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上位思考与实践叩问
教师专业发展走入今日之状态或阶段,我们早该或必须思考如何实现“1+1>2”的团队建设问题了,因为现实对教育的呼唤不是靠几个人来实现的,而必须依靠团队。
何谓团队?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目标,关键词是协同工作、共同目标。
由此可见,团队不是团体,更不是团伙,它以共同目标为方向,注重协同工作与集体努力,绩效评估以团队整体表现为依据,具有精神与灵魂;团体则以个人目标为主,注重个人努力,绩效评估以个人表现为依据,只是简单组合或形式上的组织。
反观现实的教师团队建设,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团体建设阶段:重个人目标考核轻团队目标评估、重典型塑造轻团队协作、重一枝独秀轻百花齐放、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轻自下而上的自主管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忽略队伍整体提高,造成过分的参差不齐。
凡此种种,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并进行上位思考和实践叩问。
一、优秀教师团队的三大特质
从一般意义讲,优秀教师团队具有团队精神、理念先进、师德高
尚、团结和谐、业务精湛、积极创新等表征,但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些表征是每种团队都应有的特征,而非教师优秀团队的根源性特质。
建设优秀教师团队,应立足团队工作特性和时代特性来认识优秀教师团队的根源性特质。
一是愿景的共同向上性。
只有形成了共同愿景,团队成员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产生为团队目标而努力的动力源泉。
然而教师团队愿景的方向性怎么样?愿景的品质如何?是否积极向上?这直接关系到团队的优秀与否,以及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成败。
优秀教师团队一定具有愿景的共同向上性,没有共同愿景的集体只能叫团体,愿景缺乏积极向上性的集体只能叫团伙。
愿景的共同向上性与团队目标、团队理念、团队精神密切相关,团队目标是共同愿景的具体体现,团队理念是实现共同愿景的认知基础,团队精神是奔向共同愿景的团队核心动力。
培养优秀教师团队应以人为本,围绕团队目标建设、理念形成、精神塑造等形成共同向上的团队愿景。
二是研究的全面深刻性。
培育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个优秀教师团队必定是人人参与研究、事事以研究的视角来实践,并拥有浓郁研究氛围的组织环境,优秀教师团队必定是研究型团队。
研究型团队同时具有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前者即指人员和内容的全面,后者则是养成研究的习惯与形成研究的品质,并具有科学丰厚的研究成果。
三是张力的不可抗拒性。
在物理学中张力是指物体受到拉力后物
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牵引力,一个团队也具有这种张力。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会经常感觉到,新调入教师之所以能很快融入团队,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张力的作用。
当一个团队的张力具有不可抗拒性时,团队的自我发展、自动发展、持续发展就成为必然。
优秀教师团队张力包括内部感染力、外部影响力、形象鲜活力,当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每个个体都无法抗拒这种张力的影响,从而形成团队不断优化的发展力。
二、达成特质的实践叩问
(一)走向“愿景”的共同与向上
优秀教师团队共同愿景有三个基本要素:愿意看到的(期望的)、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接近的(可实现的)。
达成团队共同愿景须从三方面入手。
1.立足校情的文化追求
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之基,学校文化是共同愿景的化成之圃,二者相辅相成。
没有共同愿景,学校文化便无从谈起;没有学校文化,共同愿景将虚无飘渺。
立足校情的文化追求是大家期望的,既能被教师认同,亦有根基与生命力,是达成共同向上愿景的重要着力点。
立足校情的文化是本校历代教师共同奋斗的结晶,自然也是教师个人的情感寄托和依附,也就容易成为共同愿景。
学校的历史根基、办学传统、教育特色、地域特点等都是校情,文化追求立足校情才不会被轻易改变,由此形成的共同愿景才有持久走强的推动力。
人云亦云、朝三暮四、随波逐流的文化追求,不可能形成团队共同愿景。
我校的文化主题是正德修身、知书明智。
提出“正德修身”,一是我校创办于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旨在纪念学校创办历史;二是我校有悠久的德育传统,作为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德育课题曾获省政府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突出“知书明智”:一是我校前身峨山书院为古嘉州十三所书院之一,书院乃诵读古今之场所,知书达礼,读史明智成为必然;二是我校自1989年起便将郭沫若诞辰日确定为读书节,连年开展读书节活动,形成了厚重的书香传统。
在根于历史、立足校情的文化主题下,修身乐园、智慧空间成为我校的文化追求,由此展开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书香校园、课程文化建设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共同愿景。
2.根于人性的情感需求
教师是人而非工具,必然具有根于人性的情感需求。
在达成共同愿景的过程中,老师们能被认可、尊重和激励,就会为着共同愿景而主动努力,特别是在浮躁之气明显的时期更是如此。
共同愿景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只能是虚假或残缺的愿景。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教师具有怎样的情感需求、来自哪些方面的情感需求、不同阶段教师情感需求的不同层次,读懂、尊重、服务和激励教师。
只有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团队成员才会乐于奉献、迸发创新热情;只有团队得到认可,每个成员才不敢松懈。
3.融入内心的价值体验
心理学指出:当个体在某种活动中感受到愉快或成功时,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并激发更高的投入热情。
这种感受就是价值体验,它启
迪我们:确立的团队共同愿景一定是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实现的),并通过各种途径让老师们能够获得融入内心的价值体验。
个体和团队都有一般价值与核心价值追求,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及团队的一般价值和核心价值,并努力追求团队核心价值。
其次,个体行为价值体验比较直观直接,团队核心价值体验则显得宏观间接,这就需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让教师随时都能获得行为价值体验,共同追求并获得团队核心价值体验。
第三,价值体验具有经常性、自然性、永恒性,须助力教师实现经常的、自然的价值体验,并逐步达成永恒的价值体验。
当核心价值体验成为团队成员无时不在的体验与感受时,就会形成乐教、奉献、创新等团队精神,并转化为达成团队共同愿景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