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群落的结构
自主预习: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内聚集在中的集合体。
2、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群。
(2)关系。
(3)群落的演替。
(4)群落的结构
(5)各种群的占据位置(6)群落的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组成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1.捕食:(1)定义: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_____________.
(2)举例:如______捕食_________;_________捕食_________.兔吃草、狐吃兔等.
(3)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甲.其中物种____是捕食者,_____是被捕食者,依据:在某一周期内,先增加者先减少,是被捕食者.
2.竞争:
(1)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2)结果:竞争各物种相互______,或者一方占优势,另一方一方处于_____甚至灭亡.
(3)举例: 草原上的牛和羊、水稻和稗草。
(4)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上图乙.
3.互利共生
(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________,彼此__________.
(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白蚁及其肠内的鞭毛虫。
(3) 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上图丙。
4.寄生:(1)定义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种生物(寄主)的_______或_______,摄取寄主的
______以维持生活。
(2)举例:蛔虫与人,豆科植物与菟丝子等.
思考:1.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是捕食还是竞争关系?为什么?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了不同的,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现象。
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
主要因素是,影响动物的主要因素是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决定了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等影响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分布。
课内探究:
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
物,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对有害,对有利。
如果分
开,则寄生生物,而寄主会
数量上呈现出“”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
力相同,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
不同物种间竞争越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呈
现出“先增加者减少,后增加者减
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是捕食者,是被捕食
者
当堂练习:
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当一个非洲“土堡”中的幼年雌蚁个数超过1个时,幼年雌蚁之间就会相互厮杀,直到只剩下1个幼年雌蚁为止。
这种现象对于1个非洲蚂蚁群而言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毫无意义 D.不可能出现
3.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
4.“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5.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菟丝子和大豆 B.细菌和噬菌体
C.山羊和青草 D.水稻和稗草
巩固练习:
6、下表中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7.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但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
这些现象中包括的生态因素有() A.竞争和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竞争和种内斗争
C.竞争和种内互助D.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8.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9.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草原,主要原因是因为森林中的植物群体()
A.数量多 B.植株高大
C.具有水平结构 D.分层现象明显
10.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
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11.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一些枯草杆菌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