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

33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

精益生产系列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
第1条目的。

为确保制程质量稳定,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过程的质量管控。

第3条责任。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程质量的管理工作,配合生产部做好制造生产工作。

第4条自检。

1. 制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进行自检,有质量异常问题时应及时予以解决;如遇特殊或重大异常时须及时报告,并开立《异常处理单》,说明详细情况并上报部门主管和质量管理部门。

2. 车间主管须督促所属员工实施自检,并随时抽查所属员工的制程质量,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5条互检。

1. 流水线生产作业的,下道工序接到上道工序的制品应检查上道工序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后再继续下道作业;若不合格,可拒绝接收在制品。

2. 非流水线作业的,由车间主管对下属进行随时抽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应同时实施。

第6条专检。

质量管理部专职检验员对制程进行检查。

对于批量较大、工艺简单、不容易出问题的工序进行抽检。

对于原料特殊、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容易出问题的工序进行全检。

产成品在入库时需要进行专检并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库。

第7条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于小批量产品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后或大批量产品的10%完成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第8条不合格品赔偿。

不合格品检修后需再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工厂对在制程中关于不合格品的赔偿规定如下。

1. 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品,不得追究操作人员的责任。

2. 人为因素造成不合格品且在自检中发现的,操作人员承担超出不合格规定指标范围的30%~50%。

3. 在互检中发现上道工序有不合格的,对上道工序操作人员给予加倍的赔偿处罚。

4. 自检与互检均未发现质量问题却在专检中被检查出来的,同时追究自检与互检人员的责任。

5. 产品因质量问题被退回的,对自检、互检和专检人员追究责任。

第9条异常处理。

1. 检验人员在制程中发现质量异常问题时,须立即采取措施并填写《异常处理单》通知相关领导与质检部门。

2. 质量管理部设立管理登记表登记制度并判定责任部门,通知其妥善处理。

无法判断责任部门的,质量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的判定。

3. 责任部门应及时调查异常原因,拟定改善措施,经工厂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实施。

4. 质量管理部对改善后的情况进行检查,如仍发现异常,则重新进行调查并拟定新的改善方案。

第10条填写《异常处理单》。

相关人员在填写《异常处理单》时须注意以下内容。

1. 非量产的不得填写。

2. 同一异常已填单后24小时内不得再次填写。

3. 须详细填写异常情况,并注明临时措施。

4. 如所在部门为责任部门,则先确认责任然后再填写《异常处理单》。

第11条制程分析。

质量管理部开展抽查或全查,进行制程管理与分析,将资料反馈有关部门。

第12条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制定,解释权归质量管理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