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真题版)

名词解释(真题版)

2018年1.关汉卿:(详情见黑宝书P1059)2.弗拉哈迪:(详情见黑宝书P157)3.布莱希特:(详情见黑宝书P57)4.《雷雨》:(详情见黑宝书P96)5.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要求创作者积极参与到拍摄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质真实显露出来,而不是摄影机后的局外人。

直接电影,主张创作者不应该去影响被拍摄者,而应该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进行记录,将摄影机对被拍摄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让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

二者联系,尽管两者在创作方法和观念上各有不同,但都对后来的纪录片创作和电视新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6.吸引力电影:汤姆·冈宁:《吸引力电影:早期电影及其观众与先锋派》(1986),“吸引力”一词来自于年轻的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他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戏剧模式和新的戏剧分析模式。

在他对戏剧艺术的“印象单元”所作的研究中,以及对损害戏剧真实再现的基础分析中,爱森斯坦遇到了“吸引力”这个术语。

吸引力强行使观众臣服于“情感上或心理上的冲击”。

在爱森斯坦看来,戏剧就是应该由这样一些吸引力蒙太奇组成,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沉迷在“幻觉叙述”中的观众关系。

7.闲情偶寄: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

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

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

8.安提戈涅:9.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中心制”源于西方。

在欧美,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主持人是CBS《晚间新闻》节目标志,是该节目运作核心。

西方主持人拥有较大权力,是节目主导者,高学历、阅历深、很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是他们特征。

法国2台的“新书对话”栏目,BBC邀请哲学家谈观点的“哲学”栏目数十年如一日吸引受众,主持人功不可没。

爱德华。

默罗、沃尔特。

克朗凯特、丹。

拉瑟,有自己班子,有权决定人员,确定报道思想,掌握节目终审权,体现自己的观点。

这种权力有利驾驭节目,把握节奏与进程,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障碍。

10.播出季:“播出季”的“季”(season),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

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进行应对性调整。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美剧的许多传统得以逐步确立,其中“季”的运营模式最为中国观众所了解。

这里的“季”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按照观众的收视作息和收视习惯,以及收视波动而划分的电视播映季节。

在美国,每年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是公共电视网所划定的一个黄金播映季节,也就是所说的“季”。

播出季的划分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自九月秋季开始,天气转凉,黑夜转长,人们减少室外活动,而增加电视收看时间;另一方面,九月起,美国的学生们返校上课,重新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因而开机率及收视观众规模均大幅提升。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秋季期间美国的电视观众比夏天增加10%以上。

这个不小的收视增量百分比使得跨度近7个月的播映季节成为美国各无线电视网全年电视播出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内外因素合力作用下,九月就成为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新年”,是他们绝对不可错过的放映黄金季节。

而五至八月份就是所谓的“季”外时期。

优点:约会意识的形成以播出季为单位进行节目播出,无形会在电视节目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约会意识。

这样,每到九月,观众就急切地等待着屏幕上好戏开演;特别是对经典剧目,大伙儿更是苦“盼”了整个夏天。

如此一来,一到映“季”,观众的注意力就自觉、自动、自然地转向应“季”的电视剧上。

固定时间播出,也便于观众按照自己的口味寻找喜爱的节目,从而使收视约会意识更加根深蒂固。

如日常肥皂剧的播出:每天1集,一周5集,一年260集,时到必播,通过播出的规律性,为观众调整出收视韵律、收视节奏。

固定长度播出,是美国电视培养观众约会意识的又一方法。

通常电视剧片长相对固定:包括广告时间在内,情景戏剧一般为30分钟;其他系列剧是60分钟;电视电影2个小时。

美国电视公司通过尽可能细微地固化电视播出的每个环节,以有效固化观众的收视习惯和规律,从而建立起易于掌握、分析和针对的收视约会意识,更为简单、方便、快捷地进行电视产品及广告投放和调整。

充分张扬品牌节目的品牌效应收视高企的电视节目,其品牌号召力可把大量观众固定在某个频道的某个时段,从而相应地带动此时段的广告价位。

这样就促使企业不断追加投资,一方面尽可能地延长品牌节目的寿命,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和加深品牌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就是典型的成功者“通吃”的品牌运作模式。

同时,也造就了电视领域不少的电视佳作和精品。

11.桑弧: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为名创作了电影剧本处女作《灵与肉》[1] 。

