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鉴定报告
一、概况
建设单位:佛山市
工程名称:仓储物流配套中心综合楼
工程地点: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26376.25平方米、层数4层、
平面尺寸106米X70米、层高6.2米合同开工日期:2005-12-28 合同竣工日期:2006-09-03 工程移交日期:2006-10-28(至今未投入使用)
房屋结构形式为四层(局部梯间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及以上大跨度主梁(分22m、24m两种梁跨)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基础形式采用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首至四层层高为6.2米;梯屋五层层高为3.5米。
房屋总高为29.25米。
主体结构(梁、柱、板)首层至顶层砼强度等级均为C40。
现状所有墙体均为180mm厚。
所有墙体均采用蒸压灰砂砖砌筑。
设计砌块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为M5。
外墙贴浅蓝色长条形陶瓷面砖。
据业主及施工方反映的情况:该房屋建成后,于2007年夏季左右开始发现外墙裂缝,2007年冬季对部分开裂外墙砖进行原状修复并定期观察。
2008年夏季后,外墙裂缝从新出现。
二、鉴定目的
受佛山市的委托,我司对位于的仓储物流配套中心综合楼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鉴定的目的是:通过核对原设计图纸、主要受力构件的检测、建筑物沉降观测等手段,对房屋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判定、外墙裂缝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使用建议。
三、鉴定依据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非承重蒸压灰砂砖墙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2-2003;
6、佛山市提供的鉴定委托书、房地产权证(复印件)、有关房屋设计图纸及竣工验收备案表(复印件)等资料。
四、检查、检测情况
(一)、资料检查
1、该房屋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等资料齐全。
该工程有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验收合格记录。
该房屋已完成确权手续,取得房地产权证。
详见附件《竣工验收备案表(复印件)》、《房地产权证(复印件)》。
2、查阅图纸得知,该房屋基础采用锤击预应力管桩,管桩桩径分别为Ø400mm、Ø500mm,设计暂定桩长为20m-23m;桩的持力层要求进入强风化岩层。
3、查阅图纸得知,该房屋未设结构伸缩缝。
结构平面尺寸超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9.1.1中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限值,设计中采用了微膨胀砼加强带做法,连续浇筑无缝施工。
微膨胀砼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根据图纸说明均由甲方及施工单位选定。
(二)、外观检查
1、该房屋室外东面及南面为砼地面;北面及西面为进出汽配市场的公共砼路面。
2、经现场检查,暂未发现建筑物沉降裂缝,无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南面个别室外砼散水与建筑物墙脚墙体脱离、开裂。
3、经现场对该房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检查,未发现梁、板、柱上存在有结构裂缝的情况。
4、经现场检查,未发现次要砼结构构件(挑梁、挑板等)的结构裂缝。
5、经现场检查,该房屋的围护墙体存在裂缝情况、个别顶层外墙渗水、个别室内柱批荡层空鼓开裂。
(具体情况另详附件《建筑物裂缝观测记录图》)
(三)、构件检测结果(试验报告另详附件)
1、经抽样,梁、柱、板试件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经回弹法抽样检测,外墙砂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经抽样,砼结构楼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4、经抽样,饰面砖粘结强度满足《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的要求。
5、经抽样,外墙灰砂砖抗压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五、鉴定结论
五.1 鉴定评级
该房屋分为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两个子单元进行评定。
1、房屋地基基础稳定,未发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上部结构及主要承重构件也未发现因基础沉降造成的倾斜、变形情况。
故评定该房屋的地基基础的安全性等级为Au级。
2、上部承重结构:未发现结构受力裂缝,故上部承重结构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故评定该房屋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为Au级。
综合两个鉴定子单元的评定结果,评定该房屋的安全性等级为Asu级。
3、上部围护构件:围护构件的承重功能未发现严重受损或失效,基本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多处外墙发现开裂,个别外墙有渗漏;综合以上情况,评定该房屋上部围护构件的正常使用性等级为Cu级。
五.2 裂缝分析
1、房屋南面室外砼散水地面出现开裂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室外回填土层未夯实。
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加荷载(行人、堆物等)和土层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由于回填土沉降引起的砼地面开裂。
此情况不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使用,可在沉降稳定后,在建筑物周边出现裂缝的部位,采取灌水泥浆或沥青水泥的方法进行嵌缝处理。
2、房屋的围护墙体上存在裂缝的情况,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
1)在混凝土梁、柱与墙砌体之间产生的水平或垂直裂缝:这一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砖与混凝土的材料膨胀系数不一样,相差大于一倍。
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应力作用,引起砖砌体和混凝土构件之间产生温度收缩裂缝。
2)围护墙砌体上产生的裂缝:这一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围护墙体采用蒸气灰砂砖砌筑,蒸气灰砂砖的早期吸水率比普通红砖要大很多,砌置的墙体极易因砖的收缩变形造成裂缝。
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的墙体裂缝发生在用蒸气灰砂砖砌置的墙体上。
由于砌体收缩变形,在墙体薄弱(窗洞口)部位应力集中造成窗洞口出现斜向裂缝。
3)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一类容易产生收缩变形的材料和部位,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裂抗裂的措施,也是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
4)该房屋未设结构伸缩缝,设计中采用了微膨胀砼加强带做法,连续浇筑无缝施工。
这种超长结构无缝设计,应考虑长期使用下季节温差变化造成的屋面砼板次生应力对顶层外墙砌体的影响。
图纸显示,本工程屋面隔热材料采用50mm挤塑聚苯板,结合实际情况看来,隔热效果不理想。
六、建议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有关规定,目前外墙砌体上出现的裂缝尚不影响砌体结构作为自承重构件的承载能力,但对房屋的正常使用性和观感性有
一定影响,应采取修缮措施。
根据业主及施工方反映的情况并结合现场观察,目前墙体上出现的裂缝未趋稳定,裂缝仍然受到季节温差变化在不断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如下:
1、可考虑在屋面及西(南)立面适当的位置加设太阳能发电板。
这样做既环保,又不用返修原屋面隔热材料,不会产生浪费。
2、处理后对墙体裂缝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待裂缝收敛后再进行外墙修复处理。
3、外墙修复可对墙体上大于1mm以上的裂缝采用防裂砂浆挂网批荡的方法进行修缮。
4、在目前未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建议建筑物第三及第四层开启窗户,让空气流通,减小室内外温差。
附件:1、《建筑物裂缝观测记录图》
2、现场照片
3、试验报告
4、鉴定委托书
5、房地产权证(复印件)
6、竣工验收备案表(复印件)
2009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