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8期摘要:社会发展的速度过快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经济的上涨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人们对自己心灵的回避,人们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了。

室内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人们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室内环境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里,理论方面的研究通常是针对功能的实现,但往往忽略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近年来,更多的人开始注重空间的心理文化效应,把目光转向在室内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因此,设计、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的设计当中,正是解决设计与人需求的关键点。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室内的基调,改善人们情绪,甚至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研究环境心理学也成为必修课之一,因为设计的根本目的和方向是人们的需求。

首先对于环境心理学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剖析,然后针对乡村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第三部分以環境心理学为切入点,结合室内设计的理论知识,并以乡村图书馆为例,从色彩、光感、材质、造型几个角度浅析室内空间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探究室内环境应该满足使用者哪些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一些设计时的关键要素,使室内环境更符合使用者的期望。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乡村图书馆doi:10.16083/ki.1671-1580.2018.08.004中图分类号:B845.61;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8—0013—06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传统设计的重点是“装饰”与“形式”主义,人们在经历了“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理性”与“功能”逐渐成为设计的中心思想。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代设计,对设计又有了新的思考,开始提倡追求回归自然、回归人性,设计的中心开始由物转向人。

步入2l世纪后,以人为设计重点及中心的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设计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空间填充或者是结构形态的创造。

基于以上各因素,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与人对话交流的途径。

人们开始更多地去寻找内在,并且寻找内在与现代设计的平衡点,更多地去考虑“精神性”与“文化性”等心理因素。

提出了“设计的精神性”这个理念后,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并得到重视。

社会的发展过于快速,导致人们生活压力增大。

人们奔波于物质的社会生活中,虽然经济实力提高了,但是越来越多的压力无法宣泄,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无法找到心的归宿。

因此,人们更希望通过空间的回馈,达到情感的释放与回归,在与空间的对话中,找到真正缺失的自我。

对于设计师来讲,卓越的设计不仅仅是最终的产品本身,它还关于创造积极、丰富和有意义的用户体验。

现在的人们都希望他们平时所处的环境不仅仅只是满足了环境本身的功能,更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而设计时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们和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

设计师应该把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并使之成为设计的原动力,使设计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并且满足个性,符合人的心理特征。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现代生活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室内,人们的各种活动也大都围绕着室内环境展开。

因此,室内的功能就有了新的定义,人们对室内有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和对室内环境新的期盼。

人们不仅在此安眠、工作,它还成了现代人沟通的平台、身份的象征、自我救赎的圣地、放松身心的乐园。

室内环境多重功能实现,也带给了设计师新的思考。

从这些心理需求的角度去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室内的环境更是探索发现人们的心灵,这对于社会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2)实践意义环境可以起到改变人们的心理和情绪等多方感触的作用。

不同的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群也带来了不同的环境。

图书馆作为现代人文化交流的场所,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因此鼓励人们多读书、多学习就是文化发展的第一步。

在各个地区发展、建设图书馆,鼓励全民阅读正是一个好的发展途径,而一个好的阅读环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我国城市与乡村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的发展都是极不平衡的,城市的教育比较普及,一部分人也有阅读习惯,而生活在乡村的人忙于耕种,对于阅读的需求还不是很强烈。

加之乡村没有意识去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因此本文以乡村图书馆的室内设计方案为例,结合环境心理学研究乡村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希望能够设计总结出满足乡村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空间环境特点,以此来带动乡村文化的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学科,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有诸多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因此美国医学院联合会提出了这一术语。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大量的观察、实验,渐渐发展成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环境,都是以人为中心开展的,人也作为纽带连接着环境与心理的研究。

所以在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不仅要听取使用者的要求,同样要身临其境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

室内环境包括了使用的审美要求、舒适度要求,对安全性的考虑、色彩以及光感、人文环境等很多方面,包括最基本的生理要求以及越来越受重视的心理情感层面上的要求。

室内设计就是要以这些方面去考虑实施的。

2.国内研究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一些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室内设计行业逐渐兴起,环境心理学才开始在室内设计中应用。

