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
5、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 句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 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 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 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 人,它又可细分为正衬和反衬。
6、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 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 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 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 臆; 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 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 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 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 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散 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 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 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 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 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散文句段赏析题
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②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 ③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 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
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案示例: 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 缺的依存关系。
【考查实质】 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 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 的阐释。
做题原则 句不离段
如何理解、体会句子含意呢?可从以 下角度入手:
1.从关键词语入手 2.从分析修辞入手 3.从文本主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 4.从相邻句子入手 5.从结构层次入手
句意理解题答题模式
一般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 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 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 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5)从字面看互相矛盾,但被作者寄寓深刻 用意的反常句。 (6)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1、篇首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
2、篇中段落的作用:
(1)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内容上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
3、结尾的作用:
①感情升华; ②主题深化; 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4、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真实性,便于抒情, 增强感染力,突出旁观者的冷静态度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 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 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 接对话。 第三人称:描写相对自由,便于文章内 容的展开
人物(行为特征) 事件(具体表现) 景物(有何特点)
A.描写了什么
写
形象
了
什
B.描述了什么
么
特点
复现情境 体悟情感
D.运用了什么
语言
怎
样
E.运用了什么
写 的
技巧
神(里、虚)
情(抒了什么情) 理(明了什么理) 志(言了什么志)
C.抒发了什么 为
情感
什 么
写
散文的主题分类:
1、人和文化的关系。(乡土文化,历
具体答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明确词在文中的位 置) 二、寻切入点。
从一种“意识”,三个“关注”入手,理解词语的含义。 (语境:词性,手法,情感主旨。) 三、答案的组织: 1、表层含义:字面义 2、语境含义: 2、深层含义:修辞义 (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义
[ 例一] (2017·全国卷Ⅱ)阅读《窗子以
3、山东卷第16题 “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 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 么作用? (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 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4、湖北卷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 手法描写羊群进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 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1、内容:由表及里地揭示深刻的寓意,表达 的主题,情感等。 2、结构:与标题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 3、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情况来看,涉及到的主要有: 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点题、引出下 文等
区别:
①引出下文:这是表示话题的引出,最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②铺垫:出现在开头或者中间,段落一般较长,且多为环境描 写,铺垫都是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的内容一定相关,否则一 定不是铺垫。铺垫往往前后不是同一件事。 ③承上启下:一般为1-2个句子,前半部分承上,后半部分启 下,位置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④伏笔:往往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段落一般较短。往往是 一两句话。常有“埋下伏笔”之说,伏笔的内容与后文的照 应往往是同一件事。 ⑤照应:照应的一定是与前文。 ⑥点题:一般在文末,有时也在文中,一般都与文章的题目有 直接的联系。
9、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 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 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 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 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只要掌握了这个 基本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把“实 体”和“象征体”变换成具体的写作 对象,答案便呼之欲出。
小结: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
“形散神聚”。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
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 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 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 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神聚”。
形(表、实)
散文结构特点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
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 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 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 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 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 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一般情况下,在做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时,可以以上 面六点为基础进行逐一排除。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 10个方面: 1、首段的作用。2、中间段的作用。 3、末段的作用。4、不同人称的作用。 5、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6、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 复)的作用。 7、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 8、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9、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外》,完成后面的题目。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
提示: 1、明确位置
2、寻切入点(关注词性,语境,主旨情感,手法)
3、答案组织
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
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
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理解句子含意
7、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 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 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 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 作用。
8、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 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 事理的作用。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 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1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
解析: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欣赏。划线句子 采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尤其是 “动作描写”,意在说明水牛高超的泅渡本领及 其生命灵性和这种本领对我学游泳的巨大作用。 答案: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系列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 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 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 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 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 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 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 论性散文。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 10个方面: 1、首段的作用。2、中间段的作用。 3、末段的作用。4、第二人称的作用。 5、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6、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 复)的作用。 7、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 8、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9、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2、词、句含意题
了解高考考查方式
2017年全国II卷: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2017年浙江卷: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陌生的光、陌生 的气息) 2015年江苏卷: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 义。 2015年广东卷: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的词语。(凝固、迟迟 疑疑) 2015年重庆卷: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 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题型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一般从以下四个角 度进行考查: (1)段落(包括引用、举例等)作用,这 是考得最为频繁的一种题型。 (2)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3)人称的作用。 (4)标题的作用。 其中前两类题型都是重点题型。要重点训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