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天主教
材料“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 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 借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教会权力高于王权
(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 的压榨。
(3)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 反封建斗争。
二、宗教改革
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宗教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
材料1: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生 活豪侈淫逸,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 罪券为筹款的财路。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 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 焰中出来了。”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 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 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 并没有右腿!”
人文主义:所谓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 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 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3、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宗教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神学 人文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主义
(4)导火线:
教皇出售“赎罪券”
2兴起的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 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 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如果说出售赎罪券是 为了修建教堂,是为了拯救人们的 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么教皇 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历史 上的许多著名富豪还多,为什么不 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而非要花贫 穷、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4、成就:
(1)彼特拉克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 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 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用“人学”来对抗“神学”,因此被誉为“人文 主义之父”
(2)薄伽丘与《十日谈》
《 十 日 谈 第 四 天 故 事 一 》 · ·
11、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A废除宗教 B教士有结婚的权利 C简化宗教仪式 D信仰得救
A
A (8)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 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
(9)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经济因素( ) A、宗教改革的发生 B、意大利的文化遗产 C、资本主义萌芽 D、新航路的开辟
2、马丁· 路德的思想主张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3)简化宗教仪式
(4)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 封建统治者支持。
3、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1)信仰得救 (2)“先定论”
3、宗教改革的影响:
(1)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2)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3)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制度, 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4)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 发展。 局限性: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
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两岁的儿子 隐居山间,皈依天主教。 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去 佛罗伦城,儿子见到了皇宫、街道、 车马等许多新鲜的事物。前面走来了 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问:“这是什么?” 父亲怕儿子起邪念,骗到:“它们 叫绿鹅,是祸水,不可接近” 。 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冷不丁的说: “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看在主的份 上,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它们是多 么美丽可爱啊!”
莎士比亚
三、意义
1.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越来越多的人 从封建愚昧和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众多的精湛艺术 品和文学杰作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 1054年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东派)
(西派)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东正教
新 教
异 范围
作用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 放出来;天主教权威 受到挑战。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 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B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2、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小结 :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同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反封建 斗争;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 们的思想解放。 斗指向教会 的神学世界观 意大利开始;思想文 化领域
披着宗教外衣,矛 头直指天主教会
德国开始;政治 教会对人们控制逐渐 减弱;为以后资产阶 级革命开辟道路。
“中世纪的最后 意大利文艺复兴 三杰 提出以“人的 一位诗人,同时 (文学三杰) 学问”代替 又是新时代的最 初一位诗人”。 “神的学问” ——恩格斯 被称为“人文
前
主义之父”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1265-1321)
(1304-1374)
(1313-1375)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
达· 芬奇
米开朗琪罗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追求来世。
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上下这二幅画有什么不同?
拉 斐 尔 《 椅 中 圣 母 》
中 世 纪 圣 母 像
14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是一种什么状况, 使得这片土地适宜于长出“人文主义的花 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花朵成长的土 壤。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2、阶级:资产阶级逐步形成壮大;
3、政治:教会统治黑暗
4 、文化和人才: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 众多人才 5、科技: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使用;
二、文艺复兴概况
1、定义: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新兴的资产 阶级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实行的资产 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 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5)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 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C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D 6西欧宗教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 ) A、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没 B、宗教自由在西欧逐渐盛行 C、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 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 改革的开始。
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马丁· 路德(1483—1546)
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 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 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 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 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 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 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 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基督教神学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 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 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 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 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 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 学。” ——恩格斯
拉斐尔
达· 芬奇代表作
《蒙娜丽莎》
圣母像
最后的晚餐
摩西像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 大卫塑像
“画圣” 拉斐尔
《 西 斯 廷 圣 母 》
莎士比亚(1564— 1616),英国大文豪, 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 性的人物形象,深刻 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 思想。他为世人留下 了37个剧本。代表作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等
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的体现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
3、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
①国家统一、强大 ②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③ 经济繁荣 ④文化环境独特 ⑤人才济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C 4、马丁路德提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全欧洲新的教派___路德教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得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