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述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
(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规范方法;2、经验方法;3、案例方法;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两种类型。
四、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提出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五、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六、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权力的分类: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3、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二、行政权力的概念: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四、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强制力2)诱导力3)组织制度4)信息5)个人因素五、行政权力的特性:1、公共性,2、执性性,3、有限性。
六、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的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七、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八、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九、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的主要原因: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十、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1、以宪法的形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的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职能一、行政职能的概念及特点:行政职能是因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特点:1、执行性;2、整体性;3、多样性;4、动态性。
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三、行政职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弱势政府时期(即“守夜人”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2、强势政府时期(即“积极干预”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3、有限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四、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五、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②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③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职能关系的转变。
①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一、行政管理机构的概念及特性:行政管理机构:是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
1、合法性,是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也是行政管理机构权威性的来源。
2、主体性,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
3、系统性,4、权威性,5、执行性和管理性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三、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权责相称原则4、精干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四、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五、行政编制管理的概念及特点:行政编制管理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其特点是:1、集中程度高。
2、综合性强。
3、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六、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职能管理2、机构管理3、人员编制管理(△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七、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因:1、外部原因①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②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③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④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内部原因①构构的过度膨胀。
②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所进行的五次重大行政体制和行政机色改革:1、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
2、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3、1993年的机构改革。
4、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
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色改革。
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一、行政管理事务的概念: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
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
二、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和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的概念:所谓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就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面而维持自身组织活动所从事的所有管理事务。
所谓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三、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所包括的内容:1、人事行政管理(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2、财务行政管理;3、后勤行政管理(物资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机关环境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接待工作管理);4、机关行政管理。
四、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1、经济行政管理;2、政治行政管理;3、文化行政管理;4、社会行政管理。
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一、行政管理行为的概念及特点:所谓行政管理行为,就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
具有以下特点: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二、行政组织通常由四个要素组成:行政职位是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行政体制决定行政组织的动作形式。
精神要素三、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1、政治性2、法制性3、持续性4、系统相关性四、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五、行政组织的结构可分为: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3、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六、行政领导行为的含义及特点:领导是一种具有影响力、指导力和管理行动和指挥行为,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一种普遍和不可缺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