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南私家园林布局与造景共性分析--以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为例
江南私家园林布局与造景共性分析--以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为例
上述的的造景方法所针对的是园林中的局部 与片段,相对较为静态,然而对于赏景来说,是 随着游人的脚步和位置移动而进行的,因而获得
ARCHITECTURE & CULTURE
4 | “明轩”庭院与其原型“殿春簃”小院实景对照
的是一系列运动的、衔接的景观序列。这样一来, 不同的园林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立意进行要素的布 局、游线的安排,再通过空间的手法对视线进行 引导、遮挡、聚焦、发散,最终达到园林的动态 游赏效果,从而一些诸如“欲扬先抑”、“欲露 先藏”、“曲径通幽”、“渐入佳境”、“豁然 开朗”、“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妙趣 横生”等等的形容词作为对游园体会的描述来说 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1 | 江南私家园林赏景之“框景”——扬州瘦西湖
2 | 江南园林赏景之借景——苏州拙政园 3 | 拙政园水面视觉通廊与报恩寺北塔的位置关系
106
1.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概述 1.1 布局模式与要素构成 江南私家园林的兴建,初现于宋代,发展于 明代,全盛于清代。从性质看,其属于私人住宅 的附加部分。所以对于整个住宅用地范围来说, 第一层的布局特征便体现在居住建筑区与游赏景 园区这两者的大关系上。因而就有了诸如“南宅 北园”、“北宅南园”或是“宅园并置”、“宅 园交融”等常见的模式。进而在确定的大关系之下, 对于游园赏景的部分,往往都会有一个核心的景 区。这样的核心景区很多都是以一个水面作为开 阔而不可进入的中心领域,在水的四周布置有各 类造园要素,通过要素间的搭配、组合,同时伴 随着游线的组织,使人们在环绕水面的过程中可 以欣赏到不断变化的景致,“步移景异”的内涵 也正体现于此。
文/薛立尧 张 沛 Xue Liyao Zhang Pei
作者简介 薛立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 张 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ABSTRACT
相对于西方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论、构景手法和表现风格乃是我国 立足于世界风景园林专业和实践领域的传统化、原创性精髓之所在。留园与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 具有可比性的两例经典,通过对其直观、细致的对照分析,揭示江南私家园林共通的布局模式和 造景手法,从而使得中华民族自身的园林设计表观形象和内在文化更为深入的被广大民众和专业 人士熟知、理解、记忆和应用。
KEY WORDS
江南造园,布局模式,造景手法,留园,网师园 Jiangnan gardening commonality,layout mode,landscaping technique,Lingering Garden,Master of Nets Garden
2014.07 No.124
建 筑 与 文 化 重点推荐
有深度的两个园子进行对比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条 理,所以首先就以它们的布局作为开端,按照一 个一个的区块来展开分析。
2.1 整体布局与区域划分的相似 若将两座园林的平面图放在一起,稍加对照, 便可发现它们颇为相似:首先,两者都是以一块 水面布置在整个用地的中心位置;其次,由于房 屋和园墙的轮廓比较明显,所以按照建筑的疏密 和自然的比重,这两个园林都可以划分为西、中、 东三个区块。(图 07)
江南私家园林布局与造景共性分析
——以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为例
Commonality Analysis about the Layout and Landscaping of Private Garden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take the Comparison of Lingering Garden and Master of Nets Garden for Example
Relative to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system, the garden-making theory, sceneryconstructing manipulation and performance style of private garden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re the traditional and original quintessence of our country, which has won a crucial place in worldwide professional field and practice area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mong the numerous Jiangnan Gardens, Lingering Garden and Master of Nets Garden are two classic and representative cases with many aspects of comparability, by the intuitional and meticulous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common features of layout mode and landscaping technique are revealed, thus making the external image and internal culture of Chinese garden design be deeply acquainted, understand, memorized and used by general public and professionals.
