界,以取得个人的生存目的,是()。
(2分)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21/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2分)A、角色扮演B、角色失败C、角色冲突D、角色中断(22/32)、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2分)A、实际调查研究B、社会关系C、前人研究的基础D、理论研究(23/3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2分)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重新社会化(24/32)、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是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是()。
(2分)A、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B、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B、C、人有语言能力D、人能进行思维活动(25/32)、“社会”一词源于()。
(2分)A、中国B、德国C、美国D、英国(26/32)、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2分)A、复式角色B、角色丛C、自致角色D、实际角色(27/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A、阶级性B、自然约束性C、客观现实性D、社会制约性(28/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2分)A、米德B、托马斯C、库利D、布卢默(29/32)、()被公认为开创社会学的鼻祖。
(2分)A、韦伯B、严复C、迪尔凯姆D、孔德(30/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A、严复B、陈千秋C、康有为D、梁启操(31/32)、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2分)A、形式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感知运算(32/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2分)A、安全的B、自我实现的C、归属与爱的D、自尊的判断(1/6)、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客观因素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3分)A、正确B、错误(2/6)、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3分)A、正确B、错误(3/6)、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3分)A、正确B、错误(4/6)、社会交往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
(3分)A、正确B、错误(5/6)、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3分)A、正确B、错误(6/6)、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自然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分) A、正确B、错误多项选择(1/6)、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3分)A、地缘关系B、血缘关系C、人缘关系D、业缘关系(2/6)、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的权威学说。
(3分)A、学习能力B、角色扮演C、人类学习活动D、动作表达(3/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3分)A、人际关系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B、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个人之间的交往C、较近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的交往D、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态度,更容易促使双方走到一起(4/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3分)A、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B、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D、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5/6)、社会交往是指(abc )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3分)A、团体与团体B、个人与个人C、个人与团体D、单位与单位(6/6)、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abcd )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3分)A、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B、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C、发展自己的社会性D、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任务二单项选择(1/32)、初级群体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C)来维持关系。
(2分)A、个人的自觉性B、沟通理解C、血缘关系D、互动关系(2/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C )(2分)A、丁伯根B、库利C、帕森斯D、斯宾塞(3/3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b)。
(2分)A、吴文藻B、韦伯C、迪尔凯姆D、帕森斯(4/32)、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b )。
(2分)A、能促进工作积极性B、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C、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D、能更快地实现经济效益(5/32)、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A)。
(2分)A、农村社区B、城乡融合区C、城市社区D、郊区(6/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b)。
(2分)A、过度城市化B、城市化C、超城市化D、逆城市化(7/32)、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a )(2分)A、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B、让其自生自灭C、肉体上消灭D、财产上全部消灭(8/32)、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c )。
(2分)A、城乡融合区B、郊区C、城市社区D、农村社区(9/32)、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
(a)(2分)A、知识分子阶层B、小资产阶层C、农民阶层D、工人阶层(10/32)、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C)。
(2分)A、当代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管理理论C、家长制D、古典管理理论(11/32)、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C)提出的。
(2分)A、哈佛大学学派B、华盛顿学派C、芝加哥学派D、纽约学派(12/32)、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C)。
(2分)A、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B、地缘关系和业缘关C、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和业缘关系(13/32)、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C)。
(2分)A、阶级B、种姓C、阶层D、等级(14/3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C )(2分)A、其他家庭B、联合家庭C、核心家庭D、主干家庭(15/32)、阶级的本质是(D )。
(2分)A、强权B、掠夺C、压迫D、剥削(16/32)、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A )(2分)A、城乡协调发展B、农村发展为城市C、城乡对立D、缩小城乡差别(17/32)、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D)(2分)A、综合性功能B、存在长久C、规模小D、人际关系密切(18/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
这种划分方法是(B )。
(2分) A、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B、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C、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D、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19/32)、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a)。
(2分)A、城市化B、逆城市化C、过度城市化D、超城市化(20/32)、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A )。
(2分)A、高效率B、好管理C、低成本D、少投入(21/32)、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A)(2分)A、儿童游戏群体B、师生C、同事D、军人(22/32)、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b )。
(2分)A、米德B、帕森斯C、韦伯D、库利23/32)、社会组织的类型按功能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C )等(2分)A、军事组织B、宗教组织C、文化组织D、教育组织(24/32)、(A)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
(2分)A、1956B、1960C、1954D、1949(25/32)、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2分)A、米德B、库利C、恩格斯D、迪尔凯姆(26/32)、(B )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