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速道岔检查与维修(详细)

提速道岔检查与维修(详细)

2020/3/6
9、更换道岔时应同时应更换前后引轨,否则新 旧钢轨顶面将不平顺,增加轮对对接头的冲击力, 以至引起岔枕伤损。
10、道岔钢轨扣件更换标准按《铁路线路修理 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11、道岔的铺设及维修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 规范》,《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和《铁路客运专 线道岔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5
6
7
8
9
10 11
12
检 查 部 位
尖轨

前顺 尖轨 尖轨 尖轨
坡终 尖端 中前 中前
点 处 部直 部曲

尖轨 中部 直股

尖轨 中部 曲股
尖轨 中后 部直


尖轨 中后 部曲

尖轨 跟端 直股
尖轨 跟端 曲股
导曲 线直 股前 部
导曲 部分 曲股 前部
岔枕

1
5 12 12 16 16 21 21 28 28 37 37
2020/3/6
6、尖轨及可动心轨的轨底应与下部滑床台密贴(指有磨痕 或缝隙不大于1mm)整组不密贴率不大于8%。
7、各部分紧固件螺栓须拧紧,拧紧要求如下: ①安装弹条时,螺母的拧紧程度以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
距块接触为准。 ②M27高强度螺栓扭距要求 润滑状态971~1431N·m;干燥状态1561~1908N·m
三、作业决策 四、作业计划
(三)道岔各部零件状态检查 (四)作业维修
五、分组练习
六、作业检查
七、作业评价
2020/3/6
一、基本知识
提速道岔主要包括60Kg/m—9、12、18、30 号木枕和混凝土枕,本教学情境以12号混凝土 枕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图号:铁联线002)为例, 进行介绍。
2020/3/6
距尖轨尖端距离 0 987 1762 2860 4069 5036 6171
直股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1435
曲股
1435 1441 1445 1448 1447 1443 1435
2020/3/6
铁联线(002)各部轨距检查地点和名称见下表
编号 1
2
3
4
3、尖轨或长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 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或心轨低于翼轨顶面2mm以上。
4、尖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有爬上尖轨的可能。 5、基本轨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8mm。
2020/3/6
6、基本轨、尖轨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 7、查照间隔小于1391mm,护背距离大于1348mm。
项目 轨距 水平及水平三角

高低 方向 直 向
支距 导曲线反超高
作业验收 +3,-2
4
4 4 2 0
经常保养 +4,-2
5, 6
5 5 3 2
临时补修 +6,-2
8
8 8 4 3
2020/3/6
(四)提速道岔的检查制度
1、提速道岔的日常巡查 主要检查项目为: (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新轨尖端与衣柜的密贴情况; (2)尖轨、心轨转换部分与钢岔枕边缘或与钢岔枕上
2020/3/6
3、支距检查
12号提速道岔导曲线支距表(图号——铁联线002)
横距 0 2 4 6 8 10 12 14 14.363
mm
支距 mm 311 401 502 615 739 875 1023 1181 1211
2020/3/6
4、提速道岔各部间隔及轮缘槽宽度 (1)尖轨第一牵引点的动程为160±3mm (2)尖轨第二牵引点的动程为75±3mm (3)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作用边的距离应尽量
(5)为了便于捣固,转辙装置杆件安装在特制的钢岔枕 内。
2020/3/6
(6)道岔钢轨设置1:40的轨底坡或轨顶(转辙部分:基本轨设1:40 轨底坡,尖轨铣出1:40轨顶坡;辙叉部分:长短心轨刨成1:40的轨顶 坡,叉跟尖轨设1:40的轨底坡)。
(7)为防止心轨侧磨,侧线设置护轨。采用50kg/m钢轨制造,护 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顶面12mm,护轨垫板采用弹片扣压基本轨。
(8)扣件采用Ⅱ型弹条分开式扣件,轨距块设计安装号数如下:

钢轨工作边一侧,安装13号轨距块;

钢轨非工作边一侧,安装11号轨距块;

转辙器设置弹片滑床板。
(9)钢轨轨下设置5mm厚橡胶垫板,护轨垫板下设置5mm厚橡胶垫 板,其它垫板下设置10mm厚橡胶垫板。合理调整不同部位轨下和板 下胶垫刚度,使其在整个道岔范围内弹性趋于一致。
2020/3/6
(三)提速道岔检查项目
1、提速道岔各部轨距 提速道岔各部轨距均设计为1435mm(尖轨刨切
部分除外),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图号:铁联线 002)各部轨距检查地点和名称见下表。
2020/3/6
12号提速道岔尖轨轨头刨切部分的轨距值
曲尖轨轨头宽 0 5 10 20 35 50 70
2020/3/6
8、道岔上道后,各部轨距、水平、方向、高低及捣固等要 求,按道岔验收有关规定执行,可动心轨辙叉部分维修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于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时,注意及时检查限位器及 跟端间隔铁螺栓的扭距应达到规定要求。
(2)铺设初期,如尖轨、可动心轨产生肥边,应及时打磨。 (3)日常维修应保持安设在侧股的护轨与可动心轨的查照
编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检 查 部 位
导曲 线直 股后

