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2010.1 级题目: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摘要: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
本文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同时进一步研究现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恩格尔系数因素有很多,本文针对我国的城镇民的食物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所给数据分别进行了简单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分析、异方差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最后得出众多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字:恩格尔系数逐步回归方法计量经济学消费支出总额一文献综述20世纪初期,我国民众消费重点是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也已大大下降。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是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上升到2009年的17174.7元和5153.2元。
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了36.5%和41.0%。
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体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对于我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基本上实现富裕,而农村居民只能达到小康,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我国仍属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结果有些出入。
对人民的消费与收入的构分析,恩格尔定律是否能得到实际经济发展的证实?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是否符合恩格尔定律呢?恩格尔系数与国民总收入(亿元)、全国城镇居民的卫生总费用(元)、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经费情况费用(元)、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平均每户就业面(%)、城镇人均储蓄(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即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就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二模型设定研究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主要考虑一下几点:(1)对数据的选择为了研究随着时间各种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我们就采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的是从1993年到2009年的年度数据。
(2)影响因素的分析1.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唱作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的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2.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是以货币座位综合计量手段,从全社会角度反映卫生资金的全部运动过程,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效果。
3. 教育经费的总支出: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
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共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
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
在中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
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是同义词,已合并消费物价指数应为缩写为CPI ,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5. 城镇平均每户就业面:指城镇平均每户居民家庭中就业者与家庭成员人数的比例。
由于一个家庭中的绝大多数人口都有职业,使得平均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从而使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就业人口的增加,除了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外,同时与政府大力扶持再就业工程有着密切关系。
6. 城镇人均储蓄额:居民个人收入不可能全部都用完,总有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储蓄起来,这是一种推迟了的、潜在的购买力,这主要是准备用来购买耐用品的。
个人储蓄的形式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股票和不动产等,这些都是随时可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
除了以上分析的几个因素外,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还应该有人们对于消费偏好、市场预期、从业情况、生活状态的因素,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没有衡量的标准,因此本文中暂时对这些因素忽略。
(3)模型形式的设计由于本文是研究这些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所以要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形式设定为:t t t t t t t X X X X X X Y 7766554433221βββββββ++++++=其中,t Y 为第t 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X 为国民总收入(亿元)、3X 为全国城镇居民的卫生总费用(元)、4X 为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经费情况费用(元)、5X 为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X 为城镇平均每户就业面(%)、7X 为城镇人均储蓄(元)。
三 数据的收集本文的数据全部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上获得,如表1.1所示:四 参数估计与检验1. 恩格尔系数对各个因素的总体回归分析由以上回归结果可知,该模型的2R =0.973966,2R =0.958346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为62.35285,明显显著。
但是当α=0.05时,)(2/k n t -α=)717(2/-αt =2.228,不仅2X 与7X 的系数t 检验不显著,而且2X 、3X 和6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2X 、3X 、4X 、5X 、6X 、7X 数据,得到如下相关系数矩阵:表1.3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3. 异方差性检验绘制2e 对t X 的散点图选择变量t X 于2e ,进入数据列表,可得3X 对2e 、5X 对2e 的残差图如图1.1所示:图1.1图1.2分析可知,残差平方和2e 对解释变量t X 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图形的下三角区域,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故对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进行G-Q 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取其中的Y 、X3、X5进行分析。
由于样本容量为n=17,删除其中的1/4个样本,即为3个样本,余下的均分为两个样本区间,即1993-1999和2003-2009,运用OLS 法求的以下结果:1993-1999:(表1.7)2003-2009:(表1.8)基于两表中的残差平方和的数据,即为setsquare resid 的数值,得表1的2e =0.775205,表二1e =2.459059,根据Goldfeld-Quanadt 检验,得到F 统计量为:F=2.459059/0.775205=3.17214.在α=0.01下,由于分子分母的自由度为5,查F 分布表得到的临界值为 )5,5(01.0F 11.0,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4.自相关检验由以上表1.2、表1.5.3和式1.1可知:t Y ^=16.16217-0.000825tX3+0.288113t X 5 式1.2Se=(8.882848)(0.00180)(0.078437) t=(1.819481) (-4.586531) (3.673162)2R =0.818409 2_R =0.792467 F=31.54815 DW=0.461729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
对样本量为17、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 为0.01的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L d =0.772,U d =1.255,模型中DW<L d ,显然这个模型中存在这自相关。
对回归结果做残差图。
结果如图1.3所示:图1.3从上图中可知: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型,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存在一阶正相关。
五 本文的结论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不仅说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从侧面说明经济的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并非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充分条件,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经济增长的结果可能是长期两极分化;有时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顾及广大人民的福利和环境代价,会带来严重的负作用。
目前我国居民正从生存型消费逐步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生活质量型消费模式取代温饱型消费模式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主题。
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也有着重要意义。
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那种奢侈型消费模式已在我国有所表现。
参考文献1 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 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 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润清.计量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1 班级财务2006 姓名徐辉学号1200639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