以及对自然伦常的敬畏之意。总之,为数众多的 江南私家园林所共同遵循的,就是这样一套立足 情趣追求,通过整体布局、局部设计和细节处理,景方式 对于江南私家园林造景方法的总结已经比较 成熟,可按照园林要素间的配合效果分为以下几 种:框景,如瘦西湖中从钓鱼台的圆形门洞可以 望见水面对岸远处的白塔和五亭桥(图 01);借 景,如拙政园中从梧竹幽居亭南侧的水边空地向 西顺着水面,可首先看到园中端头的别有洞天廊 亭,进而远方就是苏州北塔报恩寺中屹立的佛塔 (图 02 与图 03);障景,如狮子林中从卧云室 与见山楼之间的假山滨水小路向西望去,便可见 问梅阁被遮掩于对岸的假山与植物的枝叶之后, 只露出部分重檐屋顶;隔景,如豫园中的五条龙 墙将全园分隔为由不同的楼、堂建筑所主控的六 个景区;对景,如拙政园中水面南岸的远香堂与 对岸山地上的雪香云蔚亭所成相互对望之势;夹 景,如环秀山庄中从湖心岛的假山山路上透过耸 立着的山石的夹缝可以看见水池南岸的有谷堂的 屋檐翘脚以及南北延伸的一部分园墙;漏景,如 留园中从入口的古木交柯开始向北穿过封闭走廊 到达曲溪楼的过程中,依次有十个大小相同但纹 样相异的正方形漏窗开于墙面之上,不仅透进来 了光线,更是漏进来了水院的处处美景,让人不 得其全貌。
2. 留园与网师园的比较 为了能够清楚而直观的揭示出江南私家园林 在布局与造景上共通的特征,这里特地挑选了著 名而经典的,且具有可比性的两例苏州园林—— 留园与网师园进行对照式分析,进而以它们的相 似之处、差异之点呈现出关于江南造园共性的些 许解读,从而引起读者与专业人士的认知、记忆、 探讨和感悟。
2.3 核心景区构景方式的异同 2.3.1 对角镜像的山水格局 江南造园,重在山水。两个园子核心景区除 在山水的对位关系上相反之外,其它元素的配置 都大体相似。留园在这里秉承了江南园林“西北 叠山,东南理水”的原则(目的是秋冬之交可以 阻挡寒冷的西北风,而春夏之际又能迎进凉爽湿 润的东南风),它的山地可以说是几乎包裹了水
对于园中景物的实体构成,可基本归结为“山、 水、筑、植”四种要素,而针对它们的运用处理手法, 便可称之为“叠山、理水、构筑、种植”四种方式。 单看要素本身及其挑选要领或运用技巧仅仅是只 言片语,而“造园”这部著作的文脉、思想与意 义却需要更为宏观地找到一个载体。古代社会, 科技尚不发达、交通方式原始而落后,人们在有 限的生命里难以频繁地往来于城镇聚落与自然山 水之间。因而,有想法的人们就希望将大自然的 秀美山川浓缩于白天夜晚都看得见、摸得着、感 受得到的自家宅子之中。由此,造园的初衷便归 结为对自然的再现,同时结合以主人志趣与生活 所需,进而对山水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和文化创作, 最终使人工造园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之情; 对自然奥妙的探索之趣;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之感,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1174-1189 年),占地 0.4 公顷,后经明清两代数位园主的建设而成,被 陈从周先生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留园 始建于明代(1522-1566 年),占地 2.33 公顷, 是苏州面积较大的园林之一,与拙政园、颐和园、 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图 06)网师 园以“水院为主,旱院为辅,高低错落”的布置 独具特色;留园则以“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 榭之幽深”的面貌深入人心。总之两者在中国的 古典园林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对这样
5 | “明轩”与“殿春簃”所处环境的对照
6 | 两园同比例下的平面形态对照
2.2 入园序列与游园流线的相近 在静态的分区结构类似的基础上,两座园子 动态的入园序列和游园流线也是十分相近的。按 照与街道的远近关系来看,两座园子的中区相对 西区恰好凸凹相反:留园的中区与街道之间相隔 一座祠堂,东临祠堂的是一条以门厅、天井、过道、 连廊和小院串连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曲折的通路, 其连接了入口与核心景区,仿佛一条向街道延伸 出的尾巴;网师园的中区南端直接守边于街道, 轮廓较为规整。尽管园子的入口位于东区的南端, 但它向内入园的路径却与留园的那条通路如出一 辙。此条路径在经过大门、进入轿厅之后便向西 偏折,由轿厅西北角落的门走出,来到外侧走廊, 其西墙开有门洞,走出门洞便可进入中部核心景 区。这样一来,两者的入园序列就都成了由东南 部的入口开始,通过建筑空间序列,到达中心水 院的东南部。到达核心景区后,各自的游线就自 然而然地形成了沿着水岸的向西顺时针和向北逆 时针的两条路径。(图 08)
对于西区,留园以堆山为主、辟地为辅,整 个地块纵贯南北,北部向东有所延伸,南端直抵 园子外墙,其外便是街道;网师园的西部则是一 座内园(即上述提到的“殿春簃”小院),其建 筑坐北、场院居中、置石守边,南端围墙距街面 尚有近四十米的空间(其为花房和苗圃)。对于 中区,两座园子都是以水池充斥中心,围绕四周 置物造景,从而形成各自的核心景区。对于东区, 两者共同之处在于建筑都较为集中,不同之处在 于,留园通过楼馆与回廊的穿插围合形成了许多 大小形状不一的庭院组群,而网师园则主要是厅 堂与天井交替相连构成的轴线对称式空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