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总结
一、江南私家园林与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

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

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

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

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江南私家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

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三、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
1、虚实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通透与隔挡、空间与实体。

通透空间为虚,隔挡实体为实。

在处理建筑造型时,应虚实分明,有主有次。

比如留园的曲楼,上虚下实,实中带虚,虚中含实,但整体形象以实为主。

而拙政园的远香堂则四面通透,以虚为主。

在园林建筑设计时,应
根据主题和景致的需要决定建筑形象的虚实。

实有实的好处,虚有虚的奥妙。

2、含蓄
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明代画家唐志契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拙政园人口,通过一条狭小的弄堂,再经腰门,山石及树丛挡住视线,等绕过一个弯儿,才见到远香堂、荷风四面、见山楼等。

3、建筑的层次感
一是建筑群的层次;另一是单个建筑自身的层次,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倚玉轩是四面有廊等。

这些廊增添了建筑的层次,当阳光射来,光影丰富,使建筑形象生动有致。

而廊对于人的空间活动来说,则室内外之间多了一个过渡的层次,这如黑川纪章所谓的“灰空间”,人在廊里既在室内又在室外,在暖昧中产生情趣。

其他表现建筑层次的手法还很多,如层前的平台、栏杆、硬石地等等,都能增加建筑的层次。

4、均衡
出自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对称是一种均衡,由于对称太严肃,所以园林中的建筑有许多是以不对称的形状出现的,如留园的明瑟楼与涵碧山房组合,一高一平,如画船荡于水中,虽不对称但同样给人平衡稳定的和谐之感.
5、变化与统一
体现在园林建筑上,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园林建筑的变化是基于统一的构造手法、材料组织等基础上做出的千变的排列组合,如廊,有曲有直,有直角转角,有斜角转角;有的有栏杆,有的有坐凳;有的两面空,有的一面空。

再如屋顶,虽然都是木构瓦屋面,但形式却多种多样,有单坡顶、两坡顶、歇山顶、方攒尖、圆攒尖、多面攒尖等等,不计其数,平面形式有方有长,有圆有曲。

6、比例与尺度
是建筑造型艺术所特有的审美要素。

比例强调的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关系,尺度则关注的是建筑与人之间的尺寸关系。

在江南园林中,亭台楼阁的大小都是依据人的活动尺度来确定的,所以建筑形象亲切宜人。

其中网师园中的引静桥便是一例。

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体态轻盈,长2.4米,宽不足l米。

与这一小巧的体态相应的是低短的石栏、抱鼓,而几磴石阶将桥面划分得细致有序,桥顶的圆形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秀美,使人流连忘返。

这里精巧的尺度是和其所跨的溪涧及江南婀娜多姿的佳人形象相和谐的。

四、私家园林建筑风格
含蓄是江南私家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江南私家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

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强调意境江南私家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
山水式园林为主。

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

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