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杨彩莲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3、4页,认
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提示
“厘米”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认识厘米”是在上一节“要得到统一
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基础上学
习的。

教学中要借助直尺和实际的物品,帮助
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
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
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引入这节课的统一的长度单位,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对直尺产生初步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1厘米=1cm
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认识厘米)
3、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1厘米有多长,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图钉的长是1厘米,我的拇指宽是1厘米等,帮助学生对1厘米形成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现,让学生找到测量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测量中有效的规避这种错误的做法。

4、认识几厘米
①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

(真是一个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牢固的认识,并对厘米这个概念印象深刻,然后拓展延伸,教会学生找到2、3、4厘米,用手比一比,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长度有一个自我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

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三)巩固新知
教材4页,练一练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

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比如()、()。

3.1厘米1厘米的数,数()次是5厘米。

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厘米是多长?
那么2厘米,3厘米,4厘米呢?
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
1. 计算
13厘米-9厘米=()厘米
38厘米-7厘米=()厘米
20厘米+9厘米=()厘米
15厘米+8厘米=( )厘米
2.先估算,再测量
数学书厚约()厘米,实际厚是()厘米。

你的手掌宽约()厘米,实际宽是()厘米。

3.判断
一块橡皮的厚度是10厘米。

()
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厘米()
4.解决问题
一条彩带长26厘米,第一次用去4厘米,第二次用去14厘米,一共用去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
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物体长度从“0”开始。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2、认识、感受1厘米
(1)食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

(2)直尺上从刻度0到1,2到3,......都是1厘米。

量法: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