194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教师万岁》 [2] 。

1947年,执导剧情电影《不了情》 [3] 。

1949年,执导爱情电影《哀乐中年》 [2] 。

1954年,自编自导的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金奖。

1956年,执导的剧情电影《祝福》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4] 。

1962年,执导剧情电影《魔术师的奇遇》 [5] 。

1965年,执导艺术记录片《上海之春》 [6] 。

1972年,执导舞台剧《白毛女》(舞剧)。

1975年,与王秀文联合执导剧情电影《第二个春天》。

1979年,执导喜剧电影《她俩和他俩》,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7] 。

1981年,与傅敬恭联合执导剧情电影《子夜》 [8] 。

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邮缘》 [9]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0] 。

1986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女局长的男朋友》上映 [11] 。

1990年,执导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桑弧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状态、语言、节奏、叙述方法是地道的中国味道,他的作品反映揭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与民风习俗,写出了中国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因为长期浸淫于海派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加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近现代工业文明,就使他的作品形成一种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最终抵达了绵长隽永的艺术境界。

在桑弧的作品中,喜剧片数量最多。

他的喜剧片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从作品的数量,以及公映后的反响看,都形成了桑弧电影的创作高峰。

他的作品总是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关注,不间断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对弱者充满了同情,甚至最后的结局也大多是弱者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12.语势:语势,是指根据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有声语言中语句发展或行进的趋向和态势,包括声音强弱、高低、长短、气息深浅、多少、快慢,口腔状态松紧、开闭,口位前后的综合变化态势。

播音的语流应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呈现波浪式,体现典塑性。

有五种基本形态:波峰、波谷、上山、下山、半起。

语势同语调可以并用,但必须坚持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和谐统一,避免那种把某种思想感情纳入某种声音形式机械对应的做法。

2017年1.商务图书馆影戏处:中国私营电影制片机构。

成立于1917年春。

最初是商务印书馆业务科的一个部门。

由印刷所照像部负责拍摄工作。

以传播资产阶级文化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观点为制片方针。

主要摄制“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 5大类短片。

教育片如《盲童教育》、《技击大观》、《养真幼稚园》,风景片如《长江名胜》、《浙江潮》、《南京名胜》,时事片如《第五次远东运动会》等。

内容比较严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教育效果。

1920年出品的“古剧”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记录了梅兰芳的早期表演艺术。

“新剧”片如《死好赌》、《柴房女》、《猛回头》、《得头彩》等多以滑稽打闹、宣扬封建道德的“警世”内容为主。

由《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士》改编的影片《清虚梦》中有人走入墙壁、物体自己移动、水缸破而复原等简单的特技摄影,是我国第一部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

从1920年起,逐步扩大技术设备。

自建摄影棚,制定摄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并经营发行放映,租售影片器材、代制影片等业务。

在中国最早实行自制自销的电影经营方式。

1922年,根据《郑元和落难唱道情》改编的电影《莲花落》曾由美国开发影片公司出6000美金购买,在美国放映两天,是最早在美国公映的一部中国影片。

由于经济效益并不理想,经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几次开会,于1926年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仅拍摄了《上海花》、《不如归》等5部影片后,由于营业亏损,于1927年3月停办。

2.限制视点:文学作品的叙述按视角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而第三人称其实又分三种,分别是全知视角、受限视角和客观视角。

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是绝大多数的故事所采用的手法,此外,历史文学作品也大多采用这一手法。

在这种视角中。

持限制视角的叙述者对于整个故事并非完全知晓,他往往同时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只能了解到自己见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当然,他也可以对于故事进行自己认为合理的想象,但这种想象只能作为一种主观的想象而存在。

3.软性电影:4.表现主义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详情见黑宝书)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电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的中心,到20年代,影响编辑杰克、俄国、美国和北欧诸国,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艺术流派。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01年,它是当时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筎利安-奥古斯丁-埃尔维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首次运用了“表现主义”这一术语,并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从而点ing了这一流派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有以下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表现主义电影通常通过恐怖、灾难、犯罪等题材,运用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的素材,采用倾斜、颠倒的影像和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摄角度,以夸张的表演方式反映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5.电影摄像机:电影摄像机是用于拍摄、记录活动或静止影像的工具。

它是一种综合光学、机械、电子、电工、电声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机械设备。

6.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艺术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