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整体感知: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
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认识10以内的数(2)课题、1-5各数的认识(3)教学内容:教材10-12页(4)5的认识主要内容有:1-5的基数含义:数数(多种事物)抽象出数表述1-5的数表示的实物。
1-5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1-5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同时渗透对立的思想。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
“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
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学具准备:,主题挂图和相应的教学图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5)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素材的作用,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6)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7)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板书设计:(略)课题、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13-15页整体感知:(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
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
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认、读、写0,知道0表示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5)要赋予教材情境图中的素材生活内涵,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6)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17)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课题、6-9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整体感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
“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
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6-9各数,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学具准备:主题挂图和相应的教学图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3)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素材的作用,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4)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25)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课题1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整体感知: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后认识10。
教学时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10的产生感知数的横向联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认、读、写10,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及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
课题:> =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 = <”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熊猫请客动画片或主题图挂图或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题:顺序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几个和第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序数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自己个性化做法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或教学挂图课题:顺序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35)知识与技能: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6)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卡片,引导学生发现10以内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3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通过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
课题:有趣的数字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
整体感知: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
还安排了用小棒(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教学目标:(38)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了解古代记数的简单知识。
(39)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例子和小棒拼数字,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有趣的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比赛实况。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分一分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28-3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教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不同形状物品一件,一个纸筒。
搭积木教学内容:教材31-3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过程与方法: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