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种间关系群落2.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

想一想 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想一想 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探究点一 群落及其种间关系1.什么是群落?什么是丰富度? 2.种间关系类型有哪几种?思维拓展1.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死亡。

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宿主长期共存。

3.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 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

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探究示例1(2010·广东理综,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听课记录:探究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完成下列填空: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现象与________有关,群落中的________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________的制约。

(3)动物的分层与其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________ 的生物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________分布。

思维拓展1.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

【探究示例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听课记录:探究点三群落的演替1.在裸岩的演替过程中,首先进入群落的生物是地衣而不是其他生物,原因是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能够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速度。

2.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往往不同。

如地衣阶段优势种为地衣,但在苔藓阶段,由于地衣矮小,与苔藓争夺阳光方面处于竞争的劣势,所以在苔藓阶段优势种不再是地衣而是苔藓。

3.群落演替是一种群落代替另一种群落,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

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种群也并没有随着群落的演替而消失。

探究示例3(2011·海南卷,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听课记录:题组一群落及种间关系1.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2.(2011·镇江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3.(2011·安徽卷,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4.下表显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种群变化情况(无猎捕现象),下列结论中最适AC.驼鹿数量随狼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5.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6.(2011·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7.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还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题组二土壤动物丰富度研究8.(2009·江苏生物,24)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A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9.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题组三综合题10.(2011·南通质检)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左下图)(4)右上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前准备区一、1.种群 2.(1)物种(2)丰富度 3.(2)①资源和空间(3)体表(4)彼此有利想一想不是捕食,捕食必须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个体之间,而雌雄螳螂属同一物种。

4.(1)分层(2)镶嵌二、1.另一个群落 2.(1)①植物植被彻底消灭②森林(2)①土壤种子繁殖体3.速度方向想一想不一定,还受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如一个池塘内的所有生物。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

探究示例1 A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草难以生长,草多时禾苗难以生长,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思路导引探究点二1.(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2)温度(3)食物及栖息场所分层 2.不同镶嵌探究示例 2 C [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温度(高山)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