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台阁重臣--普通士人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边塞诗派--高、岑、王、李浪漫诗人--李白中唐:杜甫--深沉强烈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晚唐:内敛、细腻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
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
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边塞诗派;沈宋;李杜;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包括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
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韩孟诗派: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李贺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
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其特点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
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
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白居易新乐府理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
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内容和特色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
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
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韩愈散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1、论说文一类是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的论说文文学色彩不高。
如《原道》、《原性》、《原人》。
另一类是反映现实,揭露矛盾,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行文中充满强烈的情感。
如《师说》、《讳辩》、《论佛骨表》等。
2、杂文如《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冷讽热嘲,议论犀利,短小精悍,构思精巧,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序文、传记、碑志长于叙事状物,叙议相生。
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有的近乎用小说笔法。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韩愈散文的特色1.“发言真率,无所畏避”,往往有惊世骇俗的气魄和胆量。
2.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强烈。
3.形象鲜明生动4.韩愈散文注重语言的创新。
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杂乱无章”、“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含英咀华”“诘屈聱牙”、“兼收并蓄”、“动辄得咎”。
柳宗元散文的内容和特色:1.柳宗元杂文的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忧愤。
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
《三戒》等寓言文结构短小且极富哲理,其传记文和抒情文也有不少佳作。
2.寓言柳宗元的寓言结构短小且极富哲理。
《三戒》、《蝜蝂传》柳宗元把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段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有一定地位。
3.传记文与抒情文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多取材于下层人物,揭示社会矛盾,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是《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
4.山水游记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
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
由意在渲泄悲情到艺术的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其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唐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唐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便称之为传奇。
唐传奇作者往往“作意好奇”,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了成熟阶段。
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传奇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传奇”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能与晚唐小说集《传奇》有关。
唐传奇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如《莺莺传》。
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小李杜: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
“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他们是晚唐诗坛上的翘楚,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二人皆擅长于“咏史诗”的创作。
诗歌形式上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为晚唐诗坛增辉甚多。
杜牧诗的艺术特色。
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
他的近体诗,尤其七言绝句名篇语言精炼含蓄,格调明快清丽,风格俊爽豪逸。
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
李商隐诗歌的内容和特点:李商隐的诗歌内容①政治诗、②咏史诗、③爱情诗。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1、李商隐在表现包括爱情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2、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
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
表达上又采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
3、李商隐的抒情诗的朦胧意境。
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景,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词义飘渺难寻,且又与亲切可感的情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令人感到他的诗难懂,但又人人爱读。
4、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
李诗的多义性,跟独特的意象及其组合、用典等有关,更主要的,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的对象,重在对人物心境的挖掘与开拓。
花间派:是词史上最早的一个风格流派。
指的是五代时期西蜀从事词创作的一大批文人。
得名于后蜀的赵崇(袏)所编的《花间集》。
他们的词作主要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充满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在总体上有一致性。
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等。
赏析《虞美人》内容: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首句奇语劈空而下(俞平伯《读词偶得》)“何时了”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
前六句都是用对比,写出物是人非,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李煜前期词: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近花间李煜后期词: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丽质天成。
柳永的词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市民情调的表现。
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
具体表现为:一、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二、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三、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四、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3.俚俗语言的运用。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4.铺叙与白描。
柳永词在表现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5.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