导曲 部分 曲股 后部
可动 心轨 辙叉 直股 前部
可动 心轨 辙叉 曲股 前部
直股 长心 轨尖


可动 心轨 辙叉 心轨
直股 长心 轨中


短心 轨中

直股 长心 轨中 后部

叉跟 基本 轨尖
滑床板、耳铁间的最小距离; (3)各部螺栓的状态情况; (4)钢轨件的伤损情况; (5)其他影响提速道岔正常使用的病害。
2020/3/6
2、提速道岔的月度巡查 主要检查项目为: (1)轨距、支距、方向、高低、导曲线支距各部尺
寸; (2)尖轨、心轨转换部分与钢岔枕边缘或与钢岔
2020/3/6
情境 6-3 提速道岔检查与维修
一、基本知识
(一) 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主要结构 (以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铁联线002为例)
(二)提速道岔维修注意事项
(三)提速道岔检查项目
(四)提速道岔的检查制度 (五)提速道岔及时修理或更换条件
(一)提速道岔构造
二、提速道岔检查及维修方法 (二)道岔各部尺寸检查
(3)可动心轨辙叉采用钢轨组合式,心轨采用60AT钢轨, 翼轨为60Kg/m 钢轨,长心轨后部设弹性可弯段,短心轨 末端为滑动端。心轨尖端热加工锻出一段凸缘,直接与外 锁闭装置接头铁拉板连接实现心轨的转换。用于超长无缝 线路是采用长翼轨。
(4)心轨设二个牵引点,各点设计动程分别为117mm, 68mm,在正常情况下尖轨理论总转换力为4950N。
(一) 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主要结构 (以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铁联线002为例)
(二)提速道岔维修注意事项
(三)提速道岔检查项目 (四)提速道岔的检查制度
(一) 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主要结构(以 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铁联线002为例)
1、道岔主要尺寸及技术参数 2、道岔主要结构特点和技术特征
2020/3/6
(二)提速道岔维修注意事项
1、直线尖轨刨切起点处直股轨距1435±1mm(日常养护维修标准 1435±1mm)。
2、尖轨(或可动心轨)在轨头刨切范围内与基本轨(或翼轨)的缝隙小于 1mm 。
3、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间隙应≤1mm。 4、尖轨跟部限位器A、B块(零件上有标记)之间的设计间隙为左右各
间隔。 (4)使用中须注意观察滑床板及护轨垫板的弹片情况,如
有折断或残余变形过大,应及时更换。 (5)注意检查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的密贴状态,发现不
密贴时,可用顶铁调整片调整,要求间隙不大于1mm 。 (6)可动心轨与翼轨之间应保持清洁,及时清除石碴、砂
土、冰雪及其他异物,以保证可动心轨的正常转换。
直股 长心 轨跟

叉跟 基本 轨跟 端
尖端

岔枕

46
46
51
51
55
55
59
59
65
65
72
72
注: ※ 表示开通曲股时测量;55号岔枕曲股同时检查查照间隔,要求≥1391mm
2020/3/6
2、提速道岔各部水平 除尖轨和心轨轨头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
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同。
(3) 道岔轨距均为1435mm(直线尖轨刨切范围内的构造加宽除外) 。
(4) 岔枕全部垂直于道岔主线布置,岔枕间距均为600mm,枕下道床厚度为 30cm,采用一级道碴。垫板与混凝土轨枕的联结采用螺钉与预埋塑料套管构 造,岔枕承轨面无挡肩。
(5) 混凝土岔枕底宽为300mm,顶宽为260mm,高为220mm。
(6) 道岔直股钢轨接头全部采用焊接,侧股焊接与否按具体铺设情况确定。 绝 缘接头采用胶结绝缘。
2020/3/6
2、道岔主要结构特点和技术特征 (1)转辙器采用13.88m、60AT弹性可弯式尖轨,尖轨尖
端为藏尖式,跟端采用限位器结构。
(2)尖轨采用分动钩型外锁闭装置,第一牵引点设计动 程分别为160mm,第二牵引点设计动程分别为75mm。在 正常情况下尖轨理论总转换力为4950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