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三稿)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三稿)

学生思考:氨气溶于水形成一种碱
学生回答实验方案。
实验2.氨水呈碱性
实验2.1溶液注入到pH试纸上
实验2.2滴在Βιβλιοθήκη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观察现象直观感受氨水的碱性、并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加以验证,体现创造性思维在化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氨水的稳定性取下针筒,针尖留在瓶塞处,在针尖大口处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思考
共同板书:NH3+H2O⇋NH3·H2O⇋NH4++OH-
得出氨气溶于水是一个可逆反应,并用化学用语表示过程NH3+H2O⇋NH3·H2O⇋NH4++OH-
欣赏:高中最美化学实验:喷泉实验
学生欣赏并完成学案
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引发操作
达成本节课知识目标一:氨气溶于水和喷泉实验的原理
合成绿萝所使用的铵态氮肥。微课:演示实验:NH3+HNO3=NH4NO3呼应开课之初提出的实验方案
3、通过课堂合成氮肥,拯救绿萝,体会到化学对我们生产生活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技术进步观的学习、氮肥对人类的贡献、氨气的功与过的讨论,培养对化学正确认识,渗透核心观念,化学物质无害
教学重点
氨气的性质与用途,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
氨气与水的反应、铵盐的受热分解及跟碱的反应
教学策略
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氮肥的合成,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达成了本节课的化学层面目标:氨气的性质之氨与酸的反应。
过渡:氨气可以用来制氮肥,通过空气制造了面包,多养活了30亿人。氨气还有其他用途吗?
正反两方面展示毁誉参半的氨气。正面:用空气制造面包的氨气,反面:现代战争加速的氨气、环境污染的氨气
并开展课堂思辩:氨气的功与过
主板书
3.2.2氨和铵态氮肥
物理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物理性质
受热分解
铵盐化学性质
与碱反应
主要用途:制氨气
学习目标:【板书画出】
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号召中结束课题
【选做作业】布置选做拓展作业,以承上启下。
1.观察校内的常绿植物的状况,并展开行之有效的措施。
2.走进工厂或上网查询,了解氮肥生产的相关知识。
完成知识层面的作业
选做拓展作业2选1.
学生课后完成并交流。
选做作业,增加学生的自由度,让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氨气
学生讨论:NH4NO3的物质类别
学生推测:氮肥的原料
从物质类别(盐类)角度探究氮肥合成方法,加强化学分类观的学习,同时引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1:氨气的性质与用途
讲解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着手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塑料瓶中的气体,归纳物理性质
学生发言:氨气的物理性质
从观察角度而不是读记角度认识氨气,体现了知识的生成性学习
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详案
高中化学1:第三章第2节(山东科技版)
氨与铵态氮肥(第2课时)
课题
氨与铵态氮肥
日期
2016.11
授课人
左金龙
单位
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出:同学们,咱班养过绿色植物吗?本节课,我们与象征着希望的绿色有关。请欣赏视频:绿萝怎么了!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就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知道了氨气,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此外,在能力层面上,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学生实验1.氨气溶于水实验(分组完成)
从瓶塞中心处缓缓注入水,摇晃塑料瓶,观察现象
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成果
学生动手并展示实验成果,体现学生中心
NH3溶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回顾成盐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得出氨水呈碱性
并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氨水呈碱性
屏幕展示检验氨水与氨气的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初中学过氨气能溶于水,如何证明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氨气易溶于水并评价
通过创新实验(医用废塑料瓶装氨气、注射器往内部注水)避免氨气泄漏,证明氨气易溶于水,渗透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
分组实验,按照设计方案,完成氨气溶于水的实验
并板书:NH3+H2O= NH3.H2O
升华: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
学生观课微课并回答学案上问题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如何验满:
棉花的作用:
课堂上演示实验会有少量的氨气漏出,从环保的角度装制备地点放在了实验室,同时能交待本节课塑料瓶中氨气的由来。借助微课展示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完成知识层面目标二:铵盐的的性质与用途
现场行动救绿萝:我们已经合成了氮肥,知道氮肥不稳定性,也就是说我们的氮肥要现场使用。请班长将各个小组的成果和心血收集起来,配上老师购置的植物营养液,一起为绿萝施加氮肥:期待绿色再现人间
绿萝可使用哪些氮肥呢?我们来认识一下氮肥的分类。
NH4NO3从阴阳离子角度来看,属于什么形态的氮肥
学生阅读教材78页前段内容,归纳氮肥的种类。
对NH4NO3分类
了解氮肥的分类,明确绿萝可使什么氮肥
NH4NO3是绿萝可使用的较简单的氮肥
探究活动1:铵态氮肥(NH4NO3)的简单合成的推测从成盐反应角度推测合成硝酸铵所需要的物质,酸:硝酸碱:氨气、氨水
连续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化学有用吗?化学有趣吗?化学很难吗?
