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速道岔日常维护及检修项目

提速道岔日常维护及检修项目

提速道岔日常维护及检修项目
提速道岔外部检查:
一、尖轨(心轨)第一、二牵引点外锁闭机构与安装装置检查
1.尖轨与基本轨自然密贴。

工务标准为:道岔锁闭后尖轨与基本轨间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间间隙≤0.2mm,尖轨第一牵引点与第二牵引点间间隙≤1mm;
2.可调限位块的调整间隙应为1-3mm;
3.第一牵引点锁钩处道岔开口为160±3mm,锁闭量≥35mm;第二牵引点锁钩处道岔的开口:12号道岔为75±3mm,9号道岔为82±3mm,锁闭量均≥20mm;
4.在锁闭位锁闭框与锁钩两侧间隙均匀,锁闭框下部两侧的限位螺钉应有效插入锁团杆导向槽内,不得松脱;
5.锁钩与锁闭杆的接触面在运动范围内无砂土、杂物等,动作灵活无卡阻。

道岔转换时,锁钩连结轴轴串效果良好,能自动调节锁钩转角。

锁闭杆接头铁紧固不松动;
6.安装装置的基础托板与钢轨垂直、平顺,道岔各杆件安装偏移量≤10mm,与轨枕内侧面间隙≥10mm(目测)。

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轨直线距离相差≤5mm;
7.各部螺栓齐全、紧固,丝扣应露出螺母外,余量≥10mm(目测)。

开口销齐全,劈开角度60°-90°(目测)。

二、工电结合部检查
1.尖轨(心轨)、基本轨爬行和窜动不得超过20mm,并不影响道岔方正和造成杆件别劲、磨卡;
2.尖轨无影响道岔转换和密贴的硬弯、肥边和反弹,必要时,甩开转换道岔杆件,人工拨动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1mm;
3.顶铁与轨腰的间隙应不大于1.5mm;
4.道岔转辙部位的轨枕间距符合标准,窜动不得造成杆件别劲、磨卡,影响道岔方正和正常转换;
5.动作时,尖轨(心轨)无悬空、跳动现象;滑床板与尖轨底部密贴,无影响道岔转换的划痕。

转辙机检修
一、尖轨(心轨)第一牵引点S700K转辙机检修
1.机体无裂纹和损伤,机盖无变形和漏洞,防尘防水作用良好;
2.电源开关锁通断作用良好。

通电时,挡板能有效阻挡手摇把插入齿孔;当开关断开时,手摇把能顺利插入齿轮。

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手摇把齿轮的轴用挡圈无脱落现象;
3.正常转换道岔时,滚珠丝杠动作平稳无噪声,摩擦连接器作用良好;
4.转辙机上、下两检测杆无张嘴和左右偏移现象,检测杆头
部的叉形连接头销孔的磨损旷量不大于1mm;
5.速动开关通、断作用良好;
6.动作电流不大于2A(54Ω),道岔因故不能转换到底时,摩擦电流不大于3A;
7.尖轨(心轨)检测杆缺口调整为指示标对准检测杆缺口中央,距两侧各1.5±0.5mm;
8.各部螺丝检查紧固。

尖轨(心轨)第二牵引点S700K转辙机检修
1.尖轨(心轨)检测杆缺口调整为指示标对准检测杆缺口中央,距两侧各
2.0±0.5mm;
2.其它同第1牵引点。

二、转辙机清扫注油
1.机内部清扫;
2.滚珠丝杠、动作杆、检测杆、齿轮组、锁闭块、操纵板等均应保持润滑;
3.外锁闭机构滑动面应保持清洁、油润。

S700K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润滑注油部位表
电操动试验
1.道岔在解锁-转换-锁闭过程中尖轨无反弹、上抗和卡阻等不良现象;
2.各部无异常响声;
3.外锁闭机构第一、二牵引点在锁闭杆处尖轨与基本轨间当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接通表示;尖轨两牵引点中间有10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接通表示。

