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结构图

宪法结构图

形式意义: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最高法律效力 界定 实质意义:对基本人权的保障;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渊源: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 成文与不成文宪法 传统分类 刚性与柔性宪法 钦定、民定和协定宪法 原生和派生宪法 分类 纲领性、确认性和中立性宪法 新分类 政治自由主义、君主立宪主义、社会改良主义和独立民族主义 规范性、名义性和语义性宪法 联邦和州宪法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类型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的宪法分类 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 法律原则与宪法原则 概述 宪法基本原则:概念、特点、内在联系 人民主 提出与历史发展 权原则 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基本 基本人 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原则 权原则 宪法体现与制度保障: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规定 法治的含义 法治原则 历史发展 在各国宪法和制度中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我国 权力制衡 学说的历史发展 与分立 在各国宪法和制度中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规定 宪法与 宪政:概念、要素、历史发展 宪法与宪政之比较 宪法的创制:概念、制宪权、制宪主体、制宪权的限制、制宪权行使的程序 宪法的修改:概念、原因、对修宪权的限制、程序、修改方式 宪法的解释:概念、机关、功能、特定形式、启动程序 宪法的实施:宪法的解释制度、违宪审查制度、司法适用制度、违宪审查方式 宪法惯例:概念、效力来源、产生必然性、优点、在成文法国家 英国:长期历史的产物、宪法组成、形成之特点 宪法 宪法的产生 美国:五月花公约、独立宣言、联邦公约、宪法(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宪法原则) 产生 法国:三级会议、人权宣言、1791宪法 原因 立宪在世界的兴起 宪法的发展 社会主义宪法产生:苏俄宪法、苏联宪法 宪法发展趋势 1949年以 宪政的提出 前的中国 宪政思想的萌芽及发展:鸦片战争、光绪末年、五四运动以后 宪法的产 1949年以前的立宪实践:清末立宪运动、民国初年南京政府到北京政府、国民党政府
生发展 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共同纲领:产生、地位
中华人民共 1954宪法:产生、特点
和国宪法的 1975宪法:产生、缺点和问题
制定和修改 1978宪法:产生、内容、问题、1979和1980修改
1982宪法:产生、特点、修正(1988、1993、1999、2004)
宪法的
基本理
论(上)
宪法的
基本理
论(下)
宪法的
历史
发展 理

阶级性质 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实质、特点) 经济制度的概念:概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与宪法
经济制度与宪法:近代、现代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概念、内容 公有制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概念、内容、作用、地位 经济制度 所有制形式 劳动者个体经济:概念、特点、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概念、作用、国家政策 我国宪法确立 外商投资企业:形式、地位、性质、作用 的经济制度 对我国宪法经济规范的评价 “三个文明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三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的协调发展 宪法与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精神文明建 文化建设 设的主要内容 概述:概念、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具体内容 政权组 古代:三种君主形态 织形式 政体理论的演进及实践 近代理论的发展 近代以来各国 君主立宪制:二元制、议会制 政权组织形式 共和制:总统制、议会制、人大制、两半制、委员会制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概念、内涵、地位、改革与完善) 单一制:概念、特征、代表、模式 类型 联邦制:概念、特征、代表 国家结 特殊形式:联邦、军和国、政合国 构形式 与宪法的关系 必然性 形式特点 我国行政区划:概念、原则、历史沿革、变更程序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地方、概念、原则 民族政策与优越性 单一制下 法律地位 地方政权 特别行政区制度 司法独立 政治体制 行政主导 行政立法制衡又配合 法律制度 代议制民主与选举制度 选举、选举法、选举制度的概念 概述 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关系 限制和普及选举 平等和复数选权制 地域和职业代表制 发展:1952年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1982、1983、1986、1995、2004年修改)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基本原则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我国的选举制度 秘密投票原则 差额选举原则 组织:选举组织机构、选区划分 程序: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和结果确认、补选和罢免 我国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政党:起源、特征、分类、意义和功能 概述 一党制 两党制:概念、代表 政党制度 多党制 多党制:概念、代表 分类 一党制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政党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地位 政党概况 1993年修正案第四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含义、内容、方式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概述:组成、性质、地位 爱国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 历史发展 人民政协 组织: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 领导体制 活动与职能 基本权利义务 公民 几个概念 公民与国民 国籍:取得方式、我国规定 公民与人民 基本权利与人权:人权、历史发展 变化中的中国宪法有关规定:共同纲领、1954、1975、1978、1982 宪政下的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 宪政与基本权利 政治保障的重要性 基本权利的保障 立法上的保障 司法的价值 历史渊源:词源;封建社会;法国;二战后;我国 公民平等权的含义与特征:我国宪法规定;平等权的含义、特征 平等权 平等权的范围 平等权的相对性 概念 范围:宪法界定、刑法界定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概念、法律依据、性质 政治权利 出版自由:概念、现状、保护 六大政治自由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法律规定、特征、限制方式、我国规定 含义:概念、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 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我国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必然性 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其保障:正常的宗教活动 我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含义、法律规定 我国公民人身 公民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概念、特点)、法律规定、内容 人身权利 权利及其保护 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住宅安全、法律规定、内容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通信自由、通信秘密 公民人身权限制的条件
监督权:宪法规定、特征、内容
劳动权:概念、法律规定、基本特征、内容
社会经 休息权:概念、基本特征、法律规定
济权利 财产权:宪法的修改、保护方式
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概念与基本特征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概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
文化权利
妇女的权利保护
特定主体 儿童老人的权利保护
权利保护 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保护
我国境内外国人权利的保护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和参与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概述 权利 义务 公








我国国家机构组成:特点、组成 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治原则 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责任制原则 1954—文革—198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工作程序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会常委会: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工作程序、机构 全国人大各委员会:性质和作用、组成和任期 全国人大代表:地位、产生、任期及资格终止、职权、闭会期间职权、保障、义务 国家元首 概述 历史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1975—1982(2004) 国家元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地位及任职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职权 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 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总理负责制:概念、内容、必然性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的职权 国务院下设机构 最高国家军事机关: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职责和领导体制、中国特色 地方各级人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
地方各级 民代表大会 会议制度、工作程序、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工作程序 大会和人 地方各级 性质和地位、组成和任期、职权、领导制度和会议制度
民政府 人民政府 所属各部门及派出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性质和组成、主要官员的任职资格及任免、职权 的国家机关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性质和地位、产生和任期、议员资格
人民法院:性质和任务、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组织系统和审级制度、审判工作原则 人民检察院:性质和任务、组成、任期、组织系统、领导体制、职权和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概述:含义和特征、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居民 设置、范围和任务 委员会 组织:组成、产生、任期、活动方式与经费来源、居民会议和居民公约 村民 设置、范围和任务 委员会 组织:组成、产生、任期、活动方式、村民会议和村规民约 概述 中央 地方 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国


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