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 历程、问题及展望
小组成员:
一、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三、对未来的展望
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1988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国家环保局提
出了同时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对策,确定了由浓度
总 控制向总量控制发展的方向。
量 控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 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式 定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体 系。(应从污染物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转变、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
域联防联控转变、从控制一次污染物向同时控制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转变、从控制 单项污染物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等)
三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强化大气污染监管工作。加强大气污染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对污染源的 监督管理等)
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主要指标
由于“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 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所以“十一五”主要为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排放的计划为:2005年排放控制在2549万吨,到2010年 需控制在2295万吨,需减少十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大气环境主要指标 (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
指标
2010
氨氮排放总量(万 吨)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万吨)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 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以上的比例(%)
264.4 2267.8 2273.6 72
2015 238.0 2086.4 2046.2 ≥80
2015年比2010年增 长 -10%
-8%
-10%
8个百分点
工业废气处理率
74
1996年
1750 1700 2460 80
十五期间大气环境主要指标 (九五期间的指标基本完成)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 2、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2000万吨 3、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65万吨 工业污染防治指标: 1、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万吨 2、烟尘排放量控制在850万吨 3、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00万吨 城市环境保护指标: 1、5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当下的主要环境问题
数
在“十一五”二氧化硫(SO2)等主要污染物的
年 环
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 (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境
控
数据显示,“十二五”前四年累计,我国主要
制
污染物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
的 基
低9.8%、12.9%和8.6%。今年上半年,三项污染物 排放量继续实现了较大幅度下降。
四、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显著,农村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随着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 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从1990年到2012年,中国机动车保 有量从500万辆增加到1.9亿辆。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 放污染物4607.9万吨,其中氮氧 化物637.5万吨,颗粒物62.1万 吨,碳氢化合物441.2万吨,一氧 化碳3467.1万吨。机动车尾气已 成为城市NOx、VOCs的主要排放 源。
本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
成
环境效益,就是我国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
绩
90年代水平。
当下的重点防治指标及问题
一、大气污染类型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三十年中,随着中国工业化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污染源已由燃煤、工业转变为燃煤、工业、机 动车、扬尘等。在主要大气污染物中,细颗粒物 (PM2.5)、氮氧化 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氮等排放量显著上升。大气 污染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 要污染物。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 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广州、南京、杭州、深 圳、东莞等城市灰霾污染更为严重。
对未来环境的展望
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开展大气环境评价。(深入
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区域排放特征和污染特征、加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机理研究、开发大气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和二次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技术等)
制 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污
的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 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
提 值 ,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速
出 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过 2000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程 开始实施,第15条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
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可以划
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方法由国务院规定。
九五期间大气环境主要指标
名称
烟尘排放量(万吨)
1量(万吨) 1731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2370
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等区域,部分城市二氧化硫 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率达30 %—40%,氮氧化物为12 %—20%,可吸入颗粒物为 16%—26%。区域内城市大 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 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 一天内先后出现。随着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和工业企业从 主城区外迁,大气污染由城 市向农村地区扩散的态势日 益凸显。
二、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有研究表明,1950—1980年中国的年均 霾日较少,1980年以后,霾日明显增加,2000年以后急剧增长,2010年 霾年均日数(29.8天)几乎是1971年(6.7天)的4倍。
三、光化学烟雾污染日益凸显,发生的频率将增加。光化学烟雾污染和 高浓度臭氧污染频繁出现在北京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四、要完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制 订工作。
五、要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管制
具体实施方式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