学生齐答
让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自我反思,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有趣、不难的科学,达成化学学科层面的德育目标,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回顾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
教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并在用化学的眼光认识世界
展示硝酸铵肥料袋的使用注意事项:防潮、防热
学生思考:防潮、防热预示着铵盐的什么性质
从生活中肥料应用的注意事项出发,得出铵盐的两条主要性质,易溶于水,易分解,体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展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提出本节课化学层面目标二: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活动:演示实验证明铵盐的不稳定性,加热试管中的NH4HCO3固体,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证明产生了氨气和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回答分解产生的产物
并推测NH4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验证铵盐的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不是简单的给定,而是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得出产物,通过元素守恒自主书写方程式。
原型启发:氨气从何而来
施肥技巧:铵态氮肥(NH4+)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在水中产生OH-)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引出铵根离子的检验。
我们该如何拯救这株绿萝?
学生对植物变黄原因的多方面讨论
学生回答:施加氮肥
通过讨论知道绿萝变黄的原因是缺少氮肥,引出拯救绿萝的方法,提出本节课的化学层面目标:合成氮肥
氮肥在社会生产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肥料,中国只能养活2亿人口,那余下的11亿人口将怎样?
学生体悟
小德育:化肥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学生观察
并填写氨气的另一种检验方法
因硝酸与氨气有毒,为体现环保,将实验地点所在实验室并利用微课演示合成铵盐。提出氨气的又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用氨水与稀硝酸溶液能否得到氮肥。提出实验目的:动手自主合成绿萝所使用的氮肥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倒置塑料瓶,用针筒吸取少量氨气的水溶液,然后将氨水注入稀硝酸中(预先滴有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得到氮肥的主要成分。
班长收集各小组合成的氮肥,然后配合营养液现场给绿萝施肥,期待绿满人间
学生代表动手拯救绿萝,达成本节课德育目标。
赠送班长礼品(花花草草监视仪):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更快更好的知道植物缺少什么,我们能更有效的去拯救我们周围的植物
学生代表接受礼品
期待学生能更有效的去帮助植物重现生机
赠送的不是礼品,而是科技与方法,让学生从现代技术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帮助绿萝,达成德育与科技的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如何拯救绿萝引发的两条线:合成氮肥—氨气的性质与用途,使用氮肥—铵盐的性质与用途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化学知识的科学素养。
2、通过自主创新实验与微课(有危险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示绿色化学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并引出对化学实验重新设计的思考。
山东省德育优质课评选
《§3.2.2氨与铵态氮肥》
教学设计
*******
任教学校: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
任教学科:高中化学
2016.11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第2节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左金龙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鲁科版必修教材化学1第三单元的第二节第二课时,它安排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之后,同学们了解了含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之后,为他们接下来学习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体现了鲁科版的教材设计的螺旋线上升的特点,另外,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设计了两大块的实验内容,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了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情景剧,班级里绿萝变黄了,我们该怎么办?)
扩展:展示德州一中校园的常绿树叶变黄
板书标题。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绿叶变黄的原因
学生感悟:常绿叶变黄很常见
创设情境,展示本节课的意图和德育层面目标:通过化学课堂拯救绿萝。同时激活课堂气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