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请就【甲】【乙】两句诗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三分)
【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甲: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写,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 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割断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乙: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 物,能使人赏心悦目。诗人此刻面对此地此景,怎能不触景伤怀?第二种以花 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都表达了感 时伤世的感情。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高 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漫游时期。 ②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品描绘了送别时晦暗
寒冷的景色(内容),既表露出 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 和对朋友的劝慰鼓励,也展现出 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情感)。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 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羁旅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 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 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 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指导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地分清诗歌的题材,明确中考诗词 考点。(重点)
• 2.通过答题技巧的讲解,能理解概括描绘诗 歌内容画面,能掌握诗词常见的意象及其 作用,能赏析诗词名句、字词,能分析诗 词中的表现技巧。(重难点)
• 3.培养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诗歌格律: 古风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内容情感题】
描述画面 : 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妙
用修辞,生动描写。
描绘画面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山、烟、日、城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山(重叠);烟:(长);日(落);城(孤)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山:崇山峻岭。烟:炊烟袅袅。日:夕阳西下。 城:一座孤城。
【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乙】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参考模式:
这一诗句运用了 ……手 法,写出了 ……内容,表达了 ……情感,有……作用。
2013年达州中考(方略81页)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有: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
表现手法: 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正面、侧面描写,
直接、间接抒情等。
语言特点: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
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5.咏史怀古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城、历史 遗迹等。
6.羁旅感怀:月亮、孤雁、寒蝉、猿猴、落花、沙鸥。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
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1分)。 乙诗 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1分)。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2分)
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 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1分)。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 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1分)。
2013年达州中考(方略81页)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请就【甲】【乙】两句诗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三分)
关键词,得知一些有效信息,从而体会诗人的 思想感情。
“左迁”一词可以知道 作者的朋友王昌龄被贬 官。
“遥”意思是 相距遥远

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关心以及 对朋友的思念、牵挂 之情。
方法2:知人论世法 对作者的经历和风格以及特定的写作
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把握思想感 情带来一定的帮助。如:
浪漫主义诗人。他怀才不遇 ,云游四海,虽有抑
6.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 劳劳亭、谢亭、灞陵、南浦、杨柳、夕阳、酒、秋等。
关注标题,思考下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路: 从标题入手,抓题眼,即抓住题目中
答案1、比喻;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 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水打的浮萍,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 册,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 民族气节。
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作用:
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 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 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2、诗中尾联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 活运用。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请你从作者的生平经历角度分析思想感情。
开宝八年,宋兵攻
克金陵,南唐后主
李煜投降,被送往
汴京,由昔日的君 王变为阶下囚,过着 “日夕以泪洗面” 的软禁生活。
古体诗 乐府诗
诗无定句 句无定字
近体诗 律诗
五言
中 国 (格律诗) 绝句
七言


小令(58字以内)
诗 歌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杂剧 曲
散曲
二、考点归纳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 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形式:一是选用一首诗歌设题鉴赏;二是选两首诗歌比较鉴 赏。 考点1:运用诗词常识辨析诗词的类型。(A)(B) 考点2:把握诗词的诵读节奏和韵律。(B) 考点3:理解诗词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C) 考点4:评析诗词炼字的妙处。(E) 考点5:描述诗词的画面(情景、意境)。(D) 考点6:赏析诗词名句。(E) 考点7:赏析诗词的手法技巧。(E) 重要考点,3、4、5、6。 考点8:联系诗词主旨,表达独特的感悟或启示。(D)
通过描写塞外秋景,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 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答题时如何准确表达?
(一)审题要清(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 答什么;答什么,象什么。) (二)一般答题方法: ①只问抒发了什么感情; ②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流露的感情。 内容+情感。 (三)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身世之悲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 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 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 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 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思考 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思想感情 。
4、意象分析法:
常见意象:
1.咏物: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松,坚忍; 梅,孤高;菊,坚强、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 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
2.山水田园: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林木、庄稼、 家禽、家畜等。
3.送别: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杨柳 等。 4.边塞:烽火、狼烟、鼓角、征马、孤城、羌笛、雁、 鹰、大漠、冰川、雪山等 。
一、古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和态度 【内容情感题】
二、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 式及作用
【技巧分析题】 三、诗词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语言赏析题】
【内容情感题】
作品名和作者
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 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结合全诗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