提速道岔突出“平、顺(直)、滑、洁、紧”。

“平”就是道岔转换设备应呈水平状态,无翘头、低头现象,锁闭动作杆在锁闭铁框内支撑面上平稳滑动,保证了道岔转换中阻力最小。

“顺(直)”就是外锁闭装置、锁闭动作、检测连接杆的顺(直),无别卡,道岔转换时呈直线水平状态运动,保证每一牵引点两锁闭框中心线与外锁闭杆一致。

“洁”就是道岔转换设备各部件无锈蚀、表面干净整洁、无油泥污垢,清扫到位。

“滑”就是对道岔转换设备进行涂油,注油要适中,并保持关键转辙部位油润。

“紧”就是要求锁钩与锁闭铁之间的紧,紧要适度,锁钩既不旷动,还要保证锁钩在锁闭销铀能轻微串动(用手锤轻敲锁钩),调整一定要使用手摇把摇动进行调整,尖轨处首先要调整尖三、尖二,后调整尖一。

心轨处先调整芯二(动程一定要达标),后调整芯一,道岔哪边锁闭后紧固哪边锁闭铁螺丝,这样锁闭铁是在上升状态,减少锁钩在锁闭铁磨擦及卡阻。

工电联整注意事项:
提速道岔在使用中转换磨卡和第二牵引点密贴不良问题较为突出。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岔枕间距、道岔安装方正、爬行等原因密切相关。

1、检查道岔方正几个入手点:
⏹两基本轨相对位臵。

两基本轨锁闭框安装孔,应在同一轴线上,误差±3mm。

用方尺卡在基本轨上测量。

确认两基本轨不错位,道岔转辙装臵就不会别劲。

调整基本轨轨缝实现。

⏹安装转辙机的灰枕与基本轨相对位臵。

小号灰枕中心距锁闭框前安装孔中心290mm,大号灰枕中心距锁闭框后安装孔中心240mm,也就是两灰枕间距650mm。

确定转辙机的纵向安装位臵。

方枕实现。

同时需确保其他位臵枕间距符标。

转辙机距基本轨的位臵。

转辙机垫板的固定螺栓中心距基本轨作用边1100mm。

转辙机、托板和灰枕(钢枕)的连接都是死眼不可调整。

当尺寸不是1100mm时,可以通过改变灰枕(钢枕)相对于基本轨的横向位臵,就可杜绝道岔定、反位的密贴调整片数量不均,甚至一边无调整片的现象。

⏹尖轨与基本轨相对位臵不爬行。

不达标时调整尖轨轨缝或调整基本轨轨缝实现。

这3组数据确定了转辙机、两个锁闭框和两个锁钩5个点的位臵。

当这3组数据准确无误后,就可保证锁闭杆在转辙机动作杆的延长线上,动作杆推拉锁闭杆做直线运动,带动锁钩在锁闭框内滑动时不会出现磨卡别劲。

尖轨解锁时,锁钩在锁闭框内灵活自由落下就不受外力影响了。

2、使用“杠杆法”对道岔不密贴进行整治
▪1)将点1处轨距固定在1435mm;
▪2)以点1为杠杆支点,将点2至点6向内侧调整,直到二机密贴间隙达标(由杠杆原理可知:以点1为支点,点2、点3有小的转动时,二机密贴会有相对很大的变化);
▪3)将点1、点2扣件固定好,微调点3至点6轨距,使其达标(工务的标准是:-2mm到+5mm);
▪4)将对侧基本轨下部滑床板铁片全部取出,微调点1至第二牵引点间的轨距,使其达标;
▪5)将所有拆除顶铁安装;
▪6)电务调整二机两端开口,检查缺口,安装“限位铁”;
3、冬季时密封不良造成转辙机内部潮气或结霜预防。

▪对外部各封堵孔密封情况时常检查,补全密封盖或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封堵。

▪转辙机内部不影响部件正常工作的位臵放臵一定数量干燥剂,定期检查干燥剂,作用不良时及时更换。

4、道岔爬行的判断:
如果尖轨串动量和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就容易造成转辙机表示杆位臵改变,造成道岔无表示,同时也容易造成
密贴杆位臵改变,使密贴力变化,导致道岔故障。

检查判断道岔爬行有两种方法,如下所示:
(1)第一种方法:测量尖轨尖端距前方基本轨轨缝的距离。

测量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该尺寸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2)第二种方法:测量一牵刨切点距尖轨尖端的距离。

一牵刨切点距尖轨尖端距离正常时140mm。

爬行判断标准:
第一种方法:当提速道岔岔心轨爬行大于10mm,提速道岔岔尖轨及基分型号道岔爬行大于20mm时,视为爬行。

第二种方法:道岔两尖轨相对误差不超过10mm。

两尖轨距前方基本轨轨缝的距离差大于或等于10mm时即可视为道岔爬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