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优秀导学案4.4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优秀导学案4.4群落的演替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探究三、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时间长短
大致过程
影响因素
实例
【拔高训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观察课本78页问题探讨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探究二、阅读并观察课本79页图4-14及80页图4-15,思考:
4.4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
2.运用图像分析问题
3.认同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政策和作用
【学习重点】
群落演替的过程
【学习难点】
群落演替的过程
预习案
1.演替的定义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概念
实例:
(2)次生演替概念
实例: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的进行。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