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docx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docx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
分相结构对玻璃的性质有何影响?
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
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

若性质较差的相以连通结构的形
式存在,玻璃的性质将明显变坏。

若性质较差的相呈孤立液滴状分布于
性质较好的连续基相中,则能保持较好的性质。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中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1.使玻璃的透光率下降
分和产生的相界面使光线发生散射,导致透光率下降,严重时,会产生乳浊现象。

2.影响玻璃的颜色
分相过程屮,过渡元素几乎全部集中在微相液滴中。

这种选择性富集可
以用来发展有色玻璃,激光玻璃、光敏玻璃和光色玻璃等。

1.玻璃分相对析晶有何影响?
对玻璃析晶的影响分相有利于析晶
1.为成核提供界面。

2.分相导致其屮的一相比均匀母相具有较大的质点迁移率,这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3.分相使成核剂浓集于其中的一相,从而促进晶核的形成。

4.分相使其中的一相或两相更加接近某种晶体的组成,这有利于结晶。

2.玻璃成型后为何还要退火
原因之一:玻璃生产过程屮,因经受激烈的、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会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

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和经过热加工
的玻璃制品,若不经过退火处理,让其自然冷却,在以后的存放和机械加工过程
中很可能会自行破裂。

原因之二:玻璃制品从高温自然冷却室温,其内部结构是不均匀的,由此会造成玻璃光学性质的不均匀。

对玻璃进行退火处理就是让玻璃的结
构趋向均匀,使玻璃中的热应力消除或减小的热处理过程。

16.玻璃的料性?短性玻璃?长性玻璃?对成型和退火过程有何影响?
答:生产上常把玻璃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称为玻璃的料性,粘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用压延法生产压花玻璃时最好选择料性较短的玻璃,这样玻璃被轧花辗压出花纹之后,随温度降低,粘度能迅速地增长,形状可以快速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压出的花纹清晰.退火是通过粘滞流动和弹性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故这一性质对退火的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23 •试述水对硅酸盐玻璃的侵蚀机理。

答:硅酸盐玻璃在水中的溶解比较复杂。

水对玻璃的侵蚀开始于水中的1< 和
玻璃中的Nd进行交按,而启进行水化、审和皮血,負皮应过程知
这一交换有引起下列反应: OH I (水化) 丨
—Si —OH +3/2H,0 ---------- HO —Si —OH (2)
I I OH
Si (OH) 4 + NaOH ---------- [Si (OH) 30]_Na + +H,0 (3)
反应式(3)的产物硅酸钠其电离度要低于NaOH 的电离度。

因此,这一反应使溶 液中N 『离子浓度降低,这就对反应(2)有所促进。

这三个反应互为因果, 循环进行,而总的速度取决于离子交换反应(1),因为它控制着一Si-OH 和 NaOH 的生成速度。

另一方面,也0分子(区别于H+离子)也能与硅酸盐骨架直接起反应: I I 水化 丨
—Si —0—Si — + H?0 ==== 2 (—Si —0H)
随着这一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Si 原子周围原有的四个桥氧全部成为0H (如式
(2) ),这是出0分子对硅氧骨架的直接破坏。

反应产物Si (0H) 4是极性分子,它能使周围的水分子极化,而定向地吸附在自 己的周围,成为Si (OH) 4.也0或简写为:Si02. XH 20,通常成为硅酸凝胶,除一部 分溶于水溶液外,大部分吸附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它具有较强的抗水和抗 酸性能,因此,被称为保护膜层•一些人认为,保护层的存在使NJ 离子和戌离子的 扩散受到阻挡,离子交换反应速度越来越慢,以致停止。

但是,许多实验证明, Na 和H 20分子在凝胶层中的扩散速度比在未被侵蚀的玻璃中要快得多,其原因 是:(1)由于Nef 被}T 代替,使结构变得疏松;(2)由于水分子破坏了网络,造 成了断裂,也有利于扩散。

因此硅酸盐薄膜不会使扩散变慢。

而进一步的侵蚀之 所以变慢以至停顿,一方面是由于在薄膜内的一定厚度中,NV 离子含量已很缺 乏,而且随着Na •含量的降低,其它组分如旷(碱土金属或其它二价金属离子) 的含量相对上升,这些二价阳离子对NJ 离子的“抑制效应”加强,因而使戌一 Na 离子交换缓慢,在玻璃表面层中,反应式(1)几乎不能进行,从而反应式(2)、
(3) 相继停止,结果玻璃在水中的溶解量几乎不再增加,水对玻璃的侵蚀也就 停止了。

如果玻璃仅含N/0和Si02两种组分,则在水中长期继续下去,直到NaTL 乎被沥 滤为止。

但在含有RO 、R 203. RO2的三组分和多组分系统中,情况就大为不同。

这些组分的存在,对于扩散有巨大的影响,它们通常能阻挡Na •的扩散,并且 Na+的相对浓度(相对于忙、R 3\旷的含量来说)越低,则所受阻挡越大,扩散 越来越慢,以至于几乎停止。

34•简述玻璃的澄清原理(物、化的)
答:澄清的过程就是:首先使气泡中的气体、窑内气体与玻璃液中物理溶解 和化学结合的气体之间建立平衡,再使可见气泡漂浮于玻璃液表面而加以消除。

在高温澄清过程中,溶解在玻璃液内的气体、气泡中的气体及炉气这三者间会相 互转移与平衡,它决定于某类气体在上述三相中的分压大小,气体总是由分压高 的一相转入分压低的另一相中(如图所示)。

图中P (炉A)为炉气中的A 气体的 分压,其余类推。

> pj
炉气中的气体 ◄ ------------ 皴璃液中溶解的气体
A A
漂浮排除
----------- 中的气体 ----------------
澄清过程中发生的气体交换:
&气体从过饱和的玻璃液中分离出来,进入气泡或炉气;
b. 气泡中气体分离出来进入炉气或溶于玻璃液;
—Si —0—Na + +H'0H _
交换 —Si —OH +NaOH (1)
c.气体从炉气中扩散到玻璃液。

澄清过程中,气泡的消除有两种方式:
(1)使气泡体积增大,加速上升,漂浮于玻璃液表面后破裂消除(大于临界泡径的气泡升到液面后排除);
(2)、使小气泡中的气体组分溶解于玻璃液中,气泡被吸收而消失(小于临界泡径的气泡,在玻璃液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气泡中的气体溶解于玻璃液而消失)。

35•在熔制过程中炉内气体,气泡中气体,及溶解在玻璃中气体如何平衡?
答:炉内气体,气泡中气体,及溶解在玻璃中气体之间的相互转移与平衡, 决定于某类气体在上述三相中分压的大小,气体总是由分压高的一相转入分压低的另一相中。

澄清过程中发生的气体交换:
(1)气体从过饱和的玻璃液中分离出来,进入气泡或炉气;
当气体A在玻璃液中分压P(液)>A在气泡中分压P (泡),气泡从周围的玻璃液中吸取气体,气泡慢慢变大而上升,进入炉内。

(2)气泡中的气体分离出来进入炉气或溶于玻璃液;
当P(泡)>P (液),气泡内的气体将被溶解而气泡变小,甚至消失。

(3)气体从炉气中扩散到玻璃液;
当气体A在窑内分压P (炉)〉P (液),气体将溶解于玻璃液至分压相等。

气体间的转化与平衡决定于澄清温度,炉气压力与成分,气泡中气体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