人们渐渐意识到人与室内环境和谐性的重要。

我国设计领域最早的一些理论思想主要来自于国外,环境心理的设计也可以说来源于国外的感性设计。

当前,关于设计中心理的研究已经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探讨的。

强调的多数是消费和使用两方面的情感研究,这部分研究的主体是设计物和设计评价,是从设计师和产品的角度去研究的,而不是从购买者的心理层面作为重点考虑。

环境心理学应用于设计中,首先应该研究设计对使用者心理的影响,如何满足使用者各方面需要,是设计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设计。

因此,现今的环境心理学在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还不够明确。

(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研究者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在一些情境中对观察对象进行的研究。

通过在不同的场所观察人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说话的语调,总结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找寻影响人们情感的因素。

2.文献检索与收集广泛地查阅文献及资料,总结整理相关的参考文献,从而获取一些基本资料和知识。

3.调查问卷归纳总结一些文章中的相关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做调研,并对这些结果进行整理统计。

(四)研究框架二、环境心理学相关内容简述(一)什么是环境心理学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

很多人会把环境心理学和其它的心理学領域混为一谈,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学科。

有两个方法可以区分它们:第一个是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二是研究的问题和情境的种类不同。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大多数是观察性的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面进行研究,因为环境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大多数是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中进行。

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人与各种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因此,环境心理学非常关注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2.环境心理学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人的心理和其所处的环境是有紧密联系的,是不能分开单独考虑的。

没有人的环境就只是一个空间而已,它是没有意义和感情的,而人也不能独立存在。

只有当两者结合,一切活动才得以展开。

因此环境是不能离开人和人的行为去独立研究的,人也不能脱离环境去单独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第二个特点是:环境和人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的。

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情绪行为,会赋予这个环境一种氛围。

这个氛围又会对其他进人这个空间的人产生影响,他们能够真实地体验到这个环境下的愉快或不愉快。

环境能够使人的某些行为容易产生,也能够使某些行为不容易产生或不能产生。

比如: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影响其他人通过这里的难易程度;故宫中的一些通道的设计,通道空间过于狭窄,会让人产生压迫感以及加速通过的心理。

环境心理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对人和环境的研究是多学科的。

环境直觉强调对整个场景的总体直觉,它和建筑、景观、建设规划等许多领域有关系。

关于物质环境(噪声、热和空间)对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对工业、建筑业、医院、学校都有益处。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各种行业的发展进步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研究环境心理学的意义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历史虽然不及其它心理学的学科时间长,但是它所研究的东西却带给了现代人很多益处,这种益处体现在方方面面。

环境心理学不仅研究环境、研究心理,还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以,它作为一项科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很丰富,综合了各种特色学科的研究。

在给出解决问题建议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一方面获得了有关行为和环境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关于人类的有价值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因此,环境心理学不仅对实践有益,也为传统的心理学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视角。

三、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方向(一)乡村图书馆的现状随着社会发展,图书馆建筑也发生着转变。

新社会发展下的图书馆已经不单单是人们借阅藏书的地方,还兼容着很多其他的社会功能。

但是,图书馆在我国乡村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

多数拥有图书馆的地区都是大城市,而且以高校图书馆居多。

现在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农村的建设,很多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在不断地推行当中。

在乡村建设图书馆,意在提高乡村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提升精神面貌,是完善整个国家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第一,在数量上看,我国乡村图书馆建筑不仅少而且发展不平衡。

现在乡村建设中对于图书馆的建设考虑的不多,财政投资的金额也很少。

在全国的乡村建设中,90%的地区是没有图书馆的。

有图书馆的地区中,因建设条件问题,很多也是利用率不高。

第二,馆藏少,分类不全。

书的更新不及时。

没有明确的功能区分,空间布局不合理,建筑很多都很破败,作为阅读休闲空间不能满足人的心理情感体验。

第三,设施不齐全,服务条件较差。

多数人文化水平有限而且没有较好的阅读意识。

(二)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建议和方向首先,向各级省市政府筹集建设的经费。

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资金不足,解决资金问题,才能发展图书馆的空间建设。

其次,做好宣传的工作。

乡村的人民普遍没有阅读习惯,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宣传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加强宣传吸引人们走进图书馆。

最后,注重加强图书馆的环境设计。

一个好的环境,会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会成为一个地区的特色标志,得到更多乡村人民的关注,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于室内空间的布局应用,应既顺应时代的发展又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且应当以当地人民的心理需求为重点去设计室内的各个功能分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