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
【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
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三)钓 虾 鲁 彦①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彻地看到近处
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 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得看得见。
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
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 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 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 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 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 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 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 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 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 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 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二)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 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 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 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 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著名乡土小说家、 翻译家。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 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是对地气已经转暖的南 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燕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 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 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 杀景象笼罩。
单元清一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9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2 分)
A.酝酿.(niàng) 澄.清(chéng) 黄晕.(yùn) 梦寐.(mèi)
B.济.南(jǐ)
看.护(kàn)
萧瑟.(sè)
枯涸.(hé)
C.贮.蓄(chù)
栀.子(zhī)
镶.上(xiāng) 粗犷.(ɡuǎnɡ)
“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 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 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 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 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 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好诗如
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老舍是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等,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B.马致远,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元曲四 大家”之一,代表作《汉宫秋》。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 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 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 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 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 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 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 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 ,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 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 似在做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 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 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 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D.发髻.(jì)
凄.冷(qī)
应和.(hé)
竦峙.(zh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矫健 敏捷 追逐 烘托 B.郎润 吝啬 安适 嘹亮 C.绿萍 萌发 幽径 玄奥 D.清澈 凝神 莅临 澹澹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我们不必抱怨,要泰.然.处.之.,相信自己会战胜困难。 B.经过老师的一番开导,他终于豁然开朗,如.释.重.负.。 C.想象中的美景和眼前的实景真是大.相.径.庭.,让人失望极了。 D.年组中这次成绩大排榜,首.当.其.冲.的就是五班班长张明。
17.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我喜欢母亲,因为:①从母亲劝“我”别出去钓虾,心疼“我” “晒黑”,可以看出她的慈爱;②从母亲老是埋怨甚至折断钓竿, 却始终放任“我”出去钓虾,可以看出她的宽容;③从母亲老是把 煮熟了的虾送给人家吃,可以看出她的大方及跟邻里的和睦相处。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9.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3分) 杨花,子规。
10.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3分)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7.名句默写。(10分) (1)朱自清的《春》中描绘春花色彩艳丽的句子是____红__的__像__火______, ____粉__的__像__霞______,____白__的__像__雪______。 (2)____乡__书__何__处__达____?归雁洛阳边。 (3)___枯__藤__老__树__昏__鸦___,小桥流水人家。 (4) 《 观 沧 海 》 中 描 写 海 水 和 山 岛 的 句 子 是 ___水__何__澹__澹___ , ___山__岛__竦__峙___。 (5) 《 闻 王 昌 龄 左 迁 龙 标 遥 有 此 寄 》 中 , 抒 发 托 月 相 送 的 句 子 是 __我__寄__愁__心__与__明__月__,__随__君__直__到__夜__郎__西___。
8.综合实践活动。(7分) 如今正是北雁南飞、瓜果飘香、大地丰收的季节,班上准备进行一次 “感受自然,享受秋天”的秋游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标语,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吧!(2分)
示例:走进自然,陶冶情操 品味秋天的绚丽,体验丰收的快乐 拥抱秋天,放飞梦想 (2)在这次感受自然的综合性活动中,除了秋游活动还可以开展哪些活 动?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①_举__行__以__“__秋__韵__”__为__主__题__的__摄__影__(摄__像__)_比__赛__ ②_办__一__期__以__“__秋__天__,__我__想__对__你__说__”__为__主__题__的__手__抄__报___
(3)假如你与大自然展开心灵对话,想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 你会选择哪个朋友?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示例:我选择秋水做我的朋友,因为秋水潺潺,像和万物依依低语, 那若有若无的音符弹跳在心间,洗涤着心扉,叫人心旷神怡。 (或:我选择大山做我的朋友,因为我敬佩它的不卑不亢,朴实坚强, 隐忍厚重。)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 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 的,放入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么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小水桶,都这 样称赞说。
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 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 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
15.读完全文,请你简要写出“我”一到夏天就去河边钓虾的原因有 哪些。(4分)
①孩子好玩的天性;②可以享受跟虾斗智的乐趣;③钓到的虾多,可以 得到大人们的称赞;④钓到的虾多(母亲拿“我”的虾和邻居分享),让 “我”有成就感;⑤在河边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钓虾的自在和快乐。
16.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 作用。(4分) ①写出“我”做钓竿动作的娴熟;②写出“我”想出去钓虾的迫切心情; ③写出“我”对自己动手做钓竿的喜爱和自豪;④写出农村孩子的能干。
(1)恐已暮.矣( 晚 )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怎么 )
(3)臣闻.之( 听说 )
(4)善.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